湖北房县朱氏宗祠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11/24|浏览量:2314

湖北房县地处鄂、豫、川、陕交集地带,“纵横千里,山林巩固”,素有千里房县之称。在城关镇有一块肥沃的宝地——泉水湾,多处自然流涌的泉水,可饮用可灌田。在这里,一座古老的朱氏宗祠,历经沧桑,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诠释了家族古老的传说故事,也隐含了许多待解之迷。专家考证后称之为“深藏民间的皇家宗祠”。1.jpg

古老的房县朱氏宗祠占地百亩、规模宏大,尽显名门望族的盛况辉煌;龙凤满堂、四箴雕刻,彰显其维系正统的思想规范;箭道习武、族塾学文,闪烁着崇文尚武的时代风尚;孝经图刻、内方外圆,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皂角满树、泉涌不断,意寓着子孙兴旺、源源不枯的美好愿景。祠堂里多达34处“龙”的木雕石刻,或许是想昭示着身份特征,巨型石雕基座上的盘龙,是否是想说明属皇室后裔?一个一个的未解之迷和传说,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在明未清初的腥风血雨时期,朱氏族人改姓易名、藏匿山林以避祸端的哪段苦难的历史。

2.jpg

宗祠由牌坊、祭祀殿、族塾、箭道(练武场)、戏台、客舍、马厩、磨房、伙房、花园和皂角树林组成,具有生活接待、习文练武、祭祀议事、休闲游玩等完备的功能。然而,从源流上看,建祠时期,家族人口不多,且既非商贾人家,又非富户巨室,何以能建造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的朱氏宗祠,已然成迷。

3.jpg

祠堂建筑部分占地约12亩,建有三道围墙将生活接待、祭祀议事和学文习武区域分别开来。首道围墙为土墙加大门,进入生活接待区域,占地3000余平米;第二道围墙为青砖花墙,以一道直经为2.35米的圆门相隔,进入后右为族塾、左为箭道(练武场),占地约3000余平米;第三道围墙为青砖砌成,进入为祭祀议事之地,占地约1600余平米。此道围墙处建有双檐门楼,配有雕刻着鹤、鹿、凤凰和麒麟的石鼓。

4.jpg

5.jpg

6.jpg

在第一道围墙大门处,建有一座四柱三门木制牌坊,牌坊上方镶嵌着一块“明初故里”的匾额,其意寓令人深思。遗憾的是牌坊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拆毁。

7.jpg

生活休闲区称之为客舍,建有客舍10余间,另有厨房、马厩、磨房、更衣小憩用房、小广场及饲养场所等配套建筑。客舍与花园、皂角树林相通相连。

8.jpg

9.jpg

第二道围墙有一道直径为2.35米的圆门,与享堂前12X12米的院落在同一中轴线上,圆门之外为客舍和花园,圆门之内为读书习武和祭祀议事重地。从外入内为外圆内方,从内出外为内方外圆,在祠堂布局中诠释方与圆的真谛,解开方圆做人的天机,参尽圆满处世的秘诀,教化“外圆内方”的哲理,可谓用心良苦,独具匠心。

10.jpg

祭祀议事区为三进两院四天井结构。由前院、享堂、寝堂,天井两侧为廂房。享堂前檐有四座大型浮雕石基,分别刻有“冠上加冠”、“天子门生、三元及弟”、“四爪盘龙”和“喜鹊登梅”图案。

11.jpg

12.jpg

前殿为议事殿(享堂),有十六根大柱支撑,双臂合抱粗的大梁,立柱穿枋,石雕柱础,衬斗支架。享堂上方悬挂的“锡庆洐龄”匾额,系清嘉庆年间,县衙为表彰二世祖色和公以德报怨、和睦兄长的品行,上报朝廷,授此牌匾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13.jpg


14.jpg

大殿穿枋中间、大梁两侧以浮雕手法刻有经孝故事、龙、凤、麒麟等喻意吉祥的图案。前后廊为曲拱顶棚。而最为醒目的是,祠堂里龙的石雕、木刻多达34处。

15.jpg

16.jpg

17.jpg

前殿穿枋两侧,分别以书型、扇型刻有视、听、言、动四箴。程子四箴为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系宋代大儒程颐所撰。嘉靖九年,明世宗推崇理学,亲自注解,颁行天下学校,表达了维系正统的传统观念。

18.jpg

19.jpg

后殿为祭祀殿,十八根大柱支撑着庄严肃穆的神殿,在供奉先祖灵位的神龛两侧,雕刻着枝繁叶茂的图案,上方雕刻有双龙拱“帝”的造型。

20.jpg

21.jpg

西院为族塾,其制与享堂、寝堂同,但高度、进深、宽度都小一些,是为家族子弟学习之所。

正殿东侧为习武之地,俗称”箭道”,也是宗祠办“逢会”聚集之地,占地约2000余平米。“箭道”戏台两侧摆放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弓等习武兵器,其中青龙偃月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练钢铁时损毁,其余弓箭、刀器存放于西院阁楼,于上世纪70年代失落。

22.jpg

箭道东侧为朱家花园,占地约75亩。花园与客舍相通,园中泉涌多处,泉水清澈,源流不息,现已全部被民居所占,仅留朱家花园地名长存。

23.jpg

24.jpg

宗祠附有一片古皂角树林,与朱家花园连为一体。原有古皂角树60余株,树高20-30米,树龄均超过350年以上,现仅存6棵。皂角树盛产果实,果中有皂豆,挂满果实的皂角树,寄寓着千子万孙、生生不息的愿景。

25.jpg

26.jpg

房县朱氏宗祠建筑风格,集中反映了明代朱姓帝王文化、经孝文化与程朱理学相互交融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也蕴涵着朱氏先祖恪守传统、维系规范、注重道德、重孝敬教、传承文化、启迪后昆、激励上进的良苦用心。

28.jpg

针对城镇发展中老宅拆毁、遗址变迁的客观现实,房县朱氏家人出资出力,多方考证,将现存下来的两个院落申报列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依据原址原貌,通过实地勘测、遗址踏勘绘制了《房县朱氏宗祠复原鸟瞰图》,真实还原了房县朱氏宗祠的历史风貌,再现了朱氏家族曾经的辉煌,为我们缅怀先祖,追思祖德、考证源流留下了翔实的资料。

27.jpg

2015年11月11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十堰市历史学家、原十堰教育学院院长 匡裕从教授、《十堰市志》编修陈泽范副教授和十堰市原建委副主任朱天峰等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后认为:房县朱氏祠堂内饰雕刻具有皇室宗祠风格,体现了皇家祠堂的特点,初步认定房县朱氏祠堂为隐藏在民间的皇家祠堂,这次考察,时年81 岁的匡老,还亲笔撰写了6000余字的题为《韩王朱本铉及其他》的文章。

28.jpg

2016年7月,十堰作家协会会员、南明史学者杨立刚先生披露了台湾知名学者岳骞先生1978年发表于台湾的《房县,南明最后的基地》一文,并以此内容发表了文章。由此,引发了南明历史与房县朱氏宗祠的联系的研究和探讨。岳骞先生身 居台湾、香港,视角、思维及所接触资料文献可能都与我们有别,更具借鉴价值 。

29.jpg

房县朱氏宗祠厚重的历史,引起了诸多专家、教授、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认为这座古老的宗祠是研究南明历史珍贵的文物载体。或许,她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将会诠释在那腥风血雨的时期,明皇后裔坚持抗清复明的心路历程。

30.jpg

(信息来源:鲁王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