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朱氏首页 网站概况 新闻报道 朱氏历史 宗族文化 家乘谱牒 娶亲祭灵 朱氏人物 当代名贤 文化研究 网上寻亲 朱氏商城 朱氏商会 文化研究 会员中心 各地朱氏
  • 朱氏首页
  • 网站概况
  • 新闻报道
  • 朱氏历史
  • 宗族文化
  • 家乘谱牒
  • 娶亲祭灵
  • 朱氏人物
  • 当代名贤
  • 文化研究
  • 网上寻亲
  • 朱氏商城
  • 朱氏商会
  • 文化研究
  • 会员中心
  • 各地朱氏

家谱概况

现存家谱

家谱大观

家谱修撰

返回

朱汉明:在临沂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在欣欣向荣、万物繁盛的季节,在中国历史文化之城——山东省临沂市,我们迎来了宗亲见面会和以及《朱氏瑞鹊(鹿)堂及其后裔》编纂会议,让我以个人的名义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筹办这次会议的朱守伟、朱世栋等宗亲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沙河朱氏总祠的支持、对来自全省、全国朱氏宗亲表示崇高敬意! 我叫朱汉明,老家是临沂市兰陵县,1967年出生,山东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在省直某部门工作,从事史志、年鉴、宣传等工作。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加强朱氏文化研究、传播、弘扬和保护工作,协助朱广平先生编辑出版《山东朱氏通志》等工作,建立《山东朱氏通志》微信群。先后参加了2017年在济宁成立的山东朱氏宗亲联谊会,2018年在山东日照召开的通志编纂工作会议,努力积极为弘扬朱氏联谊、朱氏文化献计献策,奔走呼号,做出自己的努力。

2020-03-15

论姓氏文化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往事浩如烟海,无穷无尽。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淹没消失了。国家史书、地方志籍,家族谱牒,成为保存历史珍贵资料的重要载体。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就是以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的。在姓氏文化研究中,对于一个时期的历史现状的研究,由于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于历史不可能全部通过自身的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

2020-02-12

论姓氏文化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

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历史研究法,就应当理解什么叫历史。从史学的意义上讲,历史有两种:一种是人类过去的活动,一种就是人类活动的记载。从语言学的意义而言,历史有这样的两个定义,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为这一方面是指历史的本身,一方面是指对于历史记载的书籍或著作。从科学的意义上讲,历史是就人类活动而言的,并不是那些记载历史的书籍和著作。历史研究法实质上是指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历史上的真理是什么?就是历史的真相,也可以说是历史的事实和本来面目。历史研究法,就是研究人类活动真相的方法。   

2020-02-12

古单朱氏族谱三堂并祖归源后行辈世系统一对照表

古单朱氏【燕贻堂】始祖礼爷图像 古单朱氏理事会会标(徽标)释义古单朱氏七修谱综合卷编修人员合影古单朱氏三堂并祖归源行辈世系前言古单朱氏【燕贻堂】与【忠孝堂】并祖归源告族人书并祖归源暨新续行辈发布会古单朱氏理事会成员与睢宁朱氏理事会参会人员合影三堂并祖归源后统一行辈世系【燕贻堂】新续字辈对照表单县【燕贻堂】及【忠孝堂】与睢宁【光裕堂】三堂并祖归源后

2020-01-02

关于编纂《朱氏家族派语集》的倡议

周朝时期,武王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就开始给的所有的家族分封土地,其家族以地为姓,以姓氏为国。因此,在春秋时期,在这片华夏大地上就有120多个国家。但由于这些国家有强有弱,后来,一些弱小的国家,就被强国吞并了。这时候,国虽失去,但家族依然存在,并成为一个国家中的一个基层组织。到战国时期,就只剩下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七雄。最后,秦国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华。

2019-12-22

缙云苏伯衡序

明洪武二十年初修谱序 朱氏为栝著姓,散居缙云、青田、永康,而义阳朱氏,其族尤盛。今国子监丞世亨甫,族之良也,间以书来告曰:吾族之有谱旧矣。念风猷之既邈,恐世德之遂沦,敢更为新谱,具诸简册而叙,篇首则有翰林刘公之言在,吾子有以记之。

2019-12-19

首页 上一页 1011121314 下一页 尾页 12/15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赞助我们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正丰路554号6号科研楼5楼

   技术支持:明希科技

Copyright © 2019世界朱氏网 zhu9999.com/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互联网和朱氏宗亲,如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本站为公益网站,凡有心捐献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邮箱:zhm4502@163.com   鲁ICP备2023025485号-1

本站学术顾问:朱亚非   法律顾问:朱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