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海:不负旧时光 来路一直如是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3/01|浏览量:1522
——记工民建77级校友、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朱京海
朱京海,男,1960年1月生于北京,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77级校友,1976年插队新宾县妈妈伙洛大队,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省政协人环资委副主任。曾主持《辽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框架》等多项国家课题的,多次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国家建设部和公安部科技进步奖,国家和省优秀勘察设计奖。首先提出大沈阳都市区理论与实践,我国环境监理、规划环评的创始人之一。
1993年任抚顺市建委副主任、总指挥;
1995年历任省建设厅处长、总规划师、副厅长;
1999年末任本溪市副市长、市委常委;
2000年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设工学博士;
2003年获东北大学科技哲学博士;
2003年任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厅长;
2016年11月任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朱京海作为文革后首届大学毕业生,城市规划建设事业百废待兴,他参加并主持了“改革开放”、“跨世纪”两轮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他还是城市规划哲学的探索者,他将激情全部投注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环境健康的事业中。
最难忘的是校园
追忆起母校的似水年华,朱京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大学的时光在教室、宿舍和食堂的“三点一线”穿梭中迷茫、追索、升华,似乎简单,却生动丰富,留存在心底。他感慨到:“是母校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我的成长,即使参加工作后,我仍然铭记着老师曾经说的每一字一句,时刻激励着自己要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不论做什么都倾注全力,去热爱它,去投入它,去做好每一件事。”
离开母校后,他一有机会就会回到母校,时刻关心着母校的发展变化。他在学校图书馆举办了“影•像•城”航拍作品展,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观看。他是“普通人”,用普通相机在普通航班上完成的上万幅作品。提及空中摄影,他说到:“我觉得从空中去俯瞰这个世界,就可能对这个城市,对这个世界有更深更广的理解。通过这些影像,我想传达的理念是:我们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用多种视角去观看城市的变化、山川河流的更迭以及周围世界发生的或正在上演的故事,促使我们更为深入地思考人生。”照片定格的一瞬间,呈现出的是生机与永恒。
最热爱的是事业
“事业是我愿意付出努力、不求回报的事情,是我愿意为之保持激情燃烧的事情。”谈及事业,他的语气很坚定。在他的工作历程中,环保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是党的指引和现实发展的需要让他选择了环保这条路,当他投入进去后,他发现这项事业是伟大的、是造福于人的,是值得他倾注精力去奉献的。“我在辽宁省环保厅工作期间,无论任职正厅还是副厅,我都丝毫没有懈怠过,从技术业务到组织影响力,我都尽全力去推动事业发展。”作为当年的煤都、钢都、重工业省份,辽宁的污染是全国最重的,但是这些年来,“辽河摘帽”、“蓝天工程”等辽宁环保事业得到了社会认可。
在推动辽宁省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同时,朱京海还主持了一系列国家课题项目及出版发表了多项专著和多篇论文。他积极探索,开创了建构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前瞻性地提出了“大沈阳都市连绵区”的理念并实践,以及规划策划理论。在朱京海看来,规划不只是技术的问题,更是一个哲学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思想去指引城市规划。他认为:“在我们党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后,城市规划追求的第一价值取向转而成为构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使人类与地球能够和谐相处,使城市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其实,无论是环境还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们怎么去看待世界、认识世界的问题。
在中国医科大学,朱京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致力于推动城市与环境、环境与健康的对接,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针对中国医科大学发展,置身于东北振兴的实践中,提出了提升完善沈北校区、启动建设和平校区、规划建设南湖智慧医疗街区、建设“大沈阳、大健康”四个基地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大战略。其中,打造沈阳医学科技城、建设东北健康城,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有价值是时间
“人生需要一种永不停歇的韧性。”即使工作再忙碌,朱京海也没有停止求学的脚步。在参加工作后,他仍坚持学习,并取得东北大学与同济大学的哲学、工学博士学位。当问及朱京海是如何兼顾工作与学习时,他对我们说:“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时间,我的方法就是管理时间。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都把时间细致规划到每一分、每一秒,专注而心无旁骛,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即便是自己热衷的摄影、诗歌写作,很多时候都是在他旅途中完成的,“在坐飞机的时候,别人睡觉,我就研究航拍,而我很多的诗歌作品也是在火车或汽车上完成的,我想充分利用一切时间。”
说到这里,朱京海希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合理经营自己的时间,珍惜短暂而精彩的大学生活,保持对生活和社会的热枕,保持向学求知和无坚不摧的意志。拥有挑战自己的勇气、拥有面临困境临危不乱的逆商,在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过程中,完成进入社会的知识储备,在人生、事业、成就、幸福的追求和完成过程中,不断发掘自我、展现真我。
最珍贵的是勇气
朱京海最后对在校师弟师妹说:
有一天,在绿树红楼的水稻田,你可能会感受水到渠成、青春得意;
有一天,在星垂平野的高速路,你可能会感受驾轻就熟,计日奏功;
有一天,在迷离交错的地下铁,你可能会感受面对未知、重新来过的手足无措。
我们这一生会有过许多巅峰时刻,也可能会一脚踩进命运的河流。大风起兮,大势所趋,是时代、机缘、幸运,成就了我们,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但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直面措手不及。
我们可能有潇洒的过程、漂亮的履历,我们也可能犯愚蠢的错误、做狼狈的努力。我们可能会跌跌撞撞,比想象中狼狈。但因为勇气,我们可能会也比想象中过瘾。就算命运、天赋、经验、青春的红利都不在起效。因为勇气,我们还是可以选择,选择去触碰自己的底线,选择去经历未知的风景,选择去看看我们究竟能走多远。
来路,将一直如是。
向内看,是什么让我们心生欢喜;
向后看,原来我们曾经勇往直前;
向前看,我们或许依然可以!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