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国与姓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4/15|浏览量:2251

本书从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西周春秋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战国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三个部分讲述了山东古国与姓氏的渊源,资料翔实,涉及面广,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山东古国的考证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姓氏与历史上的古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今许多姓都是历史上一些古国的传承。欲理解现在姓氏文化,历史上的古国这一关肯定是绕不过去的。本书讲述山东古国与姓氏的关系,分别讲述了夏商时期、西周春秋时期以及战国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对当时各个古国的源流、经济、政治、文化等都进行详细的描述,从中梳理出山东古国与如今一些姓氏的紧密的联系。了解了这些古国,有些姓氏的前世今生便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逄振镐,1933年2月生,山东莱阳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长期专职从事东夷文化、东亚文化、齐鲁文化、山东古国和秦汉史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具有理论指导、实际应用价值、自成体系和开创性的论著,成绩卓著。现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东夷文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先齐文化源流》(齐鲁书社1996年)、《东夷古国史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9年)、《秦汉经济问题探讨》(华龄出版社1990年)等4部。已发表并有相当影响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东夷及其史前文化试论》(《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山东旧石器文化概论》(《华夏考古》1994年第4期)、《论中国古文明的起源与东夷人的历史贡献》(《中原文物》1991年第2期)、《中朝日之间布地理与(山海经)古传说》(《史前研究》1987年第4期)、《东夷土著民族论》(东岳论丛》

目录  

 第一编  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
 第一章  东夷概论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的山东居民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山东土著居民——东夷族
 第三节  东夷人的灿烂文化
 一、生产工具的制造技术水平较高
 二、精制的玉器制作技术
 三、制陶业非常发达
 四、铜器冶炼技术的发展
 五、发达的纺织业
 六、发达的酿酒业
 七、精湛的雕刻镶嵌工艺
 八、陶文的发现
 九、龟卜
 十、原始八卦
 十一、原始历法——山头纪历
 十二、发达的原始医学
 第四节  东夷原始公社制的瓦解与奴隶制的产生
 一、私有制的产生、发展与贫富分化的加剧
 二、阶级的产生
 三、军事民主制
 四、古城址的出现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上)
第一节太昊后风姓国与姓氏
(一)虙
(二)任
(三)宿
(四)须句
(五)颛臾
(六)密国
(七)郓国
(八)仍
(九)有济国
 第二节 炎帝后姜姓国与姓氏
(一) 州(淳于)
(二) 向
(三) 逢
(四) 吕
(五) 北齐国
(六) 商代齐国
(七) 纪
(八) 酅
(九) 骀国
(十) 甗国
(十一) 莱
(十二) 潞(路)
(十三) 〓国
(十四) 蚩氏
(十五) 殳氏
第三节 黄帝后国与姓氏
 一、黄帝后姬姓国与姓氏
(一) 寿丘
(二) 卞国
(三) 滕
(四)厘
 二、黄帝后任姓国与姓氏
(一) 奚
(二) 薛
(三)邳(伾)
(四) 章国
(五) 留舒国
(六) 遇
 三、黄帝后姑姓国与姓氏
   阚国
 第四节 少昊后国与姓氏
 一、少昊青阳氏后国与姓氏
(一) 青(清)
(二) 穷桑
(三) 兖
 二、 少昊后国与姓氏
(一) 缗
(二) 蔑国
 三、 少昊后偃姓国与姓氏
(一) 偃
(二) 谣
(三) 绞
(四) 鬲
(五) 郦
(六) 舒龚
 四、少昊后嬴姓国与姓氏
(一) 嬴
(二) 运
(三) 奄
(四) 菟裘
(五) 密如
(六) 徐
(七) 淮夷
(八) 钟离
(九) 兹
(十) 时
(十一) 郯
(十二) 谭
(十三) 葛
(十四) 莒
 第三章  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下)
第五节  高阳氏后国与姓氏
(一) 顾
(二) 鬷
(三) 斟
(四) 灌(斟灌)
(五) 寻
(六) 弋
(七) 介
(八) 鄅
(九) 暨(既)
(十) 诸
(十一) 偪阳
(十二) 夷
(十三) 曹
(十四) 朱(邾)
 (十五)  根牟
(十六)  蒙
(十七)  牟
(十八)  堣夷国
第六节  陶唐、有虞氏后国与上古帝王、三皇、五帝之世古国与姓氏
 一、陶唐氏后国与姓氏
(一) 陶
(二) 丹
(三) 铸
(四) 范
 二、有虞氏后国与姓氏
(一) 虞
(二) 遂
(三) 邹国
(四) 辕
(五) 蕃国
 三、上古帝王之世古国与姓氏
(一) 娄
(二) 大庭
(三) 祝丘
 四、 三皇之世侯伯之国与姓氏
(一) 卢(俞跗)国
(二) 邓
(三)  夙沙
 五、五帝之世侯伯之国与姓氏
(一) 爽鸠
(二)  〓
(三) 被
(四) 秦
(五) 单(善)
(六)  讙
第七节 夏后氏后国、夏世侯伯之国与姓氏
 一、 夏后氏后国与姓氏
(一) 观
(二) 莘
(三) 缯
(四) 琅邪(越都)
(五) 杞
(六) 鲍
 二、夏世侯伯之国与姓氏
(一) 寒
(二) 过
(三) 庞圉国
(四) 王寿国
第八节  商氏后国、商世侯伯之国与姓氏
 一、商氏后国与姓氏
(一) 目夷
(二) 不其国
(三) 长勺
(四) 防
(五) 郰国
(六) 阳
(七) 来
二、 商世侯伯之国与姓氏
(一) 薄姑
(二) 落姑
(三) 蒲侯
(四) 蒲如
(五) 姑幕国
(六) 胶
(七) 黎
(八) 於陵国
第九节  古之亡国、杂国与姓氏
 一、 古之亡国
(一) 重氏国
(二) 重丘国
 二、古之杂国与姓氏
(一) 贯
(二) 厥
(三) 郠国
(四) 维
(五) 茌
(六) 麦邱
(七) 毗国
(八) 菑
(九) 咸国
(十) 郥
(十一) 盍
(十二) 虫
(十三) 著国
(十四) 薛国
(十五) 狐骆国
(十六) 石窌国
(十七) 甲父
(十八) 乘氏
(十九) 寪氏
(二十)  〓国
(二十一) 蜀国
(二十二) 贲
(二十三) 垂国
第十节  其他古国与姓氏
(一)有穷
(二) 鄋瞒国
(三) 费
(四) 祝
 第二编  西周春秋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
 第四章  周初分封与山东古国和姓氏(上)
第一节  周族的兴起与周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周初分封
 第三节  周同姓国与姓氏
(一) 鲁
(二) 曹
(三) 滕
(四) 郭
(五) 郜
(六) 郕
(七) 盛
(八) 邢
(九) 茅
(十) 胙
(十一) 郈
(十二) 郎
(十三) 防国
(十四) 瑕丘
(十五) 卞
(十六) 极国
(十七) 费
第五章  周初分封与山东古国和姓氏(下)
第四节  周异姓国与姓氏
(一) 齐
(二) 纪
(三) 淳于(州)
(四) 向
(五) 逢
(六) 鄣
(七) 谢
(八) 莒
(九) 郯
(十) 邾
(十一) 小邾
(十二) 杞
(十三) 薛
(十四) 鄫
(十五) 莘
(十六) 鄅
(十七) 偪阳
(十八) 宿
(十九) 任
(二十) 须句
(二十一) 颛臾
(二十二) 夷
(二十三) 葛
(二十四) 祝
 第五节  山东境内的其他古国与姓氏
(一) 莱
(二) 谭
(三) 阳
(四) 牟
(五)  〓
(六) 鬲
(七) 介
(八) 根牟
(九) 介根国
(十) 铸
(十一) 戎
(十二) 肥
(十三) 鄋瞒国
(十四) 高堂
(十五) 艾
(十六) 隰
(十七) 柯
(十八) 高
(十九) 棠
(二十) 若
(二十一)  剧
(二十二)  崔
(二十三)  庐
(二十四)  闾丘
(二十五)  廪丘
(二十六)  梁邱
(二十七)  虞邱
(二十八)  移
(二十九)  甗
(三十)  檀
(三十一)  昼
(三十二)  遂
(三十三)  用
(三十四)  邿
(三十五)  馀丘国
(三十六)  渠邱
(三十七)  安丘
(三十八)  无娄
(三十九)  计(计斤)
 (四十)  且于
(四十一)  犁比
(四十二)  林闾
 第六节  山东境内的其他姓氏
 一、  齐国境内的其他姓氏
 二、  鲁国境内的其他姓氏
 三、  山东齐、鲁以外的其他姓氏
 第六章  齐国的建国与西周春秋时期经济政治的发展
 第一节  齐国的建国
 第二节  制定开放式的发展经济的建国方针
 一、  “因其俗,简其礼”
二、  “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三、  “举贤而上功”
第三节  西周时期,齐国建国方针初见成效
 第四节  管仲改革
 一、  经济改革
 二、  政治改革
 三、  军事改革
 第五节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金属制造手工业的发展
 二、  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三、  漆器手工业的发展
 四、  农业的发展
 第六节  齐桓霸业
 一、  “尊王攘夷”
二、  征伐大权
 三、  对周围国家的征服
 四、  齐桓伐鲁始霸
 五、  北伐戎狄
 六、  南伐楚“问罪”
七、  “九合诸侯”与“葵丘之会”
八、  齐桓霸业与齐国的强盛
 第七节  管仲与《管子》
 一、  管仲的哲学思想
 二、  管仲的政治思想
 三、  管仲的经济思想
 四、  管仲的军事思想
 五、  管仲的教育思想
 六、  《管子》
 第八节  晏婴与《晏子春秋》
 第七章  莱、纪、〓、杞等国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  莱国的经济与政治
 一、  莱国的建立
 二、  莱国的疆域
 三、  莱国的经济与文化
 四、  莱国的灭亡
 第二节  纪国的经济与政治
 一、  纪国的建立
 二、  纪国的疆域
 三、  纪国的经济与文化
 四、  纪国的政治及其灭亡
 第三节  〓国
 一、  殷代〓国
 二、  周代〓国
 三、  〓国的疆域与〓国的灭亡
 第四节  杞国
 一、  夏商时期的杞国
 二、  西周时期的杞国
 三、  杞迁山东的时间、原因与经过
 四、  春秋时期的杞国
 第八章  莒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莒国的建立
 第二节  殷代莒国
 第三节  西周肘期的莒国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莒国
 一、  莒所灭之国
 二、  莒国的疆域
 三、  莒国的政治
 第五节  莒国的经济与文化
 一、  莒国铜器的出土与铜器制造业
 二、  陶器制造业
 三、  金、石、漆工艺技术晶的制造
 四、  莒地刀币陶范的出土与莒国的货币
 五、  莒地乐器的出土与音乐文化的发展
 六、  莒国青铜器云雷纹饰及其起源
 七、  莒国墓葬文化习俗
 第九章  鲁国的建立与西周春秋时期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鲁国的建立
 第二节  鲁国封闭保守式的建国方针
 一、  “变其俗,革其礼”
二、  “尊尊而亲亲”
三、  没有发展经济的方针
 第三节  西周时期鲁国的经济与政治
 一、  农业的发展
 二、  手工业的发展
 三、  鲁国“变其俗,革其礼”的社会效果
 第四节  “初税亩”——鲁国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
 第五节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纺织业的发展
 二、  制铜业的发展
 三、  铁器的发现
 四、  漆和漆器
 五、  石(玉)、牙、骨雕制造手工业的发展
 六、  发达的制陶手工业
 第六节  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与外交
 第七节  孔子与《论语》
 一、  孔子儒家思想产生于鲁国的历史必然性
 二、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政治主张
 三、  孔子在古代文化教育上的杰出贡献
 四、  《论语》
 第十章  滕、薛、邾、小邾、鄫、鄅、邿等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第一节  滕国
 一、  滕国的经济与文化
 二、  滕国的政治与外交
 三、  滕文公
 四、  滕国的灭亡
 第二节  薛国
 一、  薛国的经济与文化
 二、  薛国的政治与外交
 三、  薛国的灭亡
 第三节  邾国
 一、  邾国的经济与文化
 二、  邾国的政治与外交
 三、  邾文公和邹穆公
 四、  邾(邹)国之灭亡
 第四节  小邾国
 一、  小邾国的政治与外交
 二、  小邾国的灭亡
 三、  郳国铜器的出土
 第五节  鄫国
 一、  鄫国的政治与外交
 二、  鄫国的灭亡
 第六节  鄅国
 一、  鄅国的政治
 二、  鄅国王室墓葬的发现
 三、  鄅国的经济与文化
 四、  鄅国的灭亡
 第七节  邿国
 一、  邿国的政治
 二、  西周时期邿国的经济与文化
 三、  春秋时期邿国的经济与文化
 四、  邿国的灭亡
 第三编  战国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
 第十一章  战国时期田齐等古国与姓氏
 第一节  田氏齐国与姓氏
 一、  田氏齐国
 二、  田齐世系
 三、  田齐姓氏
 第二节  齐国其他姓氏
 第三节  其他古国与姓氏
 一、  驺国
 二、  儿(郳)
三、  平原国
 第十二章  战国时期齐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
 第一节  田氏代齐与邹忌改革
 一、  田氏代齐
 二、  邹忌改革
 第二节  齐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一、  齐国都城临淄
 二、  冶铁手工业的发展
 三、  铜器制造业的发展
 四、  金银器制造业的发展
 五、  兵器制造业的发展
 六、  乐器的出土与音乐歌舞文化的发展
 七、  玉、石、骨器制造工艺
 八、  漆器手工业的发展
 九、  纺织业的发展
 十、  农业的发展
 十一、  商业的发展
 十二、  齐国的科技
 第三节  齐国文化的发展
 一、  稷下学
 二、  五行学
 三、  兵学
 四、  医学
 五、  天文学
 六、  地理学
 第十三章  战国时期鲁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国势的衰落
 第一节  鲁国的政治
 第二节  鲁国的经济
 一、  鲁国都城曲阜的经济
 二、  鲁国境内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鲁国的文化
 一、  孟子与《孟子》
 二、  儒学
 第十四章  楚国势力侵入山东与南部古国的灭亡
 第一节  楚国的兴起与强大
 一、  楚国的兴起
 二、  楚国的强大
 第二节  楚国的东进战略与山东南部古国的灭亡
 一、  楚国的东进战略
 二、  山东南部古国的灭亡
 第三节  山东出土楚币和铜器的意义
 第十五章  齐国的衰落与秦的统一
 第一节  秦国的兴起与强大
 一、  秦的兴起
 二、  秦的强大
 第二节  齐、楚的对立
 第三节  齐国的衰落与秦的统一
 一、  齐国的衰落
 二、  齐国的灭亡与秦的统一
 附表一  夏商时期山东古国与姓氏
 附表二  西周春秋时期山东古国与姓氏
 附表三  战国时期山东古国与姓氏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微信号:19819884266)

image.png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

点击: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



蝴蝶(飞舞).gif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