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春秋》是一部春秋史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3/31|浏览量:1669
蒲氏在全国姓氏排名中,位居177位,人口约75万人。可以说,人口并不多,所以能搜集到的资料必然有限,但是收到《蒲氏春秋》一书笔者还是很吃惊,全书皇皇巨著,七十余万字。装帧精美,可谓一部蒲氏春秋史。
作者蒲启明,1937年出生。多年笔耕不辍,撰有《蒲氏考略》等书。另一作者蒲胜,1982年出生,2017年注册“天下蒲氏一家亲”微信平台,并发布作品,如今关注量达到上万人,被家族委以重任。《蒲氏春秋》是其二人合作。《蒲氏春秋》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是《蒲氏春秋》是蒲氏的文化堂
在该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族史宗风、孝义家风、群英荟萃、民俗传说、艺苑杂谈、古今名人、蒲氏进士录、蒲氏英烈录。尤其是蒲氏进士录、蒲氏英烈录,让笔者为之惊讶,收录进士100余人(其中唐代6人、宋代83人、元代3人、明代8人、清代11人。不含家谱存疑进士)、英烈1000余人(其中四川高达800人,也可见该地是蒲氏人口基数。)可谓下了苦功夫,是蒲氏的文化堂。
二是《蒲氏春秋》是蒲氏的探路灯
该书有没有观点相悖的地方,有。比如谈及蒲氏始祖究竟为谁的问题上。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底是蒲衣子为始祖还是舜帝为始祖。此书是族人合纂,因此需要顾及的问题较多。众说众有理,需要建立在公有理,婆也有理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作者之一蒲胜采取的据原文照录,诸如《关于蒲氏始祖的认同问题》(四川蓬溪蒲文常,第124—128页)、《我们从哪里来》(海南德州蒲选才,第128-143页)、《家史研究与家谱续修中应注意的十大问题》(贵州三穗蒲昭坤,第366-383页)。作者为蒲氏后裔寻找一个突破点,可谓是探路式寻根。在书中,作者并不隐晦的介绍了蒲氏先祖蒲寿庚,经营商舶,后迁居泉州,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任泉州市舶司达三十年,后叛宋降元,屠杀南宋宗室,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蒲寿庚开馆鞭尸,禁止蒲氏族人入仕为官,蒲氏家族遂渐衰微没落。其子孙后裔不得不隐姓埋名逃亡,其中一部分改为吴、卜、苗、黄等姓。所以说,该书是综合现有蒲氏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出版的第一部大型实用性蒲氏文化研究专著,是中华蒲氏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并不为过。该书中结合世系厘清困难等问题,是为修谱指明一道方向,是为探路灯。
三是《蒲氏春秋》是蒲氏的小通谱
蒲胜在《蒲氏春秋》一书中,347—366页码选了自己两篇文章《关于编修三个阶段(2026—2030年),梳理迁徙脉络,透析分支关系的基础上,完成完整的合谱。这一想法,和笔者在《家谱与寻根》一书中提到的三个五年计划是不谋而合的,只是蒲胜在阶段时间上设置的为四年。这是由于该姓氏人口较少,相较而言比较容易完成。这也是,通谱必备的三个阶段。反观如今个别姓氏做的通谱,虽然完成,但是取得的效果不好。常言道,“欲速则不达”“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正是此理。蒲胜在书中提出了通谱第一卷的框架和各章节的排序,是依据族谱编撰的体例,并结合现有各姓通谱基础上,做的纲目尝试,有指导作用。
四是《蒲氏春秋》是蒲氏的春秋史
我们都知道古今称为“春秋”二字的,也只有《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它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而《蒲氏春秋》集蒲阪史话、蒲甸春秋、蒲氏祠堂、蒲氏建筑、寻根探源、考辩研讨、族史宗风、孝义家风、家谱研究、群英荟萃、民俗传说、会务族讯、艺苑杂谈、古今名人、蒲氏字辈录、蒲氏进士录、蒲氏英烈录等章节于一编。包揽了自古至今的历史名人、进士。从这点意思上来说,《蒲氏春秋》可以称为一部蒲氏春秋史。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蒲氏春秋》一书中也有不足。这是家族史料纂修,无法避免的现象。比如蒲氏族人分布广泛,四川、重庆、湖南、贵州等省是主要聚集地,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福建、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以及东北诸省、甚至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均有蒲氏族人居住。因此,蒲胜利用多年搜集整理字辈录,多达448条支系(其中四川就有270支系,贵州31支系),占了几百页(544—617页)篇幅,完全可以增设到寻根探源一节。甚至,可以另设章节。另外如蒲氏祠堂,可以合并入蒲氏建筑一节。群英荟萃和古今名人也有重叠部分。
做家族事务不易,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衷心祝愿蒲胜可以再创辉煌,将作品延伸、深挖、挖深,继续完成《蒲氏春秋》系列书籍。这一点,我相信他是有能力和实力的。
2021年3月27日于云南
作者简介:柳育龙,陕西蓝田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后裔。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理事。曾获陕西省青年诗人奖、太白诗歌奖、《大别山诗刊》年度十佳新锐诗人及十佳优秀诗人奖等奖项。著《焦岱史话》《蓝田柳氏生甲公家谱》《家谱与寻根》《家谱编修指南与答问》《家谱答问续编》《行程记》《历代柳氏进士名录》《历代柳氏家训集释》《历代柳姓名人史略》《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等多部著作,约500万字。被媒体誉为“扛麻袋的学者”,“谱界英才。”
(原创:家谱与寻根,来自网络)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微信号:19819884266)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
点击: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