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 继往开来 ------写在辛丑年清明节祭祖之际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4/02|浏览量:1107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是中华民族春祭大节。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家国一体、睦邻孝悌、尊老爱幼、慎终追远,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清明前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对于弘扬孝道亲情美德、唤醒家族共同记忆、敦促族人团结友爱,乃至于促进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向心力都有重大意义。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完整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养老送终以至于慎重办好丧事、以后四时祭拜,教育后人、世代传承下去,这就是家风。家风聚而为乡风、又为国风,上升到了文化层面,就形成了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朱氏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光大者。熹公以《四书集注》为核心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唯一的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宝殿十二哲之圣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高皇帝,钦定将《四书集注》作为科举标准,使理学成为大明王朝官方哲学。明末清初“程朱理学”继承者朱用纯号柏庐公,终生不仕、隐居教读、潜心治学并撰《朱氏治家格言》,自此成为《朱氏家训》。其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可见“敬宗孝亲、慎终追远,耕读传家、敦睦淳厚”是中华朱氏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境界,也是朱氏文化的传承与传统。
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春夏秋冬,四时祭拜”,清明节属于“春祭”。清明祭祖,各地习俗亦不尽一致,并不一定要集中在“清明节”之日。对此,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就有“一百五添土”的习俗,是指从去年立冬之日算起至今年清明节前的第150日,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日,进行“早晨添土,下午上坟”。也有地区“今日添土,明日上坟”。我国南方不同地区,亦有不同的习俗。
“春祭”的方式各地亦不尽一致,一般以当地习俗与经济条件而定。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家族,在改革开放后重建了祠堂(家庙),祭祀就在祠堂内进行,称为“庙祭”;北方地区目前一般仍以“上坟”方式进行,称为“墓祭”;有的宗亲进了城市或工作与居住地远离家乡与祖茔地,回故乡祭拜不便,往往选择在居住地附近一空旷静谧之处,面向故乡置牲醴馨香,为祖宗与故人祈祷祭拜,以示追念与哀思之意,称为“遥祭”。近年来也出现了诸如“郊祭”、“网祭”、“书祭”等等各种新的祭拜方式。
近年来,由于信息不断发达,大宗联系日益密切。在“血缘祭祖”的同时开始了“文化祭祖”,即在祭拜已逝父母与本支近亲的基础上,开始了集体祭拜大宗远祖活动。诸如南方的衡公后裔、仁轨公后裔、熹公后裔等都组织了起来,进行大规模的祭拜活动。明太祖后裔,特别是皇明宗室亲王大宗后裔也陆续组织起来开展了集体祭拜。这对于加强各地宗亲的交流,推动中华朱氏文化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严密组织、合法合规,多释放正能量、克服消极因素,以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或允诺。在疫情警报没有解除之前,更要因时因地制宜,切忌率性而为、粗糙行事。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同时也是赏春纳青的良好时机。中国人有讲究“天人合一”的传统,在尊祖敬宗、慎终追远,尽情释放缅怀、追思之意的同时,通过踏青郊游、亲近自然,以达到愉悦身心、增强克服困难干事创业的信心,这也是清明祭祖“绳其祖武、继往开来”的应有之义。
以此文与广大朱氏宗亲共同追念先祖、继往开来!
共勉!
(中华朱氏网 朱华昌)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微信号:19819884266)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
点击: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