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王”其实是另有其人,据记载,公元前690年纪侯去国率残兵,改居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的“纪王崮”,头尾住了26年。
02说“邾国故城”距今约两千来年,却挖出不少新莽时的度量衡器
原来,“邾国”深藏着“度量衡”大历史的秘密。
所有秘密的聚焦点其实是:大约十年前我接触到上古的山东有个“计斤古城”,在胶州西南的“莒”附近,当时我想“计斤”会不会是计量之始呢?不过当时还没具体思路。
“计斤”在这附近竟然能生出:“沂水、沂城、沂源、沂南、新沂、临沂”等,从成语“斤斤计较(胶州)”来看很像跟计量有关,而如果是统一计量,那就比秦始皇早了2~3000年,这太重要了:
第一,其实,统一“度量衡”的确是从“计斤”开始的,而且,其实“纪”也是“计”,“纪”字是有盘古之意的,盘古生于“成己”,也写为“成纪”,盘古禅封之后收受贡品必须统一“度量衡”,所以,“计斤”就是“盘古统一度量衡”的开端。
第二,所以,五千年最早期历史的“度量衡器”是统一制作的,制作者是“计斤”,以“纪”为“律”。
第三,而“度量衡器”的稳定制作,促成了制作的“世袭”。
第四,“邾”是有制作“度量衡器”经历或能力的人,才会出现器件与新莽同穴埋入。
第五,“计斤”其实就是“介根”,《十送红军》的“介根”,他们是江西的老表,是南下时散落很广的“标人”,是在胶东被贬称的“彪”,是杨志卖刀插着草标的部族。
第六,再进一步大胆推断:“邾”可能根本就是“来”,包括:“郲、来、來、耒、莱、涞、崃、俫、婡、洡、箂、赉”等等。
第七,已知仅山东就有“莱州、莱阳、莱西、莱山、莱芜、莱城、蓬莱”等,其中离开山东往南的很多族人,都经过了山东菏泽单县的“莱河镇”。
第八,可能还包括姓氏的汉字带“贝”的部族,比如:“费、贾、贵、赑、赉、賚”等等。
第九,他们的最远遗址,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的“扎赉诺尔遗址”,这是公认最古老的人类遗址,而再远一点是“贝加尔湖”,这是“贝”的由来!进入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的三省区交界处有:“扎赉特旗、镇赉县、泰来县”等等。
第十,“来"给华夏输入了农业,比如(部分):“耕、耘、耙、耔、耞、 耜、耥、耧、耩、 耨 、耪、耯”等等,还有:“麥(麦)、麸、麵”等等。
第十一,“邾国”有一千多带单个文字的陶片,可能是订货的字样。
第十二,“纪王城村”的中间流淌着“金水河”,这是盘古家族的形制,“郲”可能是很高甚至最高等级的“来”。
第十三,终于也可以知道什么是“陕、郏、陝”了,原来应该就是“郲”,跟“業”与“菐”字下部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第十四,原来,非常庞大的“来”竟是这样的来龙去脉,“邾”其实是“郲”!或者“耒+阝”。
“邾”其实是“郲”。
(信息来源:新史观及卫星考古)
热烈欢迎参加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