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贵川法英祖生卒考等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03/15|浏览量:793
老 谱 考 证 篇
一 法英祖生卒及入黔年代考证
关于法英祖生卒及入黔年代,一直是困扰族众的家族历史问题。光绪谱、民国谱《详载本源录》均记载,法英祖于元朝末年乙卯年二月初二日卯时在新城乡出生,娶祖妣刘氏系指挥之女,生于丁巳年四月初八日巳时,徐氏生于丁巳年八月初二日卯时。法英祖逝于丙午年冬月二日寅时,享年五十二岁,刘、徐二祖妣先后逝于戊申年三月,均安葬在窝冲屯。八六谱《沛国郡始茔序》对法英祖的生卒甲子作了更改,更改为法英祖生于元末癸卯(1363年)年二月初二日卯时,逝于戊申年(1427年)冬月二日寅时,享年六十四岁。
光绪谱、民国谱和八六谱均一致记载法英祖于洪武十六年奉旨南征由楚入黔调驻北里大平坝镇守芒部土府,防土府之顽(变),洪武二十三年叙功拨守毕节卫左所屯伍,殁后安葬于窝冲屯。
关于法英祖生卒年代(甲子)记载,八六谱与光绪谱、民国谱显然不同,但法英祖于洪武十六年奉旨南征由楚入黔记载又完全一致,这当中问题出在哪点,光绪谱和民国谱记载内容是否错误,八六谱更改此内容是否正确,还是二者内容都有问题,抑或有其他种情况存在?
要回答清楚上述问题,首先得从八六谱为什么要更改光绪谱和民国谱关于法英祖生卒甲子和年龄记载?根据部分族中年长者介绍,之所以修改甲子,原因是八六谱修谱族人发现光绪谱和民国谱关于法英祖元末“乙卯”出生甲子不存在,与洪武十六年南征入黔时间,以及与刘徐二氏祖妣的出生甲子出现了严重逻辑矛盾,不更改不符合“实际”。具体说来为:一、查干支纪年元朝末年没有“乙卯”甲子,整个元朝就只有一个“乙卯”甲子是元朝中期的1315年;在往后“乙卯”就是明初的1375年;二、光绪谱和民国谱记载刘、徐二氏祖妣生于丁巳年四月和八月。查干支纪年,整个元朝丁巳年只有1317年是丁巳年,明初丁巳年是1377年。
由此,一经推理就会出现下面不符合常识,逻辑明显错误的结论:法英祖如果是元朝乙卯年出生的人,只能是元延佑二年(1315年),如果是明初乙卯年出生的人,只能明洪武八年(1375年),于是就会出现法英祖不可能在洪武十六年六十八岁携带六十五岁祖妣;或者八岁带着五岁祖妣随军南征入黔的可能性。
鉴于光绪谱和民国谱记载的上述逻辑矛盾“问题”,八六谱的续修谱书族人出自更正家谱“错误”的本心和态度,将法英祖生于“乙卯”年的甲子改为“癸卯”(1363年),把殁于“丙午”年的甲子改为“戊申”年(1427),把享年五十二岁改为六十四岁。八六谱更改法英祖生卒甲子后,表面看来,确实解决了光绪谱和民国谱记载内容违背逻辑和常理的问题;但是,更多无法解释的问题又出来了,首先是更改老谱记载的生卒甲子没有史料考证支撑;第二是无法解释为什么选择相信老谱记载的“洪武十六年”奉旨南征入黔(查明朝历史档案,谱书记载的洪武十六年冬月初一的南征出发时间,朝廷已经下令班师回朝,不存在明朝廷调北征南的史实)时间,而否认老谱记载的法英祖生卒甲子呢?第三是按照古人干支纪年习惯,多数人记忆生卒甲子(包含属相)比皇帝纪年更为常见和准确,加上光绪谱和民国谱均记载,道光五年建翠祖和元启祖在组织家族重修法英祖坟墓时清理出的“秘伏碑”上准确记载了法英祖和刘徐二祖妣的籍贯及生卒葬年月日时(并没有说记载得有生卒的皇帝纪年时间和洪武十六年南征入黔内容)。为此推断,老谱记载法英祖的生卒甲子内容比洪武十六年出征的皇帝纪年内容可信度更高。 那么,光绪、民国和八六谱书关于法英祖生卒甲子和入黔年代记载的矛盾之处和迷惑根源究竟在哪点?对此问题,家族里很多热心家史的族人经过多年的努力考证,尤其 是“应泰祖碑”的出土,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有了较为准确的答案。
一、光绪谱、民国谱和八六谱记载法英祖洪武十六年南征入黔错误,因为这个年代记载的错误,导致出现了法英祖生卒甲子,娶祖妣年龄、南征入黔时间等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矛盾和迷惑;最近几年,部分热心研究家史的族人曾根据贤祖碑道光碑时代,贤祖支登绶祖乾隆年间立碑时代,良祖支登高祖康熙年修赫章大桥时代,贤祖支建立祖生死簿记载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时代,以及整个家族人口代数等资料考证推断,法英祖大概应是出生于1495年或1555年(因为以这些代数越往后时间的资料来推算,年代误差就会相对较大)这两个乙卯甲子才符合逻辑和常理,加上现在出土的“应泰祖碑”记载时代,以及族人提供的登榜祖碑、璨祖碑,建顺祖碑,建平祖碑、元動祖碑、尙攀祖碑记载内容,完全可以准确断定法英祖生于1495年这个乙卯年,应是明正德(明武宗)十六年前后随军南征入黔;而非洪武十六年调北征南入黔。
应泰祖碑
“应泰祖碑”是考证法英祖出生和入黔年代的“铁证”,此碑立碑时间是明朝永历十二年(1658年),孝男名有登禄爵职印绶五祖;孝女名朱氏大,朱氏二,孝婿王显、邓?;孝孙名朝碧、玺、棟、极、仕、彦、杰,宁(有看不清的字),但都无祖妣姓氏上碑,这说明朝字辈祖人均未成年;另外,细研此碑为粗糙毛碑没有磨面,中榜等处文字“随光避糙”不整齐排列,以及查阅史料此时正是南明在云贵灭亡的最后一年来推断,此碑应是登字辈的几个祖人在应泰祖过世不久后匆忙所立。登字辈以登爵祖来算,立碑时五个儿子已经出生,但还未成年,其估计在35到40岁之间。由此,用1658年减去35-40年即为登爵祖出生之大概年(1623---1618年),按照人类繁衍代率平均大概25岁左右一代(只计算男丁)反减推算,法英祖应出生在明朝中期1493---1498年左右,在根据光绪谱和民国谱记载法英祖出生的甲子为“乙卯”年来定,应是出生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较为准确。
登榜祖碑
登榜祖碑记载:“此乃应春公之子也,生于明,终于清,长硕有须,智勇兼全。圣清、明两界运粮有功,职授千总,享年七十三岁”。明朝北京政权亡于1644年,生于明应该是在1644年前;永历政权亡于1662年,毕节卫辖区也是1662年后才正式归附清朝统治,所以推断登榜祖为清朝运粮有功授封应该是在1662年后,能运粮立功者应该是还是健壮之年三、四十岁,1661年减去30-40岁,时代在1621年---1631年之间,登榜祖和登爵祖属于亲堂弟兄,年龄悬殊不会很大,这和应泰祖碑推断登爵祖出生时间在1623年左右是一致的。
璨祖碑
建平祖碑
建立祖生死簿
璨祖碑
载璨祖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建顺祖碑载建顺祖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建平祖碑载建顺祖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建立祖生死簿记载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元動祖碑载元動祖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尙攀祖碑载尙攀祖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从上述几块祖碑及生死簿记载的出生年代来看,代龄在22至29岁之间,也符合25岁左右一代的换代率。按照这个换代率倒减回去也和应泰祖碑记载时代完全吻合。
上述考证确定了法英祖出生的年代后,就能知道三代谱书记载法英祖“洪武十六年”南征入黔的错误出在哪点了。我支派最早的光绪谱序言明确记载我支派谱书是六世登魁祖聆四世国宾祖叙谱遗简补辑后传到九世建翠祖、十世元启祖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清支叙谱(遗憾至今没有找到道光版原版谱书),从光绪谱序言谱史内容来看,应是在道光谱书基础上编修的,也就是说我们支派谱书对祖源的记载从口传到简辑文字记载,加起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十几代人的传承难免有误,家族中热心研究家史的族人都不谋而合有这个看法,普遍认为是祖人口传家史时把“明武十六年”(1521年)后南征入黔驻大平坝镇守芒部土府的故事,误传成了“洪武十六年”朱元璋调北征南历史,因为洪武比明武有名多了。镇雄这个地方很多家族都基本把来黔“开山鼻祖”认为是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派来南征更为荣耀;为此,后人修谱时有真搞错时代的,也有谱师参与故意嫁接时代的情形。这也是镇雄很多家族历史错乱,序言把来黔始祖记载为明初南征来黔,但第三、第四代却有碑或生死簿载出生或者亡于万历、崇祯年间,最后导致违背生育换代率常识,无法自圆其说家史的原因。
关于上述考证论断法英祖生1495年,于明武十六年(1521年)后南征入黔,不仅有 “应泰祖碑”和其他史料的相证,其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谱书序言本身也有记载,《详载本源录》说到,法英祖墓“内伏碑”记载的法英祖和刘、徐祖妣籍贯等信息“四百余年遥遥鲜据”,乃道光五年建翠祖、元启祖清理法英祖坟墓时才见。“余”,零数也,四百“余”年就是四百年零一点,姑且以四百一十年来算,1908年减去410年为1498年,与乙卯1495年只误差三年。
上述考证结论,除了碑、谱等资料相证,更有国家的历史档案佐证。我支派三代谱书均记载,法英祖奉旨南征镇守芒部土府,防土府之顽(变)。查阅《镇雄大事记》(镇雄县志办一九九一年十月版),此间确有朝廷调兵,防土府之变的史实。1、正德(明武宗)十六年十二月辛丑日(1522.1.20),朝廷命指挥何卿提督四川,贵州等处守备于永宁驻剿匪。巡按贵州御史胡琼奏:“芒部毋响等寨数越后等箐处烧劫,道路不通,乞行区处。”事下兵部议谓:“毕节等卫,地属贵州,……查得四川叙泸大坝地方,与乌蒙、芒部等府密迩,芒部夷贼出劫,必经永宁,乞命何卿提督前项地方操练兵马,查缉夷贼无出……”。上允其议,故有是命;2、1522年,因芒部土知府陇慰死,陇政争袭仇杀,贵州参将率兵两万五千人进剿,斩首二百,生俘二十,降众数百,陇政逃乌撒;3、1523年,四川坝底参将何卿请兵诛芒部叛夷陇政、支禄等;4、1524年7月,贵州抚按官前后奏报:“芒部逆贼陇政、阿核等纠集苗夷,剽略毕节卫等处,杀伤官兵,毁官民房甚众”。兵部言:“贼势猖獗,宜大加征剿,请敕湖广守臣,听都御史杨一渶调取永保土兵。……上从之,其湖广士兵当调与否,命杨一渶酌议行,…..”;5、十月甲辰,贵州四川抚按杨一渶等条上议处芒部事宜:“一谓地方虽初安,但贼首陇政窜逃乌撒,土舍安宁等送出死躯,未辩真假,祸本犹在,不可不防,……一请调毕节卫所官军屯戌本府,而以丁明(查毕节志丁明为指挥使)领之,…..”。兵部议,俱从之。
以上史料充分证实,自正德(明武宗)十六年开始,芒部土司一直在与乌撒、乌蒙等地土司相互勾结顽固动乱,朝廷不停调军进剿,驻军屯戌,这当中也包括调湖广之兵。这与我支派三代谱书记载:“毕疆四夷未靖,水西乌蒙互相骚扰土府乌撒亦多顽固,吾祖勤劳王事,调驻北里大平坝防土府之顽(变)”内容完全吻合。这说明,上述考证论断是较为准确的,这个考证论断既符合法英祖南征入黔镇守的史实,也符合谱书记载的法英祖生卒甲子,符合娶妻年龄,带妻随军(有明一朝规定军户或者垛籍军人、佥充军人可以甚至必须带妻,子女一并到卫戌屯)的年龄逻辑和常理。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信息来源:网络,请作者联系,本平台只是转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谨慎选用)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凡是朱氏宗亲生产或加工的产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中华朱氏年货大集开通了,请您报名!您需要什么产品请告诉商品中心。
以下是宗亲提供的产品,您如需要,请和他们联系:商品部主任:朱华情,19819884266!
中华朱氏专用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家有喜事,就用囍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和浓香型系列,贵州茅台发货。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