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别称星城,是湖南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市共辖6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个县,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67.3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长沙市常住人口为10047914人。
长沙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长沙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 也是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速铁路、渝厦高铁在此交汇。
浏阳市朱氏 朱姓在浏阳境内已发展到约万多人,都是源于江西和广东等省的迁民。
一支是紫阳朱氏浏阳东乡支。入浏开基始祖朱汝进,系福建武平小四郎朱锡(朱熹八世孙)第十七世孙,朱雄(又名云轩)的后裔,朱国行的长子。朱汝进又名应举,国学生,于清初由福建武平三岭迁入湖南浏阳东乡双坑仑(垅)下排埠,生四子:得魁、得贵、得上、得秀。得上、得秀失考,得魁与得贵派分两支。在浏阳今已传到十一代,今此支有谱记载。
二支是考亭紫阳朱氏浏阳淳口支。始迁祖朱秀,系朱熹次子朱埜之六世孙。朱秀之祖父朱槐,号汝实,任湖州提领。生三子,其次子朱炀。朱炀生四子。朱炀四子朱秀徙湖南长沙;因浏阳与长沙交界,朱秀第四子朱万春在浏阳淳口落业开基,以致衍成一派。此支后裔有的后来迁华容,有的迁湖北石首,留居浏阳北乡不少,大多数住朱家村等地(今属羊古社区),少数徙居西乡,该支人数在8000人以上。
三支是朱熹五世孙朱棐(又名友樟)之后裔。自广东兴宁、平远迁浏阳,该支浏阳朱氏族谱记载是"塾”房之后。今已传到33代,人数达2000余人。大多分布浏阳东南乡一带。有分支迁往岳阳、江华、平江等地。(以《考亭紫阳朱氏宗谱》所载,友樟从属埜房铚公世系)。另有森公次子、一世祖熹之叔父朱柏,其世系以下数十人口居于张坊石鼓山。
浏阳朱氏有不少优秀人才。当代有副厅级干部2人。
长沙县朱氏 长沙县朱氏主要分布在双江乡石湾、青山铺、北山等乡镇及东乡一带。
根据本族支派谱牒记载,朱氏族早在唐宋时,就有先祖来到长沙县。尔后在迁民潮中。在明朝对皇室子孙封王中,又有一些支派进入长沙县境。目前发现的有下列几支:
一是婺源朱氏后裔。北宋末年,金兵将徽、钦二帝及朱皇后俘到金国,皇后六个哥哥避乱南逃。长兄朱志及六兄朱恕离开婺源迁湖南。自衡山北迁长沙,为长沙、宁乡等地的朱姓始祖。其后裔有相当一部分住在长沙县境内。
二是紫阳朱氏后裔长沙县东乡支:始祖朱必达(约1360年),系朱熹八世孙,朱柱的四世孙。朱柱于南宋景炎年间官授左评事,因元灭南宋,弃职逃至江西豫章,后又遁迹湖南平江岑川嘴头落籍,遂成为岑川朱氏开基鼻祖。朱柱次子朱烈生仕岗,岗生子必胜、必达。必达迁长沙东乡马头嘴朱家湖,成为长沙东乡朱姓的始迁祖。今已传至25代,后裔近5000人。此外,朱熹长子朱塾后裔;沛国堂湘潭恐兴湾朱通后裔,也有不少散居长沙县境内,其人数不详。
三是凤阳朱氏后裔长沙支。一支是岷王朱根的后裔。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朱楩(棠坡谱写“梗”)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为岷王(今甘肃岷县),后到云南,再徙漳州。明洪熙元年(1425)由福建漳州迁武冈县邓元泰镇定居,岷王三世孙简王膺丕生三子。长子靖王朱彦法从武冈邓元泰镇迁往长沙棠坡定居,即长沙棠坡多福堂朱氏始祖,这就是共和国前任总理朱镕基宗长的十四世祖。靖王朱彦法生七子,都散居长沙县。此支后裔人丁兴旺,除棠坡外,还散居棠坡周围,如黄狮渡、银龙坑、人形冲、长沙县东乡及长沙北正街等地;也有相当一部份人因外出工作,散居全国各地及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先祖朱元璋亲自为岷藩家庭一系制定的20字派语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目前已传到23代了。二支是谷王朱橞的后裔。朱橞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谷王,建国于长沙,后裔在长沙、望城、湘潭县市发展。三支是潭王朱樟的后裔。四支是吉王朱见浚,其后裔大部分在宁乡县,也有部分在长沙县境内。长沙县的明室皇族后裔在明末清初之际也有与宁乡县相类似的改姓现象,此处不详述。
长沙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在此要特别提出来的是:长沙县凤阳朱氏一族产生了一位国家领导人,前任共和国总理朱镕基宗长,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九世孙,是岷王朱根的十八世孙。他的业绩世人皆知,举世瞩目;他的工作精确迅速,为世人所赞佩;他的为官清正、廉洁,为国人所称赞。据2005年3月17日《家庭周末报》报导,朱镕基之子朱云来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总裁、董事,被入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人物。
朱昌琳(1822 - 1912),字雨田,晚年自号养颐老人。他是清末“儒商”的代表,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他出生在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一个小康的书香门第。其成为长沙首富的历程如下:
1. 赚取第一桶金:
- 1845 年,湘中农业丰收,谷价骤跌至千钱三石,其他生意人纷纷抛售谷子,而朱昌琳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尽出藏钱,收购了大量被人视为贱货的谷子。这一年,他的前东家唐艺农家因田地较多,租户给的谷子堆积如山,有些甚至已发了芽,唐艺农知道朱昌琳大肆收购谷子后,主动提出让他明年卖出再付款。第二年,长沙久旱,洞庭湖一带遭水灾,谷价暴涨至每石五千钱,与前一年谷价最低时相比涨了 15 倍,朱昌琳抛售囤货后,获得了巨额财富。
2. 涉足盐茶生意:
- 1864 年,清政府实行票盐制,招商交款领票运卖淮盐。朱昌琳第一个在湖南“应招”,一下子买了一百票,成立“乾泰顺”盐号。没多久,淮运大通,盐票价格猛涨,朱昌琳由此发了大财。
- 1874 年,左宗棠在整顿西北茶务时,奏定章程变原有的“官引”为“票法”,广招商贩,朱昌琳被起用为“南柜”总商,专门经营湘茶的贩运。他按茶叶产销流转方向,在安化、汉口、泾阳、西安、兰州、塔城等地设置分庄,分段负责茶叶收购、转运、加工、销售工作。
3. 投资近代工矿业:朱昌琳还投资办实业,长沙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湘善记和丰公司便有他的股份。随后,他见长沙城市建设日益发展,又在暮云市独资创办了阜湘红砖公司。
朱昌琳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大慈善家。他到 75 岁才把生意交由其弟和子孙经营,之后将工作重点转向慈善事业。他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每当过年,在城内向贫困者发放年米;给乡下孤寡老人发固定粮折 300 多本,每年秋后可凭折领稻谷 6 担;还广置义山,给穷人施棺;在黑石渡修义渡,置渡船 3 艘,派专人司船;捐资铺设长沙小吴门至青山铺的 30 公里古道。1897 年,他捐资十三万之巨,将湘江、碧浪湖和浏阳河凿通,历时十年竣工,形成了清波数里的新河。1912 年,90 岁的朱昌琳在长沙寿终正寝。()
望城县朱氏 望城县因长期是长沙县境,历史遭遇与长沙县相同,请参看《长沙县朱氏》。朱姓族人居望城县的却不少,除长沙县朱氏概况中提到的这几支之外,就是紫阳朱氏后裔较多。因年代久远,原有族谱资料全部散失无存,据老人所及,从江西迁来时是兄弟三人。其中一位居于当时长沙县北与湘阴县交界的朱家冲;一位落户湘阴文家乡(今界头铺)的望东村朱家塅及后来的分支金凤村的朱家冲,火星村的宋家坪,这几处与朱家冲在一条线上,各相距约6华里。还有一位落户平江县,而平江则与以上两处相距百里开外。但三处祖宗牌位都是紫阳堂,派系名称也相同,并建三祠,以湘阴朱家塅为总祠,估计后裔逾4000人。落籍望城县朱家冲者,从朱玉万始,经七代到朱斗时,子孙发达,此一支今已传到22代,布及株洲、宁乡、长沙、岳阳、湖北蒲圻等县市,不少后裔在外省工作,有的甚至侨居国外。此支派现有高级工程师1人,县处级干部1人。
据湘潭城西《朱氏汑上房八修房谱》记载:“潭邑之故族”朱通一脉,有朱大文十一世孙朱太山的后裔在今望城县靠近湘潭县九华乡一带。人数3000人其情不详。
宁乡县朱氏 宁乡县与韶山相邻,在现代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在这块热土上不仅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刘少奇,而且还产生了何叔衡、谢觉哉、甘泗琪等革命家和将军;也产生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朱姓也同样,如共和国开国元首御医,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传略见下册)及其父、祖父就是宁乡朱氏的优秀代表。仲丽的父亲朱剑凡(传略见下册)原名周家纯,祖父周达武。为什么姓周呢?就涉及改姓的问题,朱剑凡是明朝吉王的后裔。吉王朱见浚是明英宗与万宸妃所生庶七子,于天顺元年(1457)封为吉王,国在长沙。明亡时,吉王后裔为避清室搜诛纷纷改姓“周”,四处逃难。这一支朱姓改周姓,后又恢复朱姓的吉王后裔支脉,在宁乡人数达四千余人,分布较广。
据统计宁乡县有370个姓,朱姓人口17341人(90年计),居23位,今已愈两万有余。已了解的有下列数支:①是后唐时从江西泰和县迁入的,世称赤岗朱氏。②明洪武至崇祯年间有小源周姓、道林周姓、大屯营周姓迁入。他们实际上都姓朱,于明末清初改姓周,辛亥革命后,有相当一部分恢复姓朱,也有一部分未改过来。③明正统八年(1443)诏封朱祁鐄为宁乡王,其后裔也在宁乡。④湘潭渚头朱氏,南宋朱通的后代一支往宁乡迁徙。⑤朱熹的后代,朱柱一脉往湘潭县后,继而向宁乡发展。上述朱姓人大多分布在石家湾、大田方、金华、油麻田、黄材镇、朱石桥、朱良桥等乡镇,县城也有不少。朱良桥和朱石桥两个乡,均以朱字命名。可见朱姓在宁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朱氏族人在宁乡兴办义学,朱剑凡在长沙办周南女校,闻名于世。聘请徐特立等名师教学,培养了以蔡畅、向警予、丁玲、劳君展、曹孟君、魏璧、杨展等一大批妇女界著名人士。朱赞廷在炭子冲办有私塾学校,一代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曾启蒙就读于炭子冲私塾学校,该处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棠坡多福堂朱氏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夏,太祖立皇十八子楩为岷王,景泰元年,岷王薨于位,谥庄,是为岷庄王。其后历经变乱,传至八世孙小鲁,韬晦转徙,历宝庆、南陵,而定居长沙县东麻林市,既而迁省城。十三世祖玉堂公徙居东乡。十四世祖雨田、岳舲创业长沙。岳舲子荷生,讳访绪,其孙朱镕基,字长庚,曾任国务院总理。家谱始修于1924年,1995年续修。
岷府派序:徽音膺彦誉,定斡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增派:祈京犹愈叔,珮守则微墉,亮秦贞年宅,亨含契化秾。
长沙鹅洲朱氏
始祖志达公,字为先,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授翰林直学士,官京华郡学正,明洪武元年(1368)避乱来星沙南门外,定居椅子湾。六世恩公,字继周,明正德元年(1506)迁居善化六都鹅洲。清宣统元年(1909)纂有族谱。
派语:(自七世起)世荣万衍,克振家声,敬遵理学,恪守先型,联绵甲第,光大门庭。
长沙湘春门朱氏
始迁祖德补公,名国安,世居江西庐陵县朱家巷,明季以东郡太守转迁长沙,卜居湘春门外,至五世衍为宝禄、呈禄、胜禄三大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53年(1714),嘉庆7年(1802)二修,道光25年(1845)三修,同治10年(1871)四修,光绪27年(1901)五修。
长沙黄金园朱氏
始祖唐师古公,因避黄巢之乱由苏州迁安徽歙县,子环公徙婺源,至七世祖志公,因避金人之乱于北宋末迁居湖南衡山,九世祖清公,字若水,应朱熹之邀而于绍熙间卜居长沙驿步门(今大西门),为迁长始祖。族人分布于仁德乡、福庆乡及宁乡等地。明万历22年(1594)始修族谱,清乾隆32年(1767)续修,道光17年(1837)三修,同治10年(1871)四修,1913年五修,1945年泉塘房等六修支谱。至1948年,已传37代,共9400余人。宗祠在福庆乡黄金园。字派:紫阳彰道范(家声孝友堂),南楚继书香,蔚起人材盛,宏开甲第长,端详循礼法,和顺笃伦常,诚正遵彝教,相期积善昌。
长沙青山朱氏
始迁祖玘公,字玉隆,号山辉,元延佑元年(1314)由江西永修县仕潭州刺史,解组后落业于长沙东乡晋家山(即青山乡境内)。至1949年,已传25代,共2350余人,族人分布浏阳、益阳、澧州。宗祠在青山乡桥上屋。
浏阳淳口段朱氏
始祖熹公之次子埜,埜孙某为乌程令,徙杭州。其子槐再徙湖州。槐生炀,元初迁长沙南城,继迁浏北。炀之子秀,生五子,第四子华四之裔世居淳口段,衍为五大支,散处四乡及长沙、善化、平江、萍乡等地。1943年七修族谱。
浏阳朱氏 始迁祖启凤、启智二公,明初自江西赣州迁浏。后人分布于永和、朱家口、水口。
浏阳朱氏
以正公为第一世,六十一世至熹公,生三子:塾、埜、在,以下九支明末清初时迁江西万载、湖南浏阳等处。派行:沛国传源远,紫阳庆泽长,文章超碧汉,理学纪明堂,维后家兴振,从先德泰昌,缙绅恒茂发,兰桂绍书香。
浏阳东乡朱氏 始迁祖恺明公,清顺治年间以父母不容自广州迁此。清光绪28年(1902)纂有族谱。
宁乡朱氏 始迁祖守隆公,元季自长沙迁宁乡,生五子:世宾、世奇、世秀、世宝、世辅,散居宁乡、益阳之交。清宣统元年(1909)四修支谱。
宁乡赤岗朱氏 先世后唐同光年间自江西泰和迁此。
宁乡大田朱氏 始迁祖汉南公,号梦江,明洪武元年(1368)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湘,开基于宁乡县大田乡。族人分布于大田乡八都十区一带。至1949年,共有丁口10000余人。宗祠在大田乡慕磁山(原名大子山)。
宁乡界田冲朱氏 始迁祖嘉甫公,明初自庐陵峨田迁居宁乡五十八都界田冲,传二世,衍为六房。清光绪9年(1883)续修族谱。
朱氏家谱库涉及的家谱有:08426湖南宁乡界田朱氏四修族谱 (1948) 卷1。界田村隶属于廉桥镇管辖的一个村,属丘陵地,西北高,东南低,处于衡邵干旱走廊。位于廉桥镇东边,跟廉桥镇相连,距离县11公里。国土面积0.73平方公里,海拔208米,年平均气温16.6 ℃,年降水量15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始迁祖嘉甫,明初自庐陵之峩田迁宁乡五十八都界田冲,传二世,遂衍为六房。卷首谱序、封典,卷一谱例、朱熹年谱、文公家训、治家格言,卷二祭仪、碑记,卷三祠规、家箴,卷四官府文告,卷五墓图,卷六至十四系图,卷末捐资目录。
(信息来源:网络,2022年4月9日18:51:35)
请熟悉情况的朱氏宗亲补充完善,联系微信:19819884266.
朱冕荣
[清][公元1839年-1903年]
朱冕荣(1839~1903) 字燮臣,长沙人,拔贡。曾任兵部主事,后从左宗棠督师关陇、新疆,历任哈密通判、吐鲁蕃同知、迪化知府,迁喀什道、镇迪道,升按察使。居官清正廉明,明敏善断。在新疆20年,能体恤民情,平反冤狱,赈济灾民,百姓称颂。将人都,病卒于兰州。子朱景岳官至四川知府,亦有政声。
朱树之
(1865~1930)
朱树之,名恒,字树之,以字行,长沙县人,清同治四年(1865)生。家贫,从小爱绘画,长大后在长沙县铜官镇陶器店学徒,以绘彩陶为业。他绘画师法“杨州八怪”之黄慎(黄善画人物,后用狂草笔法作画),刻苦临摩,曲尽其艺,逐渐在画坛崭露头角。其笔法奔放而遒劲,为人所称道。
清末他改行绘绣画,因熟悉民间工艺,构思设计均能为绣工着想,便于着色上绣,故绣工都乐于采用其绣稿。其中,尤善画人物,当时长沙湘绣所制人物绣像,大多出其稿本。
辛亥革命后,他尝试将西洋画融人湘绣艺术,新创多种染丝方法,开西洋画融人湘绣之先河,使湘绣色彩更丰富多姿。时湘绣以人工绘画为稿本,绘制颇费时日,因而生产受到局限。他发明用梨木板套印稿本方法,加速了绣稿的制作,对当时扩大绣品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晚年,他自己在长沙开设绣坊,广集绣画人才,鼓励绣工发挥特长,积极创新。但由于当时民生凋敝,绣品销路不畅。1930年,朱树之在创业中病逝。
朱有富
[公元1905年-1926年]
朱有富,1905年9月16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北山乡新联村。其父朱宏泰是个泥工,收入菲薄,十口之家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朱有富3岁就去长沙城内学木工,开始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
经过3年的学徒生涯,朱有富终于出师了。此后,他和任树德、杨福涛等一起结伴,在长沙城里揽些活计,借以赚钱养家。
1921年秋,朱有富到船山学社做工,有幸结识了毛泽东。两人相识后,毛泽东经常对他进行启发、教育,还多次带着他参加工人运动。
1922年9月5日,在长沙泥木工会成立大会上,朱有富当选为工会委员。这年,他仅仅17岁。10月,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大 。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争得工人们应有的权利,泥木工会同长沙县知事、省政务厅厅长以及省长开展了谈判斗争,朱有富被工人们推选为谈判的代表之一。 胜利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9月,朱有富被中共湘区区委派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为第五届学员。他结业后返回长沙,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前往长沙县大贤镇开展农运工作。
朱有富来到大贤镇,经过一段时期的串联活动,发展了李寿卿、谭家增等人入党,为组建农民协会打下了基础。
1926年4月30日,长沙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长沙县农民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为农协执行委员。不久,中共大贤镇区委成立,他被任命为区委书记。
当时农会手头缺枪,为了组建农民武装,朱有富曾带领工人和农民进行多次夺枪战斗。7月,北伐军攻入长沙后,在白箬铺、伏龙镇、梨、早禾冲等地流窜着不少敌军的散兵游勇,他们杀人越货,搞得当地人心惶惶。为了打击这伙兵痞,并充实自己队伍的武装,朱有富将大贤镇的农协会员和工人编成一个个小组,分别把守各处,伺机进行夺枪。大网已经撒开,单等“鱼儿”钻入!黄昏时分,西边落日的余晖给大贤镇罩上一层迷人的色彩。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小股逃兵斜挎 ,大摇大摆地朝狮子石渡口一路走来,正准备渡过河去。只听朱有富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100多名工人有如神兵天降,一下子把溃匪围得严严实实。接下来,不伤一兵一卒,不费一枪一弹,轻取010余支。乘着士气正旺,他们又连夜渡过湘江,抄岳麓山小路,飞奔白箬铺,与叶魁所率领的农民自卫军携手作战,将渡江西窜的逃敌大部歼灭。
马日事变后,朱有富隐居在姐姐家。当他与组织接上关系后,又奉命只身来到长沙城内,从事地下活动。在这年12月举行的长沙灰日暴-动中,他于晚上8时随同杨福涛、金文凯等负责攻打福星街陆军监狱,营救被捕同志。他们里应外合,迅速攻进监狱,救出难友后并派人护送其迅速转移。增援敌兵赶到后,他又主动担负起阻击敌人的任务,带领暴-动队员边打边退,然后渡江撤往岳麓山。12月25日,他奉命就任新恢复的中共长沙县委书记的当天,在伍家岭廖家祠堂开会时不幸被捕。30日凌晨,朱有富被敌人杀害,时年22岁。
朱益三
[公元1905年-1927年]
朱益三,1905年3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青山铺戚家冲一户劳动人民家庭。其父朱基堂是个木匠。其兄朱菊和是长沙石印工会负责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沙贡院西街易家祠堂开办一处印刷局,有3台石印机,雇有七八名工人,对0“野村石印局”的牌子,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印制党的文件和宣传资料的秘密印刷所。朱益三和母亲、妹妹也从老家来到长沙居住。朱益三在哥哥的石印局里学习印刷技术,这使他有机会同来石印局的共产党员们接触,毛泽东、郭亮和易礼仁等也常到石印局来,使他受到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思想进步很快,和妹妹两人相继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朱菊和受党组织派遣去广州入黄埔军校,朱益三便代替大哥的工作,成为石印局里的核心人物。从此,朱益三把加强对年轻工人的思想教育放在开展石印局工作的首要地位,先在石印局楼上办起工人夜校,自任教员,有时也请二哥朱省三来上课。白天,工人在楼下工作;晚上,工人在楼上学习。朱益三先后介绍吴鹏寿等5名工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建了石印局团支部,自己担任团支部书记。朱益三紧密团结和依靠团员和工人,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印刷任务。他还为捍卫工人的利益,勇敢地挺身而出,同反动派作斗争,深得同业工会会员的信任和拥护。最令工人佩服的是,他不为亲情所左右,把斗争矛头指向自己的大舅父。那是1926年夏,北伐军进入长沙后,店员工会和手工业工会向资方提出缩短工时、增加工资等要求,市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得到省总工会委员长郭亮的赞同,但是,这个方案却遭到朱益三的大舅父王春和等资方的反对。王春和在长沙开有旅馆和棺材铺,雇着20多个工人。朱益三为了维护工人利益,到舅父店里雇的工人中做串-动工作,动员他们起来同资方斗争。在一次由市商民协会召开的长沙市反击奸商破坏大会上,他带领几名纠察队员,将他的舅父王春和揪到会上斗争和游街。他这种为工人阶级利益大义灭亲的革命行动,受到工人们的称赞和拥护。不久,他被选为印刷业工会委员,出席了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
1927年5月,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长沙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朱益三和妹妹朱近之也是反动派搜捕对象,不得不分散隐蔽。朱益三回到农村老家,住在伯父家里。晚上,他不顾个人安危,趁天黑将宣传革命的标语贴到青山铺、唐田铺、麻林桥和熊皇狮等集镇上,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同国民党当局的叛变行径作不屈的斗争。
不久,朱益三奉命返回长沙,准备执行新的任务。由于叛徒告密,特务龚仲荪带-于8月26日下午在野村石印局逮捕了朱益三。在狱中,朱益三多次严词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诱降,表现出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忠贞。9月9日上午,朱益三在浏阳门外识字岭慷慨就义。
来源:中国军网
中华朱氏网
- THE END -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