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湖南省辖地级市。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山峰雄伟,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海拔较低。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总面积8117平方千米,辖1区、2市、2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娄底市常住人口为3826996人。
娄底市娄星区朱氏 娄星区有朱姓人口9000余人,占全区总人数的2.15%,目前所掌握的有下列几支:
一支是双峰大塘朱氏。其始迁祖朱大广,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双峰湖山江边(古属湘乡县),成为多支后裔始祖,祖源详见《双峰县朱氏》,今有部分后裔散居娄星区境内。
二支是双峰大坪朱氏。其始迁祖朱大福,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双峰黄安(古属湘乡县)。大福生子朱名。朱名生朱正、朱详(有的谱言有三子朱秀芳)。朱正生子朱云。朱云字天庆,落籍双峰大坪,成为大坪朱氏一世祖。朱云生子世瓒。世瓒生子希圣,其子孙散布周边各县。今宁乡县东田朱氏一支的始迁祖朱梦江就是朱大福的后裔。大坪朱氏今已传到二十八代,人口扩展到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常德等县(市);有的还迁往广西、广东、四川、湖北、江西、台湾、新疆等省,人数已达3万有余。大坪朱氏是一支望族。在清朝特别是近代史中,大坪朱氏与大塘、大石朱氏各支派一样,由于当时受“无湘不成军”的历史条件影响,在湘乡人曾国藩的引领下,不少人从军步入武行,因而出了不少武将,初步统计有48人之多。其中有振威将军5人,有提督5人,共和国建立后有县团处级干部8人,博士2人。
三支是双峰船坝朱氏。其始迁祖朱大禄,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由湘潭市唐兴湾迁双峰科坳(古属湘乡),后裔发展为船坝朱氏一支,亦有分布在娄星区范围之内的。
四支是双峰大石朱氏。其始迁祖朱大清,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入湘乡县大石高塘(今属双峰县境),已发展成今后裔过十万之巨的大族,分散极广,散居娄星区者也不少。其祖源请参见本志《双峰县朱氏》。本支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各1人。
五支是双峰唐冲朱氏。其始迁祖朱大贵,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迁入湘乡唐冲(今属双峰县),后裔有居娄星区境内的,其情不详。
上述五支,其始迁祖是同胞兄弟,是南宋礼大将军,理学家朱通之子。其裔孙散居在区境内各地。
涟源市朱氏
涟源市朱氏是“潭邑之故族”始祖朱通的后裔。朱通于南宋中期从江西迁湘落籍湘潭城。所生七子,后裔发达,有的另迁到娄底所属的各县市。涟源现有其后裔。
双峰县朱氏
双峰县境因属湘乡县域达1500余年,其历史与县民的遭遇也与湘乡县同。因其境地理条件特殊,适宜避兵燹之灾。故宋代以来大批外地移民进入双峰境内,并且多数是江西而来。现今全县402个姓氏中,朱姓人数位居第二,约11万有余。目前已经査清楚的有下列几支:
一支是南宋朱通的后裔。朱通从江西吉安太和县到湘潭游学,落籍湘潭市城西唐兴湾,生有七子,有五个儿子迁到湘乡,即今双峰县境,开基发脉。其后裔异常兴旺,人数九万多,分布在荷叶、洲上、大石、小富、赛田、杏子铺、甘棠等乡镇。其中有老大朱大广夫妻迁双峰湖山江边,成为大塘湖山多支派后裔始祖。居住在双峰县杏子铺镇江口村的大塘朱氏就是朱大广五世孙朱明志为双峰大塘朱氏始祖,朱明仲为湖山朱氏始祖。以朱大广为一世,今已传29代,散布湖南、江西数省、数县,人数达5万有余。老六朱大清夫妻迁大石高塘,成为有名的大石朱氏一派。在目前朱通七子已知后裔史料中,此支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以朱大清为一世,已传到29代。1999年大石朱氏七修谱,对现今存世上下跨十七代的后裔精确统计,全县有67632人;此外,还有近4万多人散居湖南省25个县市和江西、广西、贵州、北京、江苏、台湾等省市甚至有朱仲达等三兄弟在陕西发脉达数千人。老二朱大福夫妻迁黄安,世称大坪朱氏。另外有老三朱大禄夫妻迁科坳,世称船坝朱氏;有老四朱大贵夫妻迁唐冲;据传这两房后裔人数也相当多,分布也很广,因资料尚缺,只能留作今后补充。
二支是朱广章后裔居测水、杏子等地,也称泉坝朱氏。始祖朱广章是明成化二年(1466)由江西永新迁入测水落籍。
三支是凤阳皇族朱氏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第十世孙朱议泗阳,于清顺治年间逃难由江西迁入双峰梓田,其后裔居沙田、沙塘等地,世称沙田朱氏。
双峰朱氏族人英才辈出。有获朝廷赠以“全湘食德”的金字匾额,并晋三品头衔的朱岚暄;还有御赐“敕授广文传士”,博览群书,穷研经史的朱莞阶等。
附录:双峰朱姓有一例外,就是石牛乡的桥亭危姓原本姓朱。相传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皇帝驾崩,皇太孙朱允奴接位,称建文皇帝。1402年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兵临南京皇城,六月十三日宫中起火,有一个小王子(可能是建文帝朱允炆之子朱文奎,时年7岁)逃至石牛山冲,以“危”为姓,以后这个山冲就叫“危家湾”。共和国成立后,在此修起了水库,叫“危家湾水库”。“危”姓虽属汝南堂,但该地“危”姓至今没有修谱。凤阳朱氏皇族后裔落入民间,在避难之时改姓颇多。在此付上一笔,或许其后裔见到以后,有专文道明,破解其下落之谜。
湘中大石朱氏
双峰县朱氏人口较多,约9万人左右,占全县人口的9%,为全县第二大姓氏,世居共有10支,其中通公后代为6支,人口为8.7万左右,占全县朱姓的96%左右。
始迁祖朱通,字又明,号圣基。通公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由赣迁湘,原籍江西吉州太和县梅子坡圳上(今江西泰和县),迁湘后居于湘潭塘西之唐兴湾,生有七子,大文、福、禄、文、贵、清、儒(先后不定,其中大字当读为太,现在湖南某些地方也是读太),大儒迁善化(今长沙);大文居湘潭,后代为渚头朱氏;大广、大福、大禄、大贵四公转迁江边、科坳、唐冲,称江边朱氏;其中大广公后代现为双峰江边、大塘、洲上朱氏,湘乡上湘湖山朱氏;大福公后代现为双峰大坪朱氏,宁乡县大田朱氏;大清公于宋开庆元年(1259)由湘潭迁湘乡大石高塘,今属双峰,后人居于大石、小富、赛田、白杨一带,称大石朱氏;另有大清六世孙公理公为上湘界牌朱氏。
一、大石朱氏:大清公后,大清生子一诚用,诚用生子二梦龙、梦真(无传),梦龙生子三,世霖、世滂、世沱,世霖生四子,希政、希文、希斌、希敏。希政公字景忠,号嗣源,大明洪武二年(1369)己酉四月十四日生。元配刘氏八娘,生子一,公瑺;永乐十一年继配罗氏回娘,生子三,公珍公琼公瑗。另有三个抚侄:公瑞、公理、公琮。七修时这三房的后人想去掉抚侄二字,其他四房不允,于是他们便未参与七修之事,要算是一个遗憾了。
希政公有子四,孙18人(一至六谱只有18人,不含七修时加入的新邵县必登公、必达公),重孙56人(不含七修时加入的邵东县惟澄公),玄孙142人,崇祯九年(1636年)一修谱时在世人丁1200余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处)四修谱时在世人丁8000余人,民国元年(1912年)六修谱时在世人丁21000余人,1999年七修族谱时在世人丁67764人,其中双峰县约5.5万人,为全县最大宗族(略超同德王氏),时全县人口85万。七修所有在世人口(67764人)含邵阳市邵东、新邵必登公、必达公、惟澄公祖居后代;不含多支迁湘其他地方及迁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江西、云南、陕西等早期外迁后代,全国估计大石朱氏在世人丁超10万。2016年双峰县大石朱氏应为5.7-5.8万左右,主要分布在甘棠镇、三塘铺镇、青树坪镇、印塘乡、走马街镇等乡镇。
大石派语:旧班 :大诚宗有庆,万子得奇方。福寿广文庭,元昌正与继。太原珪彦士,梦应世希公。必惟天仲志,汉以胜朝隆。
道文公增班次:先祖增光德,贤达代嗣兴。家邦扬显烈,宇宙乐升平。琇斐公壬子增班次:所性炳前徽,相期务归极。人道允钦崇,鉴观昭上际。
七修增班次:凌云展伟业,华夏溢馨香。忠义贯日月,砥柱溯赣江。
二、上湘界牌朱氏:大清公后,希政公侄公理公为始祖。
2002年二修族谱时在世人丁1000余人,其中双峰县内750人,主要分布在青树坪镇。
班派同大石朱氏。
三、江边朱氏:大广公后,后因年代久远,世系不能考,故江边朱氏尊应运之子朱鸿业为一代始祖,乾隆二年(1737年)一修族谱时,在世人丁900余人,民国十七年(1928)六修族谱时在世人丁约3000余人。目前估计在世人丁1万人,其中在双峰县境内有6-7000人,主要分布在荷叶镇。
派语:太平全盛中,海内崇道风,福寿元昌继,文明代应鸿。
续增:宽松恩照南公正,大朝国定兴隆庆, 世德祚承启庭光,天其锡福增优胜。
再续增:诗书绍祖训,忠孝辅皇猷,积善开长祚,凝仁翼远谋。
四、大塘朱氏:大广公后,始祖通公长子大广,宋开庆元年(1259)偕弟福、禄、贵、清由湘潭迁湘乡江边、湖山。通公第五代朱明志大郎公,明洪武15年(1382)偕伯父斗雷公迁居湘乡泥湾,旋迁二十二都亭子塘,递迁大塘,为大塘始迁祖,今属双峰。族谱始修于清嘉庆13年(1808),一修族谱时在世人丁1700余人, 1943年四修族谱时在世人丁4800余人。目前估计在世人丁1.2-1..5万人,其中在双峰县境内约有1万人。主要分布县内杏子铺镇、梓门桥镇。
前班派:大衍庆宗明 元必思(单甸)仲伯庭
后班派:潮漍兴世代,文武定升平,仁义承先泽,忠良启后英,传家倡正学,留槛表贤声,积德培根本,枝开叶茂荣。
五、洲上朱氏:大广公后,,后因年代久远,世系不能考,故尊万钟公为始祖。族谱始修于清乾隆34年(1769),一修族谱时在世人丁2100余人, 1932年三修族谱时在世人丁4000余人。2001年四修族谱时在世人丁1.1万人,其中在双峰县境内有8800人,主要分布县内洪山殿镇、蛇形山镇。
原班派:
万天大志受,广文廷伯秀。再生之惠永,承宗继世昌。
必希贤圣德,用绍祖先传。玉海崇儒重,金山待诏宣……
(信息提供:朱泽华,18308100226)
新化县朱氏
新化县朱姓族人多从双峰、湘乡县迁入。属南宋理学家、礼大将军朱通名下,朱大清的后裔约200人,是从宝庆五星(今新邵县巨口铺镇)迁入新化县,多住县城和洋溪乡一带。现所知还有一支是朱子的后裔。据其族谱所载,朱子后裔朱德远先居江苏句容,后迁凤阳。其裔孙有重正、重培兄弟。朱重培居江西永丰县,重培生朱镐,朱镐生可堪,可堪生娱本。朱娱本,于1266年左右因避宋末之乱而迁湖南梅城(今新化县城关镇)东门外井头街。生五子,长子魁伍,居新化县上渡;次子洪寿居娘家桥;三子庆丰居石槽肖坳;四子裔昌居石板村;五子恒久居永宁八都。朱娱本成为本支迁入新化县的开基始祖。迄今已传20余代。由于清代本支后裔大部分迁入四川,余下在新化县境者不多,现今人数约2000余人,且分布比较集中,朱家垅一个村有近千人,娘家桥有几百人。
(信息来源:网络,2022年4月9日18:51:35)
请熟悉情况的朱氏宗亲补充完善,联系微信:19819884266.
- THE END -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济南炎黄朱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