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湖南氏族源 流(朱氏卷)
黄元四七零四年小春月念三日 湖南氏族源流 朱氏卷 湘潭渚头桥朱氏(同族) 始祖通公,字圣基,宋开禧时自江西泰和县梅子坡圳上游学湖南,卜居湘潭城西唐兴湾,生七子:大儒徙善化;大清、大福、大麓徙湘乡,大福裔孙梦江又于元至正间分迁宁乡;大广仍居唐兴湾;大文徙居本邑渚头桥。大文公,字象先,号默轩,晚号渚头居士,后更名为大一,为渚头桥始祖。宗祠在永安乡瓦子坪,重建于清康熙57年(1718)。乾隆21年(1756)始修族谱。至1948年,全族人口15000余人,多分布于湘潭十四都石鼓湾以上,歇马以下及湘乡、宁乡、益阳、澧县、长沙等地。派语:作述后先起,建修次序成,才与昌山秀,品同义泽清,怀仁嗣必盛,立志道行能,九重锡凤诏,万代颂治平。
在甘肃的明太祖朱元璋后裔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战略要地,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和宁夏,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59万平方公里。明代的甘肃是九边重镇之一,拱卫中原和朝廷,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明太祖朱元璋起兵“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大将军徐达、冯胜等人率军攻取甘肃,天下初定后,明朝陆续在甘肃分封了肃王、韩王、岷王、安王等四位藩王,统领重兵,扼守要地。这些皇亲贵胄从此离开了温暖湿润的江南水乡,来到了飞沙走石的西北苦寒之地,繁衍生息,忠诚地履行着使命,为西北地区的安定和边疆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德元帅世家族谱(最新补充)
朱氏本颛顼之后,焕公居于沛国徐州府沛县,自唐懿宗元年焕公身进士出任十七年加授光禄大夫及昭宗即位,赐諡懿国公,生子朱环,字良玉。环公生诚公,诚公迁居宋州设立学校,继往开来,人称多才之士。 朱德乃焕公二十五代孙,文公(三子在公之后)十六代孙。朱德祖先仕耀公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从广东韶关乳源县龙溪枫树坪入川,在广安州龙台寺务农,后迁居至仪陇县乐兴梁惠山居住,乾隆三十一年(1766)再迁至仪陇县东部的马鞍场大湾,随着家族的繁衍,当地乡亲称大湾为“朱家大院”。
朱世栋:朱子后裔流派
中国有句老话,叫"盛德之人,其后必昌",朱夫子后裔主要分支的居住地如下: 建安派,以朱熹公长子朱塾为始祖,世居福建建瓯县,紫霞洲中和坊。 婺源派:以朱熹公次子朱埜五世孙朱勋为始迁祖。 武林派:(即杭州派)朱熹幼子之后,以朱在五世孙朱獾为始迁祖,居杭州。 卲武派:朱熹公幼子之后,以朱在五世孙朱煃为始迁祖。
河南信阳固始县朱氏源流概述
固始朱氏乃古帝颛顼高阳氏后裔,陆终之子晏安佑舜食邑于曹因姓曹。周武王克商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陬村)附庸鲁国,从国为氏因得邾姓。春秋时为楚所并,子孙去邑为朱,世居沛国相县。至唐代十国出现了永城朱氏,其开基始祖为朱贤正,官至金吾卫上将军;第二世为朱学礼;第三世为朱日泰。朱日泰有4个儿子,长子朱玉渊由进士第官任四川监察御史,居河南毫州,其后裔分迁漳潭、蓝田港,沪沙、岳州、桐坪、车坝、坪头、南渡、石湖、龙须、宁川以及楚通山等地。 四兄弟中数朱仁轨、朱敬则兄弟最为显赫。传自唐朝臣相朱敬则为一百零七世。敬则,字少连(635一709)居毫州,唐显庆年间官谏议大夫,武后执位时晋银 青光禄大夫,居相位。在朝为相时因他本人性情直爽,执政清廉公正,不为斜恶所用而被招贬罚。著有《十代兴亡论》《五等论》等而名世。
2022-12-09
湖北黄冈朱氏与朱氏正本堂
黄冈,湖北省地级市,地处中国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辖七县、二市、两区(含龙感湖县级管理区);总面积17400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冈市常住人口为5882719人。 黄州区朱氏 元末兵乱,朱塾公的后裔盛公,由江西省乐平县徙迁黄冈县上巴河竹陂寺朱家楼村。已传27代,有1100人。明清时期有一品官1人、二品2人、四品2人、五品17、六品6人、七品3人、八品3人、九品6人,举人1人、贡生1人。 民国时期有厅师级1人、县团级2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大学生25人,研究生2人,县团级干部5人,高级职称4人。 麻城市朱氏 麻城朱氏分为两大支。(一)介公二十二世孙万三公、万四公,于元末明初 由江西乐平县,迁麻城。(二)熹公八世孙盛公之长子仁卿公、次子显卿公、四 子和卿公部分后裔从罗田县、黄冈县、英山县转迁麻城。现在麻城朱氏分为18 支,共有裔孙1644人。
2022-12-07
四川通江县唐村坝朱氏的巧合
通江县火炬唐村坝朱氏最初落业地在杨柏双凤垭,始迁祖是朱昌胤。昌胤公是张献忠军部里的一位秘书,张兵败被剿时,昌胤公隐姓埋名,来到杨柏双凤垭给一户财主帮长工,其后落业于此。 这支朱氏与其他朱氏有许多巧合: 一、时间巧合 杨柏双凤垭始迁祖朱昌胤,与姑苏金墅镇朱胤昌为同一时代人。胤昌公为通江仪溪始祖朱太金第七世孙,是文明公之长子,清初不知去向,而昌胤公于清初避难通江杨柏,岂不巧合。或许张献忠军部里的朱昌胤就是姑苏朱胤昌避难杨柏时所改之名,也未可知。 二、弟兄巧合 唐村坝老谱记载,朱啟生四子:昌龄、昌祚、昌胤、昌良。达州老谱记载,姑苏金墅镇隐士朱文明生三子:胤昌、祚昌、际昌。杨柏的昌祚与昌胤,姑苏的胤昌与祚昌,俱为同胞,两对兄弟名字如此相似,而且都是明末清初之人,岂不巧合。 三、背景巧合 杨柏昌胤公之父啟公为岁贡生,授靖边训导。姑苏胤昌公之父文明公为明经,授福建兴泉道。由此可见,二人皆出自书香门第,家庭背景极为相似。
2022-12-01
浙江温州汤岙朱朱氏和瑶川朱氏
汤岙朱朱氏和瑶川朱氏的始祖朱永(776—847),字世(一作致)远,号操隐,会稽人,先世自湖广襄阳义阳迁居会稽。唐宪宗元和元年间(806—820)任永嘉(今温州)长史,喜欢登临游玩,以信河街有松台蜃水之胜,留居于昼锦坊,为温州朱氏始祖。墓厝永嘉县南三十里之安固高岙村北里(今属瑞安市马屿镇)。配詹氏,子二:长谭,次讲。
2022-11-20
《白丹山紫阳朱氏宗谱》主修序言
按:《白丹山紫阳朱氏宗谱》维系江南三州六县朱氏宗亲,共分五大派系:伯通公宋村派、伯通公民籍派、伯实公派、文明公派、常熟朱家浜派。其中,伯通、伯实、文明均为文公次子埜公后裔;伯通、伯实为铨公之孙;文明为钜公之曾孙;常熟朱家浜一派为文公叔叔朱槔后裔,十五世孙朱洌次子朱棱字復初,由宜兴皇甫庄(宜兴杨巷镇),赘于常熟朱家浜(现常熟辛庄镇张桥)。第七次续修自二〇一二年四月着手准备,二〇一四年开始正式投入采访登记,因人所共知的原因,离上次续修整整相隔了九十周年!二〇二一年四月十八日正式弘发。期间,编委会大多数成员,怀着一颗赤诚、虔诚、坦诚的初心,自始至终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宗亲、说尽千言万语动员续谱、吃尽千辛万苦筹集经费、经过千锤百炼终获成功!今天公开《白丹山紫阳朱氏宗谱》主修的《续修序言》,再次对续修大统宗谱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参与者表示衷心感谢!
湖州紫阳朱氏后裔
湖州紫阳朱氏后裔的分布情况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