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图文热点

《福建姓氏志》朱氏章(部分)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2/24 10:52:24 浏览量:3640


南平_20191018140931.jpg

第一节 源 流

 一、溯源

(一)古老朱姓 在远古中原地区,有支崇拜赤心木(朱木)的氏族,以朱木作为图腾。进入文字时代把自己的血缘群体名称写成,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朱姓族群(朱襄氏)。还有支生活在东夷(今山东)的先民,把蜘蛛作为氏族的图腾,甲骨文的就是一只爬行蜘蛛的画像,称本氏为。《元和姓纂》记载:朱,颛顼之后,周封曹侠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以为朱。颛顼乃黄帝之孙,其5世陆终。陆终第五子晏安,辅佐舜帝有功,被封于曹地,建立曹国,赐姓曹。曹国在商末灭国。后裔曹侠辅佐周室,周室把曹侠改封于邾地(今山东邹城一带),建立邾国,以国为姓,改曹姓为邾姓。邾国历时780年,后被楚宣王伐灭。大夫邾夷鸿早为躲避灭国灭族之灾,携带家室逃到沛邑(今江苏沛县)隐居,把邾氏改姓朱氏(一说其子朱秺移居相邑去邑姓朱)。后人尊为朱氏的得姓大始祖。如今绝大部分朱氏的血缘都源自曹姓邾氏族。

 (二)改姓为朱 朱氏也是源于不同的姓,特别姓氏合一时期。以氏为姓,改姓朱的有赢姓朱氏、祁姓朱氏、子姓朱氏、宋姓朱氏、南北朝时北方渴烛浑氏和鲜卑族人可足浑氏均改为朱氏。胡人可足浑长生,改姓朱,叫朱长生。徙居河南,其后裔发展形成六朝望族,河南朱氏。又有可足浑昌,后改姓名朱瑞,字元龙。

 (三)赐姓为朱 明朝,朱元璋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许多蒙古人被赐为朱姓。为褒奖臣下,以示恩宠,赐义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等人均为朱姓。湖南澧水流域有支安福朱氏始祖朱义,原名郭信,明太祖赐郭信姓朱名义,沿袭至今。明正德年间,朱厚照皇帝曾赐其他姓百余人为朱姓。赐姓是朱姓鼎盛时期的标志,当朱姓处于衰落状态时,除给蒙古族赐姓未复原姓以外,其他绝大多数的汉姓赐姓都恢复原姓。

二、入闽

(一)东晋未年(400-420年),朱穆16世朱桓,由南京入闽,定居福州。后裔迁居福安、政和、寿宁等地。

(二)隋大业九年(613年),朱福(朱一郎)从河南入闽,先后定居闽城东坊(今闽侯县),后迁宁德霍童石桥、周宁咸源等地。

 (三)唐高宗年间(650-683年),朱元福入闽,定居侯官(今福州)。后裔移居福城、福宁等地。

 (四)唐总章二年(669年),朱秉英、朱参(又名朱熙),随陈政将军奉诏入闽平乱,定居上营(今云霄县岳坑)。后裔待考。

(五)唐乾符六年(879年)初,朱敬则第7世户部尚书朱光启,举家从河南光州固始迁徙入闽,定居侯官(今福州)。长子玑,次子峤、季子衍迁居莆田,四子勔留居侯官。

(六)唐光启元年(885年),朱古倞,随王潮、王审知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先居福唐(今福清),景福二年(893年)出任建宁军节度使判官,道经延平,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剑津西芹。

 (七)唐天复年间(901-903年),朱敬则6世工部侍郎朱澥,率族从河南南阳避地侯官,后定居仙游党田(今仙游玉墩村)。

 (八)唐末,朱敬则7世节度使朱玖,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定居永福县毗坑(今永泰县永阳玉尺)。后裔迁居闽清、莆田等地。

 (九)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朱世聪,赴任古田县军农事而由江西婺源迁徙古田,子朱定礼,迁居尤溪阪面乡后塘村。

 (十)北宋初年,朱古僚(又名瑰)次子后裔从江西婺源迁居侯官二坊(今福州市)。北宋后期传至朱瑰次子7世朱良迁居罗源。

 (十一)宋初,朱绘之子朱福从江西抚州朱源里严陀寨迁徙建宁府建阳县朱村。

(十二)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朱龙峰由从江苏省姑苏迁徙龙溪县朱厝。后裔迁居莆田、泉州等地。

(十三)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朱柏,为官由安徽婺源入闽,定居长汀,卒于住所,子孙落籍当地。

(十四)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朱潣(号晋齐)由安徽凤阳府城内入闽,后定居霞邑(霞浦)大南武曲熊郦邨(今长春镇五路村)。

(十五)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朱文昌,任剑南州尤溪县尉承事,由河南汝南府光州固始迁徙尤溪。

(十六)宋元佑二年(1087年),朱俊任福州参政大夫,由安徽凤阳入闽,居福州乌石山下(今乌山)。后裔迁居福安。

(十七)北宋中叶,朱锷第六子朱亮,由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市)入闽,定居泰宁朱口水茜(朱口街金坑)。

(十八)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古僚8世朱松,字乔年,号韦斋,任政和县尉,由江西婺源举家入闽,定居政和。后迁尤溪,子朱熹诞生于此地。

 (十九)北宋末年,朱万一季子朱承事,任光泽县尹,由江西黎川新城前盈(今朱坊)入闽,定居光泽县城内中山街。

(二十)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朱炳(何地人不详),任宁化知县,举家入闽,定居宁化。

 (二十一)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朱允,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定居南平王台东汾(今蕉坑)。5世朱留康迁居沙县。

 (二十二)宋末(年间不详),朱旺禄,由江西于都迁入闽。(资料待补,来源网络)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