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图文热点

新安朱氏源流名裔考(一)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7/18 12:21:20 浏览量:3015

安徽朱氏公号运营

徽州地域, “春秋时属于吴;秦置黟、歙二县,属鄣郡;晋太康元年(280)改新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复制歙州”。古之新安山水之美甲南邦,交通不便,是隐居避乱的好地方。

史载:古徽州以程、汪姓最古,其他各姓族也繁盛,但多半属景侯之乱、宋朝南渡及唐末避黄巢之乱来此的。千百其民而有千百其姓,故谱牒之学不可不考。

新安朱氏之族,源远流长,枝繁叶茂,斑斑可考。 “徽州益尚文雅,宋名臣辈出,多为御史谏官者。自朱子而后,为士者多明义理,称为东南邹鲁”。研究新安朱氏源流和名裔,对发展徽州文化,促进新安经济发展确有深远影响。

新安朱氏由来  

朱姓裔出轩辕,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食采于曹;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周武王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至四十四世,仪父仕齐桓公有功,被进爵为子,始平王为邾国之君;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朱茅荑鸿被楚所并,子孙避乱于沛国去“阝” 单以朱为姓 ;至唐末朱涔,计为一百零四世,今传至我辈为一百四十六世。

1.jpg

唐殿中丞师古涔公像

据我家祖传嘉靖乙卯年(1555)第三次重修刻版《朱氏统宗世谱》和光绪元年(875)手抄《清传祖籍》载:我祖朱涔,字山陵,号师古,为守滔之长子、光迪之孙、敬则之玄孙。

涔公于唐大和庚戌年(830)登第,唐文宗时为殿中丞。涔公持己庄严,莅官清慎,世居姑苏洗马桥。

宗谱有像赞:涔公“游心礼乐,脱累尘埃,蹑云梯而探月窟,推日毂而上天阶,功名驰于四海,爵位近于三台,是诚朝中之伟器,天下之奇才也”。涔公生四子:'王革'、驯、瑰(应为异体字镶)、重,唐乾符五年(878)因黄巢兵乱避地歙州篁墩,立为新安“朱氏始祖”。据明以后谱载,涔公卒后葬于歙州篁墩。 

史载:涔公之墓,明万历四十年(1612),歙人太学赵滂至篁墩省其祖武城公墓,经询故老得知朱氏祖冢三穴,遂与胡祖诒、潘充升清其税业,禀明知县刘伸立石碑题曰:“朱夫子祖墓。”清康熙四十年(1708),歙人吴廷彦会文于篁墩方氏家,课余散步访先贤遗迹,见朱子祖墓古碑半被土埋,侧然心动,遂邀二十余人,设坛立祭,后查明此三穴分别为朱涔和其子朱'王革'之妻余、陈二氏墓。后朱氏子孙朱嘉惠会同歙邑朱氏族子孙大修旧冢,县宰邵凤起和五经博士朱坤为碑志,其后知事蒋振先亦捐俸保归税业于紫阳书院,并重立碑题: “徽国文公朱夫子新安一世祖师古公墓。”后婺源朱熹十七世嫡孙朱澄及十八世孙朱廷器先后致函吴廷彦致谢,现石碑仍存篁墩,被一家姓程的村民用于砌墙占有。 

 朱询,系涔公长子朱王革五世孙,字性之,号首村,同光癸未(923)年登第,授从事郎,赠朝议大夫 。询见朱氏由姑苏迁来新安后 “世远族大,迁居不一,一源万派,一千千枝,云仍繁衍,有不相识如途人者,使不叙其迹叶而谱之,则世之下,昭穆何由辩哉”,故于宋开宝七年(924)首作了新安 《朱氏统宗世谱》,后此谱又经朱“王革”七世朱承护(1020 年)、十四世朱伯云(1174年)和二十八世朱世恩(1555年)先后三次重修。 

2.jpg

篁墩“程朱阙里坊”清代乾隆玺印“乾隆御笔之宝”

据朱询首作《朱氏流源族谱序》载:涔公生四子的排行为 “王革”、驯、瑰、重, 除“王革”因讨贼道经于歙之篁 墩,爱其山水之胜遂家焉。驯居朱衣巷,瑰于天佑中以陶雅之命,领兵三千镇婺源 ,因家焉,重居于彼斯,朱氏 世系昭昭可考也”。至此,宗谱对涔公之子兄弟四人、排行、迁居去向已载得很清楚了。即长子朱珲先居篁墩,后迁休宁隔山隐居;次子朱驯由篁墩迁往金陵句容朱衣巷,朱重年幼随季子朱瑰支婺源,后四子朱重又迁居婺源香田。据清雍正和乾隆年间白鹿堂《朱氏宗谱》载:涔公四子的排行为:古训(玉)、古僚(瑰)、古祝(重)、古枯('王革')。按此推算,天佑三年(906)朱瑰奉陶雅之命带兵去婺源时,朱“王革”正值81岁高龄,那么大于81岁的二兄朱瑰不可能再领兵三千戍之婺源,职为制置,巡辖婺源、浮梁、德兴、祁门四县。据此分析,朱涔的四子排行应为:'王革'、驯、瑰、重。 

3.jpg

茶院府君瑰公像

朱“王革”,字鼎臣、号篁墩主人,又号隔山居士。生于唐宝历二年(826)二月十八日子时,大中二年(848),登进士第,初授修职郎;僖宗乾符三年(876),敕牒马步军总管;广明元年(880),敕马步都总管兼宣歙讨击使,破黄巢克复歙池十五州;光启三年(887),制为勇卫将军江南招讨军容使;龙纪元年(889),除江南观察使;大顺元年(890),除勇卫将军兼宣歙观察使,景福元年(892),制封银青光禄大夫大宪御史,爵授歙州开国亭英侯,食邑五千户;光化三年(900),由篁墩隐居休宁隔山;乾化元年(911)九月八日子时卒,享年86岁,葬休宁隔山园。其墓地理位置及图形我家世藏《朱氏统宗世谱》均有详细记载。 

新安朱氏迁徙  

朱氏来新安后迁居非常复杂,'王革'公的子孙前期基本上散居在新安,其五子即春、满、园、林、秀的迁居情况:春公由歙之篁墩迁居休宁首村;满公迁居浮北城门都朱家营,今明溪诸派之祖,满娶吴氏生二子,次子文豪过继给秀公为嗣;园公先迁居霓湖后迁居双溪;林公迁居休宁回溪;秀公又名青公,自幼随父征讨,勇略过人,袭封英亭侯,先居休宁忠孝乡,后因征讨道经江西鄱阳湖浮北梡濑滩,喜其形胜为家,故为江西浮梁七溪朱氏始祖,娶吴氏生三子,文强、文辅、文盛,原先过继的文豪为长子。文豪官至吏部尚书,其子荣公和孙承裕均为紫金光禄大夫,传至22世浩公时为丞相,浩公之子智杰在川西为官衣锦还乡时途中遇盗受害,智杰公之次子与季子逃往安徽怀宁芦子山一带为家,现朱姓已成为那里的旺族。秀公第四子文盛居休宁忠孝乡,次子文强之子名佩为南唐翰林侍讲学士,佩有六子,长子承庠又生七子,次子敬柔居浮梁流溪,传至20世时,由流溪迁居祁门朱溪为21世。朱涔子孙不仅遍及新安,同时也有不少后裔因异地为官或经商或其他原因迁出新安的,以朱'王革'之长子春公子孙迁居为例,自朱氏来新安后,七世孙朱承应三子(惟谥、惟谨、惟谦)和朱承奉三子(惟斡 、惟吉、惟聪)皆因异地为官迁居东阳、严州、衢州等地,朱承护七子其中有五子(惟仅、惟慎、惟香、惟裳、惟和)分别在建康、处州、衢州等地为官,后子孙世居彼地的。

据考:从朱璋七世至十一世,仅春公一派就已有17人迁出新安散居在华东一带。宋平治至熙宁(1064—1077)年间,当朱春派传至11世时,朱'王革'七世孙朱承护留居在首村的二子惟诏、惟诠,历经三代后已发展到12人,这是首村著名的春派12支,即五尚、七皓、八珎、彦思、彦才、彦孚、彦隆、彦俊、彦舟、彦享、彦粹、彦辅。明嘉靖乙卯年《朱氏统宗世谱》下集,基本上是按上述十二支纲目编载的。

新安朱氏各派历代迁居的时间、地点、原因诸说不一,极为复杂,加上年代已久,很难讲清楚。有从祖居地一人迁居彼地,有从祖居地同时多人迁居彼地,有从祖居地全部迁居彼地,还有从祖居地迁居彼地后,子孙又从彼地迁居另地等等。朱涔子孙不仅遍及新安,并遍及全国与海外,天禧四年(1020),'王革'之长子朱春之七世孙朱承护在首修新安《本宗族谱序》载: “世远早期谱牒失传,对朱涔四子各派后代出名子孙尚诸说不一,有的表示疑议,有的甚至张冠李戴。 

4.jpg


5.jpg


6.jpg


7.jpg

此序是宋开宝七年,由始祖朱涔五世孙朱询写的序,也是朱家由姑苏迁来徽州首次开宗修谱珍贵资料,应属一个权威资料。序里对哪里来、几个子、排行顺序等已讲得很清楚。许多搞研究的很难得看到这块资料。我在编修新谱时,是从《朱氏统宗世谱》里移过来的。

(信息来源:朱寿兵)

长城.jpg

- THE END -

核心价值观2.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48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朱氏家族酒2.jpg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碎沙3年,36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