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图文热点

重修金村、香山朱氏族谱:弘扬朱子文化,传承家族精神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0/11/16 19:31:22 浏览量:2332

微信图片_20201109064633.jpg重修金村、香山朱氏族谱:弘扬朱子文化,传承家族精神

2019-12-23 22:00

  • 中国网东盟1月23日讯 岁末寒冬时节,欣闻金村、香山朱氏宗族父老乡亲正紧锣密鼓启动重修族谱工程。作为一位远离桑梓,在异乡南宁寓居二十多年的宗族后裔,不禁别有一番感慨……

族谱是家族的文化标志。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续谱关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古人云:“礼莫大于尊祖敬宗,典莫大于续修宗谱。”先祖文公朱熹则告诫我们:“三代不修谱者,大为不孝也。”诚然,一国不可无史,一地不可无志,一族不可无谱。家有谱,犹水不失源,犹木不失根。所以修纂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本族历史文化的优秀族谱,对我们广大族裔来说,实乃一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本族后裔,我们应当责无旁贷。

据笔者了解,近现代以来,金村朱氏宗族各房包括香山支系曾两次修谱:一次是1933年金村朱氏举族统一大修,另一次是1993年金村朱氏各房合修、香山支系各房续修。但由于种种原因,已合修或续修的族谱,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存在诸多不足,亟需补充、修正和完善。随着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宗亲们无不期盼对旧谱改革创新、以时俱进。因此,统一重修金村朱氏宗族包括香山支系族谱刻不容缓,完善续谱制度势在必行。

那么何谓族谱?族谱的内涵又是什么?常言道,族中有谱,犹如国家有史、地方有志。中国族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家谱约有3000年历史。自古以来,族谱又称家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与国史、地方志一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族谱记载的是宗族的历史,传承的是家族的血脉。它又是华夏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朱熹.jpg

朱 熹

族谱也可言是缅怀先人,弘扬祖德的重要载体。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人,不忘祖宗先人。俗话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那么我们金村、香山朱氏宗族,究竟根在何处?源在哪里?巍巍朱姓,悠悠千古。

同其他姓氏群体一样,朱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以及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据姓氏专家考究,在几大支系中,曹姓朱氏生命力最强,成为朱姓主体。据本宗族早年编纂的族谱记载,金村、香山朱氏系出于曹姓朱氏这一支。相传古帝颛顼高阳氏后裔曹挟,西周时封于邾国,在山东费、邹、滕县等地,其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为楚灭,邾氏去邑为朱。《通志·卷二十六》“邾氏”云:“颛顼之孙陆终第五子曰安,赐姓为曹……居于邾国”“邾既失国,子孙去邑为朱。”《中华朱氏通志》以及珍藏南方各地的朱氏族谱均记载,曹姓朱氏源于邾国,春秋时期楚国灭邾后,邾人四处逃亡,最大一支徒居沛国相县,后裔繁荣兴旺,遂形成朱氏的共同郡望--沛国郡。由此可见,追根溯源,我们沛国朱氏(曹氏朱氏)源于黄帝,远祖系黄帝之孙颛顼帝, 开宗始祖为邾挟(曹挟)。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成分,其已有2400年历史。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市)成为朱氏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真可谓祖德渊源流沛国,神恩浩荡炳彭城。

时光流逝生命,岁月沉淀精华。中华朱氏的发展演绎宛如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卷,朱氏文化源远流长。在多源流的朱氏大家庭中,沛国朱氏(曹氏朱氏)始终风骚独领。据《中华朱氏通志》所述,从古到今,朱氏中的伟人、帝王将相、公侯、文武魁星、科学家等大批优秀人士、民族精英大多数出于沛国朱氏(曹姓朱氏)这一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沛国朱氏(曹氏朱氏)家族人才辈出、卓越超群,为中华民族光辉而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繁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出生于南宋的我族先祖朱熹,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了继孔孟之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成为了古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诗人,被尊为朱子。因谥文,又世称朱文公。其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了三朝官方哲学。朱熹思想千古传颂,朱子学说名扬四海。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先祖文公朱熹晚年所著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对广大朱子后裔影响深远。家训短短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八百多年来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家族瑰宝。

沛国家声远,紫阳世泽长。以文公朱熹为代表的历代先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朱氏文化和朱子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了不断激励后世子孙砥砺前行、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力量源泉。

据《中华朱氏通志》及相关朱氏族谱记载,我先祖文公朱熹在福建建阳开基800多年,裔孙繁衍昌盛,人口达数百万,遍布浙江、江西、江苏、广西、广东和新加坡、韩国等地,至今传衍30多代。其中广西博白金村朱氏始祖、文公朱熹第十四世孙洪琛公,与胞兄洪珍公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从原籍江西安远县古田下庄举家迁入广西白州(今广西博白县)。洪琛公和胞兄洪珍公分别在菱角镇金村、东平镇衙前竹根山村定居,至今已传二十余代,有人口十余万。期间历经三代后,洪琛公孙媳吴妙莲因万源公早逝,壮年霜居,于明正德年间(年代不详),携朝敬、朝深、朝富三子从博白县菱角镇金村迁入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定居。从先祖落脚白州(今广西博白县)算起,迄今已达526年了,而我金村朱氏香山支系从博白金村移居合浦香山也有400多载历史了。

500多年来,金村、衙前朱氏两族后裔继承朱子衣钵,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历代繁衍兴旺,人文蔚起、英才辈出,成为了当地名门望族。400多年来,我金村朱氏香山支系后裔秉承先祖宏德,艰辛立命,以耕为存,以读传家,凭着坚韧不拔毅力,在荒僻的大廉山麓下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开启了本族繁衍之路。历经二十余代,人口发展逾万,可谓丁财两旺。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透过先辈留下的宗谱、族谱,我们仿佛看到了变幻无穷的历史风云、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触摸到了祖先艰难迁徙、顽强生息的跳动脉搏。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自古道:“伏思木本水源,宜先型之远塑,荣枯成叶,均祖泽所栽成。”每当翻阅泛黄的族谱,追慕已故先辈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创业史,作为金村、香山朱氏后裔,我们难道不应该更深切地缅怀列位祖先,好好地珍惜今天,认真地思考明天吗?

一部家族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国家和民族历程的缩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可以说我金村朱氏宗族各房包括香山支系的兴衰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数百年来,本族后裔始终跟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和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

自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民国100余年间,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入侵,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本宗族各房特别是香山支系先辈们无不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尽管历尽兵燹、饱受劫难,我族历代先辈依然坚守故园、顽强生息。

多少年来,先辈们那种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激励着后世子孙奋勇前进!据笔者在故乡香山考证,清末年间,金村朱氏香山支系就涌现出许多参加天地会反清起义的革命志士,有的惨遭清廷官吏杀害。之后,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毛泽东领导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金村朱氏香山支系先辈无不揭竿而起、云集响应。为推翻腐败的清王朝和蒋家王朝的黑暗统治,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少香山朱氏宗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流芳千古的壮丽篇章。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金村朱氏香山支系就有前辈参加了国共两党合作组成的广州革命政府领导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敢死队队长,率部冲锋在打倒反动军阀的最前列。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在国破家亡紧要关头,许多金村朱氏香山支系先辈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有的壮烈殉国,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堪称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

值得引以为荣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朱氏族人为聚居地的香山成为了原中共广东省合浦县地下党组织重要活动据点和合东南地区最坚固的革命战斗堡垒。当年原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抗日武装起义的旗帜曾在这高高举起,合东南地区革命烽火曾在此熊熊点燃。香山为钦廉地区、粤桂边区人民革命事业和合浦县人民政权的建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在珠乡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璀璨一页。

在这块英雄辈出、历经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土地上,曾孕育和锻造了朱伟、朱光、朱香廷、朱百尧、朱光炎、朱有玑、朱怡芳、朱淑兰、朱有福、朱十七哥等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宗族优秀儿女。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二十四团和新六团副团长、作战科科长的朱伟,独立营教导员的朱光和独立营野战连连长的朱有玑率部转战原广东省钦廉地区和粤桂边区,屡屡重创该地区特别是合东南一带的国民党反动武装,为配合人民解放军四野大部队南下解放该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有福、朱十七哥等好几位宗族先辈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成为了光荣的革命烈士。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精神永远在故乡革命老区香山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建国初期,翻身做主人的香山支系先辈纷纷响应党和祖国召唤,踊跃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行列,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誓死保家卫国,英勇杀敌。他们为祖国建立了不朽功勋。朱有光、朱有爱、朱新茂等多位宗亲英勇献身,血染异国他乡。与此同时,为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不少先辈相继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剿匪战斗中立功受奖。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像故乡香山先辈们这样感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理应与族谱同载,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同样,金村朱氏宗族各房派各支系在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诸多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何尝不值得我宗族后辈好好通过重修族谱传播宣扬、传承发扬?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历史的滚滚车轮已驶进了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以来最辉煌的太平盛世。放眼华夏,极目神州,时世演变激进,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大有日新月异之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人民命运否极泰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随着国家的逐渐崛起,民族的走向复兴,我金村朱氏宗族各房包括香山支系也呈现出空前兴盛景象。可谓瓜瓞绵绵、人才辈出。由于历史原因而在海外寓居的本族后裔也富贵花开、人丁兴旺。如今九洲四海几乎都留下有本宗族后裔人生奋斗的足迹。进入新世纪以来,本宗族后生晚辈奋发图强、努力拼搏,涌现了一批业绩卓著的企业家、工程师、能工巧匠和廉洁奉公的公务员包括各行各业领导、恪尽职守的人民教师、医生,尤为我们为之骄傲的是本族朱氏门第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专家、学者、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等各级专门人才相继出现,这在过去历朝历代是从未有过的现象。我想此次重修族谱,如能为上述优秀人才包括在本族发展历史上功德业绩较为突出的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立传,标榜他们的事迹,彰显他们的人品,其示范效应将不可估量。苟如此,功莫大焉!

其实,这样做是在弘扬朱氏文化,传递满满的朱氏正能量,不仅可以光宗耀祖、振兴族威、传承美德,还能够齐家治国、教化子孙、激励后昆,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希望宗亲们要以此次聚族重修族谱为契机,力求在族谱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不仅致力把族谱重修成一部宗族发展史,而且要着力使之打造成为一部具有优良族风的教科书。并以此感染和激励后代子孙锐意进取,与时俱进,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争取在未来的峥嵘岁月中,对家乡、对社会、对国家做出更多更大贡献,为先辈争气,为宗族增辉,为民族争光,为国家添彩!

重修族谱,固然是为了报本追远、缅怀祖德、弘扬孝道,然而从更高层面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发扬光大朱氏家族精神,努力开创宗族美好未来。衷心祝愿通过此次族谱重修,唤醒族人爱宗敬祖意识,增强宗族凝聚力,上告慰列位先祖在天之灵,下昭示子孙后代谨记先祖遗训,肩负家族使命,继往开来,齐头并进,携手共创宗族新辉煌!愿我族雄风重振白州和钦廉,愿我族贤才永遍天下,愿我族世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谨以此感言,与本族后辈共勉。(陈仕优 朱有彬)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朱氏家族酒2.jpg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