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朱姓人口约有29.1万人,占全省常住2492万人的1.17%,居第14位。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武威市、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等地朱姓人口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支系有兰州金城朱氏后裔。张掖是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楧的封地,庆阳是朱元璋第十六子庆王朱栴的封地,平凉是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的封地,故甘肃应有朱元璋后裔。
平凉市,甘肃省地级市,地处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省咸阳市,西连定西市、白银市,南接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北倚庆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全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全市辖1个区、1个市、5个县。 平凉被誉为“道源圣地”,被授予全国“书画之乡”“武术之乡”“针灸之乡”“围棋之乡”称号。“问道崆峒 ·养生平凉”文旅品牌熠熠生辉。平凉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除采集到石器外,还有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足以证明早在60万年前辖境内即有人类活动。从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出土的旧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遗址可以断定距今30万年以前,平凉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轩辕黄帝曾登临今平凉市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平凉市有回、蒙古、满、藏、彝、维吾尔、苗、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黎、傈僳、佤、畲、东乡、土、达斡尔、羌、撒拉、锡伯、普米、塔吉克、怒、保安、裕固、独龙、赫哲族共33个少数民族。
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9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等闻名于世。
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平凉市十五年常住人口变化如下:根据平凉市政府网的数据,2023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总数178.6万人;2022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为182.25万人;2021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182.47万人;2020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184.5万人;2018年末平凉人常住人口189.4万人;2019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187.2万人;2017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191.7万人;2016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193.3万人;2015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09.23万人,2014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09.67万人;2013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08.67万人;2012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33.97万人;2011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33.02万人;2010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07万人;2009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20.2万人。人口增长最多的是2012年末,达到233.97万。人口减少最多的2023年末,已减至178.6万人。从2012年末至2023年12年间,常住人口减少了55.37万人,把一个人口大县就这样减少了。近年来,崆峒区人口主要流动至西安市、宝鸡市、兰州市、银川市;华亭市人口主要流动至宝鸡市;庄浪县人口一部分流动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一部分流动至隔壁天水市;静宁县人口一部分流动至兰州市,一部分流动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崇信县人口流动不太明显;泾川县人口流动不太明显;灵台县人口流动不太明显。
平凉市朱姓人口约6.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3 .4%,入列平凉市十大姓。据有关资料载(《中华姓氏通书·朱姓》);韩藩宗族开基祖韩王朱松,是明太祖第二十子,其子冲煘嗣封韩王(第二代),永乐二十二年改封国于平凉府(今崆峒区), 从此定居平凉。虽然后来于崇桢十六年(1643),李自成率军攻克平凉,韩藩灭亡。但平凉仍有其后代在繁衍。
崆峒区常住人口为50.43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0.05万人,是平凉市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区县,2020年全区GDP总量为151.73亿元,是全市唯一GDP超过100亿元的区县。崆峒区因崆峒山而得名,是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境内崆峒镇庙底下、官庄、西山上,麻武乡官庄、店子、石家沟,香莲乡曹河村,寨河回族乡田河村,寨河乡瓦赵村、大路村,四十里铺镇瑶峰头村、庙庄村、上湾村、七府村、军张村、上甲村、洪岳村五社、民张村、曹湾村、米家湾村,花所乡苏陈村,白水镇马莲村、大潘村、白水村,柳湖乡八里村,安国乡土桥村等地有朱氏人口聚居村落。
华亭市朱氏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地处六盘山褶皱带及东部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为中高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所组成,境内梁峁起伏,群山逶迤,平均海拔1300米。华亭市地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交汇处,是甘肃省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产业开发的核心区和工业重镇,也是全国十三个产煤基地、西北三大产煤基地之一,素有“煤城瓷都”之称,境内安口镇朱家坡村,东华镇黎明村,西华镇上亭村,马峡镇蒋庄村等地有朱氏人口聚居村落。
泾川县朱氏
泾川县历史文化悠久,早在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建郡置县历时2100多年,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辉映、独具特色。县境内荔堡镇朱唐村,红河乡朱段村,太平镇朱家沟村,党原镇朱家湾,罗汉洞乡朱家山,高平镇,王村镇朱家涧村等地有朱氏人口聚居村落。
庄浪县朱氏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川县、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阔46.60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辖13乡5镇,293个村1521个社,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48万人。庄浪朱氏以该朱店镇为多。1932年出版的庄浪《朱氏家谱》,记载着庄浪朱氏后裔发族详情。县境内朱店镇东街村、中街村、西街村、西关村、三合村、河北村、王坪村、朱河村、孔沟村、大曹村、柳家新庄村、董湾村、杜家村三社,永宁乡朱湾村,通化镇阳坡何村、高崖韩村,柳梁乡川边村,水洛镇河马村等地有朱氏人口聚居村落。
灵台县朱氏
灵台县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古商周遗存,原始先民居住遗址、古墓葬4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博物馆文物藏量7629件,其中国家一级品44件,二级品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一般文物5618件,珍贵文物藏品数量之多之精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中,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商周青铜器被誉为“中华之最”。灵台生态良好,康养资源丰富。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县境内上良镇朱堡村,梁原乡朱家湾村,独店镇何屯坡村,独店镇大户彭村朱家店社(自然村)等地有朱氏人口聚居村落。
静宁县朱氏
静宁县地处甘宁两省区五市交界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素有“陇口要冲”之称,全县总面积2193平方千米,是平凉市面积最大的区县,2020年全县GDP总量为76.98亿元,是平凉市管辖的6个县市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静宁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是全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静宁朱氏大多数是兰州金城朱氏后裔:金城朱氏始迁祖朱元晙,是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 ),从南京应天府大柳树湾迁徙来兰州(朱元晙系文公朱熹的第十二世孙)。据《金城朱氏家乘》资料,朱元晙徙兰后定居安宁堡狮子崖下。其子朱雄、朱云、朱景、朱雷的后裔, 从明、清开始自安宁堡、河湾、咸水沟等地,陆续迁往省内静宁、永靖、临夏等 10多个市县。外迁人口约有三千多户,一万多人。县境内八里镇照世村,仁大乡深沟村,古城镇邹河村、朱川村,甘沟镇闫岔村、王川村老庄社,深沟乡小户村,原安乡张营村、齐埂村,三合乡光华村,治平镇朱堡村等地有朱氏人口聚居村落。
崇信县朱氏
崇信县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周人的先祖公刘定居芮鞫,发展农耕文化,影响深远;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陇右节度使武康郡王李元谅筑崇信城,取“尊崇信任”之意,崇信之名始见于史册;建县于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54年的历史。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1085.4-1728米;全县森林覆盖率34.8%,梯田化程度85%。县境内柏树镇柏树村、马新庄村,黄寨乡张明洼村、茜洼村、黄寨村、水泉洼村,锦屏镇赵湾村、位家沟村、于家湾村、东庄村,新窑镇新窑村、周寨村,铜城乡庙台村、铜城村、杜家源村、曹庄村等地有朱氏人口聚居村落。
(信息来源:网络)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