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乘谱牒

图文热点

论姓氏文化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0/02/12 19:06:34 浏览量:1671

4.jpg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往事浩如烟海,无穷无尽。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淹没消失了。国家史书、地方志籍,家族谱牒,成为保存历史珍贵资料的重要载体。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就是以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的。在姓氏文化研究中,对于一个时期的历史现状的研究,由于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于历史不可能全部通过自身的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

  5.jpg

研究历史姓氏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第一步是搜集材料。这是一步基本的工作;无论研究哪种科学都不能缺少的。第二步是分析。把搜集到的材料,按其性质,加以种种解剖的工夫。这一步工作又可分为辨别真伪、知人论世和明白意义三个阶段。第三步是综合。将分析研究所得的结果,全部综合起来。

研究姓氏文化总要联系到文史资料。在史料里面,有许多书是后人伪造的,亦有因为辗转传抄,所以错误极多的。我们遇到这种情形,应该怎样去辨别?这一点在历史姓氏文化的研究上,也很重要。

我们中国研究历史的人,往往以为历史的材料,就是历史。普通历史的著作里面,常有引用了一个古人的话,就以偏概全的下起笔来。究竟哪件事情的真面同史料上所述的隔开多少,史料所述有无错误的地方,他们都不十分地去注意。这种轻易成功的作品,不但不合现代归纳方法的原理;而且有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危险。如果我们在研究姓氏历史的过程中不做去伪存真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我们再将错就错,就有可能会误导一些人错认祖宗,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也是一种可悲的事情。所以从事研究姓氏历史文化的人,夏明智对于无论什么人的话,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决不能因为孔子或者司马迁如此说,我们就盲目地相信他们;对于他们的话,都应该一一加以研究。

  6.jpg

研究古籍,要能够明了史料的意义。一方面要辨明它的真伪,一方面还要订正它的错误。有了材料之后,应当明白这些材料的意义。因为有许多书籍——尤其是古书,往往意义晦涩,不易了解。这一步工作可分作“意”和“义”两层来讲。文字的意义常随时代而变化。所以有许多地方,我们不一定可用现在的意义,去解释古书籍中的文字。我们研究古书的时候应该知道:文字的意义常因时代和地域而不同;又因着书人的运用而不同;在同一书里又因文章的结构不同而不同。

这都是训诂学上的问题,其中详细情形,一言难尽。文字意义明白之后,我们还要领会着作的真意,这就是研究着作者做这部书的时候,有没有变态的心理和欺骗读者的动机。

研究姓氏文化,要注重断定历史的事实。断定历史的事实,应以这件事实的可能与否为基础,这是一个极简单的前提。在我们断定姓氏历史事实之前,应该先研究这件事实,就我们经验上所知道的和现代科学上所发明的而论,究竟是否可能。如果可能,我们当然可以假定他是容有。否则,虽然人言凿凿,我们亦不能相信他。不过,我们同时亦要明白可能的事实,不一定就是容有的或曾有的事实。现在我国人在学术上的讨论,往往以为可能的事就是容有的事,或者甚至以为就是曾有的事。这是武断,不是科学的论证,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7.jpg

在研究历史文献过程中,如果要断定某种历史事实,至少应有两种以上的记载为之暗合。我们所有材料中间,往往有种种不同的或矛盾的说法;所以要断定事实的有无和真假,看来好像很难。但是我们所根据的原理却非常简单;就是可能的事实。我们要证明他的曾有,至少非有两种以上的暗证据不可。因为假使一件事实有两种以上的材料能够不谋而合、不约而同的来证明他的曾有,那么,他的真确自然无可再怀疑的了。

 我们中国人,一面喜欢武断,一面又不肯怀疑。不少人对于古人的话,或是古人的注,不管他们合理与否,总得认为天经地义,丝毫不敢违反。这是对前人的一种盲目的敬畏,也是对真理的放弃,是一种历史的羁绊,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这种不合科学态度的旧习,我们应该打破他。对于古书中所记的事实,都应该抱“鉴空衡平”的态度去侦察询问,敢于质疑,善于分辨,通过科学论证,然后再下断语。研究姓氏文化,要有严肃性可科学性,要有独到性和创造性,就不能人云亦云。正如程颐所说的“读书先要会质疑”,真是科学上的格言。


8.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百度文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盛安生 商氏资讯)(推荐人:朱圈才)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