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乘谱牒

图文热点

湖南衡阳篱边朱氏历届续谱序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4/03/24 22:48:39 浏览量:955

 衡陽縣【籬邊朱氏】派語:

  方科连子正 永武世尚基

  必廷言庆广 应天錫鴻禧 

  国史曰乘,家纪曰谱。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洪武年间,方康方泞棠棣自豫章【谱载“豫章.江右.吴西.均属赣。疑为推测,无洪武年间的谱牒佐证】迁衡城朱家巷。【方泞公:行四,字平泰,偕夫人颜氏徙外失考。】

 溯吾族始祖方康公:行三,字平安,由衡城而卜居永福乡(明朝为十六都十区)之篱边,处南岳之龙脉,得九峰之屏障,岚烟溪韵古木苍苍。水口【籬邊左侧下首东向两百米之去水】石桥【石桥为三片大石头拼成,长度四米、宽度一米零六、厚度零点三八米,桥头两端为天然石基,石桥与石基河床垂直度三米,处上丝塘至楼冲之间。而今驻足石桥怀古,古道沿溪流而上,尚可仰天然七步石梯入籬邊迹象】尚在,篱边祖墓依然。筚路蓝缕开基创业,迄今二十四世六百余载矣,椒聊蕃衍瓜瓞绵绵。然沧海桑田,后者亦有近迁郴桂安化远徙秦蜀云贵,学而优则仕,商贾行者遍及华夏。沛国郡望,自周受姓,两朝天子,一代圣人。

 【方康公:字平安,行三,元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年)八月二十一日午时生,寿六十四岁。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癸卯十月十九日戍时殁。葬十七都尧江壬山丙向。配.邹氏:元至正十九年己亥(1359年)九月初五日酉时生,寿七十五岁。明宣德八年癸丑(1433年)六月十七日午时殁。葬牛形山艮山坤向】

 遥怀先辈栉风沐雨,寒霜拂杵夜雨鸣机,士服诗书,农安稼穑。膏火孤灯虽逝,长衫遗韵流芳。承唐魏之遗风,世有隐德,无愧湖广望族书香门第。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逾四百载之源流仅传抄秘帙,逢祭期少长咸集搜罗遗墨以倡斯举。频遭兵戎保甲差役之滋扰,历经天灾赋税迁流之余波,合族心愿,流年未果。临终唤儿曹于病榻,嘱谱牒祠宇之未竟,烛光萤火仰天浩叹。子孙愈蕃恐年久或紊兮,先辈之遗愿焉能迟延无期乎?

 嘉庆庚午年(1810年)于必亮公(行四.字汉英1694年-1770年)处索拾墨帙一函,绍唐公爰倡族贤议兴兹事,万众一心,即命男广昭拜请族祖廷笏公(士贤公:1747年-1818年)、胞弟彤华合议,于辛未岁(1811年)卜吉日集于公所定慧庵,宵衣旰食,月烛星灯,数月笔耕略葺草牒。合族舒眉,鞠躬堂前告先灵,以慰遗恨于泉台。荩筹付诸剞劂,未料廷笏公匆匆仙游,而公帑紧缺,遂寝其谋,耽延付梓。

 道光辛巳(1821年)春始创正谱,应发公年方弱冠,学成归来,遂奉命入谱局,协同堂叔玉轩公(1778-1823年)继续谱业,卧薪尝胆穷尽心力,膏灯萤光熟宣小楷,天降大任于叔侄也!

 康公子三:科明、科逊、科尧。逊次子连熙公为大宗,熙子三:子杰、子英、子禄。子杰长子正鉴公为小宗;次子正荃,配姚氏(夫妻俱葬黄门前山内),荃子三:永珑(字玉宇配孙氏)、永原(字本德配赵氏)、永揆(配王氏),三兄弟偕夫人俱生殁失考。

 鉴子四:永海、永深、永理、永圯。圯子四:武常、武登、武臣、武连。常、臣、连、仅传数代而已。登之子世位。世位子三:长尚贤、次尚宾、三尚质,兄弟三人开吾族之三房。【分布于籬边上老屋、籬边下老屋、上丝塘(尚志堂)、新塘冲、七十担、宁家屋、泉塘冲、鸡公冲、朝日庙边、皂角坪、白丫冲、白杨皂......】

 集思广益,夙夜匪懈。遵欧式以为系图,倣苏眉以列齿录;析源流以昭远近,序世次而谨名义。远搜世系旁考支派,绘山图考其卒葬,家训规约,碑铭传赞,记序发微阐幽,以及礼仪无不详且悉备,公庄粮饷,皎若列眉。溯源穷流增其旧典,敬宗收族详述迁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录名入牒,以慰迁客寻根而洞悉派系;表文竖碑,以召子姓复归而拜谒祖茔。“两易寒暑,共勷厥成。谱竣之后,异姓猖獗,讼经两载,案讥二宪,均蒙清断削,遂以杜乱宗之弊第”而遭逢劫波。白云苍狗,篱边何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众长辅佐,三代逸笔,编纂四百余载篱边之朱氏“通志”,集明遗南楚孤传一脉僻居斯邑之绵绵续典矣。

 壬申岁(1872年)端月初八,天益三友公(太学生册名湘林,1826年-1904年)倡修续谱,即于二十二告祖立约,整顿人心,择其任事名次,推荐应发中和公(1874年.时年七十三岁)为编纂,复与庆融有乐公(1816-1897年)携手总理。古稀之年掌灯邀月,不辞辛劳逐字校阅,齿录珍藏于密室,先灵解惑期幽梦。墨牒竣工而开镌未果,越四年(1876年)中和公骤归道山。而今祖遗定慧庵尚在兮,芒鞋轻裾何曾飘远?步诸公之后尘兮,霜鬓苍颜岂敢言老乎?

 同治辛未冬(1871年)千乘公(1806年-1871年)临终嘱天耀而泣曰:“余大事未就,讵忍暝目以逝耶?”耀含悲而恭以对曰:“不废遗训!”

 光绪辛巳(1881年),庆融有乐公(1816-1897年)、天益三友公与族众,嘱天耀荣臣公(号邦柄1845年-1914年)接力续谱。一袭长衫吟谱馆,满头雾鬓阅春秋。将中和公之遗牒重加校正,遗牒之未载者,更新汇辑,生齿渐繁传序亦一一加增,恪遵原谱昭穆分明,严戒疏谬谨遵遗规。壬午夏月(1882年),篱边朱氏二修族谱得以付梓,距初创家乘六十一载,距应发中和公二纂谱牒底稿亦一晃十载。悲颂《籬边续修源流总序》之遗言:“矢公矢慎,毫无私见,妄参异议,上可告无罪于先人,下可垂程法于后辈,吾一身两修,三代同志也”。公之绝笔,拳拳赤子情怀,先生遗韵,耿耿儒家风骨。然《篱边朱氏二修族谱》付梓之际,公已撒手人寰七载离歌兮,音容宛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祖训焉忘?!万古史册,家国并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荣臣公时值盛年再续谱业,一管狼毫,斟字酌句,十九代之宗派昭若列眉,五百载之通史明明郎朗,实谓朱门之幸也。雅韵流芳,集故楚名儒之赞序;家乘万古,汇历代先贤之才略。于故纸里追寻雪泥鸿爪兮,难禁掩卷遐思悲喜交集欤。

 遥怀癸亥遁月,《篱边朱氏三修族谱》(共印正谱二十一册)于朱氏宗祠行颁谱盛典,风云际会,少长咸集;尽古礼,颂雄文,祭天地,拜祖宗,迁客骚人济济一堂,旧学遗老融融满座。弹指四十一载,吾族之庆典盛况空前。

 抚今追昔,忠良继世光耀史册;鉴往知来,仁孝传家丕振宗风。滚滚年轮,历代先贤殚精竭虑;茫茫史帙,几朝夫子皓首穷经。一晃百载,锡菊公(字长久、185年-?)、锡春公(字联芳、1876年-1942年)与诸公音容宛在,长衫萤灯穷尽心力,敬宗收族,传承谱牒。故国山河依旧,篱边耕读依然。

 篱边.泉地,阡陌相连风月同天,自古守望相助庆吊往来。于三修族谱之际,两族谊结宗盟,编排班次“昌期新运启学序毓名贤”载入谱牒,有泉地遗老礼权先生长衫飘来,旁征博引妙笔生花地巧作《合谱序》,以伯仲关系正名。回首当年三友公(太学生)与族儒彬彬济济,相邀礼权公代笔以述或有隐情。堂前旧巢,莫言王谢之燕;旷野沙丘,枉辨刘李之陵。世事如棋,难免巧合。于是乎,十代派语、一篇序言,承载篱泉朱氏“宗盟之约”也。

 民国二十年辛未季秋,《泉地朱氏三修族谱》面世,凝聚乾元公脉下衡州后嗣之敬宗睦族。往事如昨,两族三修族谱相隔八载。“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宗祠乃供奉与祭祖之所,宗制产生于周,宋代朱子提倡家祠,各家族允许建立一栋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无愧为族权与神权之交织中心。凝聚民族团结,与塔桥庙宇交相辉映,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记录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乃宗族之圣殿儒教文化之坐标,具有无与伦比之历史价值。古往今来,更为宗族之神圣图腾。

 先民偏居于斯,五百余载,接续香火支叶硕茂,朱门之散落村庄,诗书礼乐,炊烟袅袅。

 光绪癸巳,有乐公,三友公乃倡修篱边朱氏之宗祠,群策群力戮力同心。遵古祠规制,召能工巧匠,泮池石栏左右互衬,明堂宽广水出吉方,藏风聚气坐北朝南。门坊、仪门、门厅、享堂、寝堂,雄伟壮观古色古香。遥怀先辈躬耕于斯,“结屋依泉石,弹冠谢俗尘”,代有通青乌精医卜之高人,儒者、隐者、不胜枚举,钟灵毓秀之斯地方为渊明悠悠梦旅逸笔难赋之桃源也。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迁客骚人,何妨驻足以顾?左为去水石山紧锁,牛形山奇峰突起,实谓天工开物栩栩如生;右向尧江,环步定慧庵祖屋,迥眺九峰之屏障;坐靠荒唐背,重峦叠嶂南岳龙脉;门对龙上,数里溪韵鸟语花香。

 祠堂竣工谷旦,数十台三眼铳焰燃云霄,六百载古铜锣声震石鼓。束汉服、行古礼、祭天地、叩祖先。勿需弹冠相庆,自有丝竹管弦。逾五百载之期梦兮,吾族有祠也。

 陵谷沧桑,饱经忧患,驱逐鞑虏三民主义,赶走倭寇迎来解放,“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九五八年兴修水利,篱边之下首水口筑力背水库大坝,毁宗祠、掘夜台、篱人千行泪,边客万古愁。篱边铺、篱边湾、篱边宗祠、古井长廊、亭台楼阁,一并化为一湖平镜。明基清瓦,任水波荡漾,哪堪顾幽梦还乡史海钩沉?鸾翔凤集之祖遗根基,承载六十五年辉煌之朱氏宗祠,转瞬付之东流,夫复何言?可堪回首?!丁亥辜月,有诗客匆回桑梓,临波凭吊,作《篱边朱氏宗祠记》以赋烟云,结语曰:“衡州有座古祠堂,仁孝傳家永阐扬。历代先儒埋剑气,流年后学醉诗香。离人难舍刀头梦,旧宅时催笔底伤。一记朱门图尚志,雄才辈出耀三湘”。

 岁月如梭,时值癸酉,于鸿有公(字培阶1920年-2004年.)、鸿雁公(字鹤鸣1931年-2021年)、禧干公(字雁群.号再初1929-2009年)、禧照公(字冬阳1933年—)之倡议,续修族谱。“仁孝传家”六百载,尚志祖堂址未迁。幸有民国遗老,吾族之旷世宿儒天弼公(字轿纲.又名复楚1928-2000年.陆军炮兵中尉)也,孤抱逸笔,斗酒百篇。且从赣豫刀头梦,寄语篱泉萼跗缘,遵“篱、泉”三修族谱“宗盟”之约,作《四修谱序》。历经两载,于乙亥孟冬月谷旦,逾千人咸集,肃立于朱氏先祖之神位、仁孝传家之尚志祖堂,举行颁谱大典,续其遗训增其新规,铭文以告两族迁衡西之鼻祖于泉台云尔。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纵事过境迁,往事刻骨铭心。培阶公历经金戈铁马,雄武未减当年;鸿雁公为官清廉虚怀若谷,德高望重秉公正直,为谱牒竹杖芒鞋千里奔波;雁群公几度世事沧桑,呕心沥血为谱牒文献,呼乡邑瑰儒篱边集序!弹指二十八载兮,诸公背影犹在。衡岳苍苍,蒸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禧照公已逾杖朝之年兮,尚耳聪目明,民国之遗老衡岳之寿星,世事洞明从政清廉!每当拜望叔尊,必虚心请教篱边之过往,盖积聚点点滴滴,方具为此文启笔之勇。

 欣逢盛世,癸卯嘉月,为敬宗睦族而群贤毕至,倡议续谱大业,参会代表有:昌义(族长)、禧俊、禧国(字立新)、禧刚(字刚生)、昌端、昌增、昌淼(字金喜)、昌新、昌明(字河钢)、期国(字冬云)、期荣......清明仲秋又为谱牒进程而召开全族代表扩大会议,并特邀禧健叔与篱边众长老,相聚一堂惠风和畅,实谓“天时地利人和”也,分工到人各尽其责。付梓日期议定子春之际。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有条不紊。

 自民国十二年癸亥夏月《篱边朱氏三修族谱》颁谱大典之后,沧桑巨变狼烟四起,倭寇侵犯血雨腥风,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迎来解放百废待兴。炼钢铁、修水利、筑铁路、集体工,开天辟地渤澥桑田,宛若一部风云跌宕之历史剧本兮,史笔堪描?《篱边朱氏四修族谱复印前言》嘱咐:“分房收集各房齿录从民国十二年起生殁望各房推选能人做好四修族谱齿录收集工作”,恭聆前贤之嘱告兮,心有怯怯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自强。

 方康公(字平安:1360-1423年)自明初迁衡复卜居篱边,恰如刘祖焕先生(进士)之赠序曰:“予家距籬边地才数里许,童时与其长老游,衣冠朴素,语言质直,谓得古唐魏之遗风,抑闻世有隐德者,其后必昌,今篱边朱氏如此,他年必有名臣大儒相继而起,称衡邑著姓籬边首焉,其姑持予言,以为左券”

 广轮公(字玉轩)曰:“矧世际隆平,可不仰体圣天子孝治天下之至意,而兴尊祖敬宗敦本睦族之念哉”

 禄宣公舞象之年(十六岁)榜书“朱氏宗祠”,声播湖湘,名惊石鼓(书院)。篱边宗祠之布局,巧夺天工雄伟壮观,虽尘封谱牒,然其规模与人文足以万古流芳。

 定慧庵乃吾族之公产(相守祀田),族谱记载许多先民出家于斯,与篱边居士一道浮沉问字,紧挨篱边,集“禅庵、公产、谱馆、书院”于一体,敢定与“结庐在人境,悠然见南山”有天壤之别,毕竟聚集过几朝隐者煮茗问道阳春白雪。此外,承载几届族谱之艰辛付梓。遥怀文能安邦武可定国之先贤们仙风道骨长衫飘飘继聚于斯,忍家国之痛兮,抱经纬之才而终老林泉,夫复何言哉?夫复何言!

 尚志祖堂【十六都十区地名上丝塘老屋中庭原系开周公遗业而遵时定魁两公神主存焉迨后两公各置屋宇以备春冬祀事】,乃廷旦公(字开周、号舒齐、乡谥惠懿。1697年-1780年)之遗业。“仁孝传家”乃吾族之家规。尚志祖堂亦属祭祀与行家法之所。任沧海桑田,吾族之先民不屑于科举功名。而今祖堂重建,乃敬宗睦族之壮举兮也。

 余自乙亥年拜读族谱,表文于网络寻根溯源已逾两旬。搜寻篱边朱氏之派语竟杳无音信,呼唤秦蜀云贵之子姓而鲜有问津。困惑流年兮,无奈霜鬓苍颜。

 余敬阅吾篱边之历代遗韵,敬慕众儒之清词妙句翰墨书法,逾六百余载之族史,期待后贤大儒继续接力深入考证,更期待自籬邊之迁外子姓早日问津祖籍认祖归宗。

 悠悠族史,余憾愧拙笔难赋。有劳昌义族长运筹帷幄,与诸公一道全力以赴为族谱大业夙夜不懈。遥眺东皋,一并致谢!蒙先祖之遗德,聚今朝之群雄,壮哉籬邊!敬宗收族,以明朱门渊源宗法制度;敬宗睦族,定将兰桂腾芳万代荣昌。

 是为序。

 二十一代孙昌盛谨识

 二零二三年癸卯桂秋月谷旦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 最新评论

    朱昌盛  2024-03-24 19:35:51

    有同派语的宗亲请联系 13888283129(微信同步)

    朱昌盛  2024-03-24 19:37:55

     衡陽縣【籬邊朱氏】派語:  方科连子正、永武世尚基   必廷言庆广、应天錫鴻禧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