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乘谱牒

图文热点

《古单朱氏文化》之十一:大槐树移民与古单朱氏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5/28 21:59:56 浏览量:6384

 第二节  古单朱氏系从山西移民而来

在单县乃至山东和北方多地,都流传着这样一些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笔者在年幼时代,也常听村里七十多岁的朱瑞林四哥给年轻的我们讲山西移民的故事。他算是我们村里有文化的人,家里还有一套我们朱家的族谱。他说:“咱们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来的人”。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还让我们看自己的小脚趾甲,是不是两瓣的。说凡是过去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盖子都是两瓣的。还讲了小脚趾甲,是如何演变成两瓣的故事。大槐树_20191103223601.jpg

为什么我们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民来的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元朝末年,农民起兵造反事件不断,官方则疯狂镇压和连年战争,这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区又接连发生水、旱、蝗、疫四大灾害。天灾和人祸折磨得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废墟。而山西那里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加之其它邻省难民流入山西后,使得山西人口更加稠密。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深为解决河南、安徽、河北等地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巨减等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问题,决定采用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有的资料说十八次移民活动),涉及到了十八个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的八百八十二个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

大槐树移民图_20191103223612.jpg

据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当地官府人员在树下为被移之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一应物品。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时总割不断故土之情。他们凝眸古槐,见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想着自己这一生不一定能返回故土了。为了让子女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回来时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老家,就指着孩子们最好记的大槐树和上边的老鹳窝说:“不要忘了家乡这棵筑满老鹳窝的大槐树,以后若能回到家乡,记不住咱的村庄,就先找这棵筑满老鹳窝的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从这大槐树的老鹳窝底下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顾!”

1.png

但这只是从大道理上说,而对当时被迁徙的每家每户来说却都是莫大的悲哀。当时明朝政府定出的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者还不能同迁于一地,好好的一家人便被拆得七零八散。为防止迁徙途中被迁徙者的逃跑,看押官兵还把被迁者用绳子捆绑着双手。所以当被押者想要大小便时,就让看押官兵解开捆绑的双手,时间久了,“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看押官兵因担心被押者逃跑后不好辨认,干脆把所有的被迁徙者脚的小拇指甲砍成两半,所以,后来的山西移民后代的小脚趾盖子都演变成两个小脚指甲。

好在被迁走的人没有忘本。以后不论走到山南海北,只要一说是老鹳窝底下的人,都亲热无比。许多地区少见老鹳而多见老鸹,后来人们就把“老鹳窝”说成了“老鸹窝”。其惨痛的记忆却一直传承

在后来人的心中,“山西移来者”的观念影响是深而又重的。

 2.jpg

                                   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大槐

  看看古单朱氏各支族人在族谱中如何记载论述自己是山西移民而来的吧!

睢宁县光裕堂朱氏对其山西移民一说,又在《重修族谱序》中这样叙述道:“我氏远祖,山东喜鹊村人氏。明洪武初年,皋、鳌二祖始迁于睢。又有谓始祖籍历山西曲沃县中,迁山东三迁始至睢宁”,即当年光裕堂朱氏族人,于明洪武初年,皋、鳌二祖从山西迁移居住山东喜鹊村,又从山东迁至睢宁。睢宁光裕堂族谱还记载:“礼,彦皋五子俱归山东单县”。此记载即明确了睢宁朱氏族人从山东单县迁居而来。山东单县燕贻堂朱氏一世祖礼爷,为睢宁始祖彦皋爷第五子,先由鲁迁苏,后又携子归单,定居防城。睢宁光裕堂族谱所述的山东喜鹊村,就是现归成武县白浮图镇的朱集村,亦名北朱集。又谓始祖籍历山西曲沃县中。2017年费县籍宗亲朱X亲自到山西曲沃县去考察,未有结果,今后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但说明是山西移民而来已具定论。

单县忠孝堂朱氏族谱中述:“木本水源人溯宗,邾君丟邑始定姓,吾支明中迁单父,始祖先考晋洪洞”,即认可山西移民一说。

单县燕贻堂朱氏在第六修谱前对山西移民一说,没有明确的记载,确有代代口传。但在第七次续修族谱时,也有族人说燕贻堂朱氏是本地居民。说在元末,单县地发生大瘟疫、大臭雾,其他人都死剩无几,朱氏族人因躲到地窖内,而躲过大臭雾而生存下来。对于燕贻堂朱氏是本地土著民一说,既没有史实根据,又被后来的“三堂”并祖归源的事实否定。这“三堂”是一祖,既然光裕堂与忠孝堂都有是山西移民的记载,那么,燕贻堂朱氏是山西移民的说法应于成立。本地土著民一说,是站不住脚的。从《单县记忆》中各村庄的记载,朱氏村庄在明朝前没有记载,只是在明朝以后才有,也说明燕贻堂朱氏是本地土著民一说不能成立。

单县张宝楼朱氏源于曹县朱氏。雍正七年至乾隆五十八年,该朱氏六世朴、七世其焕,组织本族进行第一次《朱氏族谱序》中云:“粤稽我朱氏一族系出山西来自洪洞县自明太祖分民,而我始祖于是迁居曹城东黄岗之西,故至今数百年犹传旧家也,但世远年洇家谱失传伤如何矣”。

单县《淳于集·朱氏族谱》,首次编修于民国十九(1930)年冬,其在“朱氏族谱序”中述:“我于民国十八年深动水源木本之思,采父老之传说,搜碑志之遗文,方知始祖自山西洪洞县,于大明永乐四年迁单父淳于集,数传四迁于成武汉泉乡朱楼,迄今五百余年矣”。这支朱氏族人以碑文为证,碑文明确记载“大明永乐四年从山西洪洞县迁于单父淳于集”。

单县蔡堂西街朱氏,在古沛折槛堂《联宗合谱初修首谱序》中述:“始祖来兴公洪武年间(山西移民)迁居沛城东……”。

其他支朱氏,有谱本的和没有谱本的族人,他们虽没有书面字据证明山西移民一说,但是在族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也都传说是山西老鸹窝移民而来。

由以上而证明:古单朱氏不仅是源于邾国(小邾),系邾去搭耳后形成的朱姓,本节所列举的各支族谱记载及代代朱氏族人口口相传,证明的一个事实就是:古单朱氏大都是山西移民而来。没有两家、数家朱氏之分,只有支系不同而已,均是一家、一朱。

 

 (未完,请分享之十二,朱瑞贞)

核心价值观2.jpg

蝴蝶.gif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聚会就喝茅台系列"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

中华朱氏酒.jpg

朱氏家族酒2.jpg

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