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乘谱牒

图文热点

河南祭城朱氏谱祠的变迁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1/02/16 09:49:08 浏览量:4153


微信图片_20201222112513.jpg

追记郑州祭城朱氏宗祠

郑州朱氏以祭(zha)城为中心,在郑州的东部和北部密集分布于十几个村庄,西部南部也有分布。这部分朱氏一部分是明朝中后期由开封迁来开疆拓土的,另一部分是明朝末年逃亡至此定居的。老辈人说祭城和周边朱家是“君朱”,这有家谱字辈为证。在清代,使用朱明王朝的派语对自身没有好处,弄不好还会有杀身之祸,所以很少有人冒“君朱”的宗。

祭城朱氏宗祠原来位于原祭城三道街东头,始建时间无法考证,大概在清乾隆后期,原有建筑到清朝后期已经破败。清光绪年间,当时大清朝已经日落西山,民间反清思想抬头,祭城“积圣家”联络贾岗村、小郭村、大郭村、岔河村、王庄、张庄、司赵村、二郎庙村、营岗村以及城北二十里铺村、弓庄、西黄流等村的朱姓同宗,决心重修宗祠,缅怀先祖。

红山庄.jpg

因为当时祭城朱家经济条件较好,祭城又是东郊和北郊的一个重镇,由祭城朱氏积圣家牵头,共同集资,在祭城三道街西头路北重建宗祠。当时的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三间北屋正房,东西配房各三间,临街五间带门楼。宗祠房子共十一间,占地370多平方米,房子都是里生外熟(里面是土坯外面是清砖)。当时祭城周边比较富裕的村庄,一般中型地主家庭的房屋也不过如此。因为各个村庄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人口多寡不一,各村庄朱氏宗亲多的捐四十块银元、三十块银元,也有捐二十块、十块银元的,最少的也捐两三块银元。当时一个私塾先生的月收入大概六块银元,一块银元在当时发挥的社会价值综合起来,基本上相当于现在郑州市区的五百元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建宗祠投入的金钱,无论在当时和现在都不是小数字。可见当时郑州朱氏是很团结的。

当时还续修了家谱,续订了字辈,郑州周边现行的“新宣传世文,家庭永和邻,田产多茂盛,然尔可续真”也是那一次集体续的字辈。宗祠立有宗图碑,记述家族来龙去脉,家训、家规和字辈排序。

宗祠正厅内摆有条几、香案,条几上放有主楼,主楼内摆有祖宗牌位,因为祖宗牌位太多,主楼容纳不下,部分牌位摆在香案上,逢年过节,周边朱氏同宗的族长们都到宗祠内给祖宗牌位磕头。宗祠正房东头立有功德碑,记述重修宗祠及修谱捐资情况,并记述部分族人的功名、学位和在外任职等情况。

民国时期,宗祠里经常住兵,族人们怕宗祠内的祖宗牌位受损,就把祖宗牌位搬了出来放在各家。解放后土改,宗祠归集体所有,做了集体的仓库,里面只剩下一通功德碑。上世纪六十年代,宗祠就剩了三间北屋正房,门外东西两侧都是碎砖瓦块。因宗祠是仓库,很少有人进去。文革“破四旧”时,大部分祖宗牌位已失落,家谱也去向不明,宗祠内的宗图碑也不知去向。

1972年秋天,生产队建房,嫌盖房的地方太小,就把宗祠仅存的三间房子也给拆了,功德碑不知去向。宗祠房上的木料被生产队做了门窗材料,从此宗祠荡然无存。在那个年代,朱家人也不好说什么。

2003年郑东新区建设,祭城村拆迁,祭城的很多遗物都成了历史!

(祭城朱氏积圣家家谱审定:朱广义(广驹),图文无关)

2014年7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立场与观点)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