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编纂《朱氏家族派语集》的倡议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家族文化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期,我们的先祖都以家族为部落群居,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组织游牧、狩猎、捕鱼和农业生产活动,过着群体的生活。
周朝时期,武王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就开始给的所有的家族分封土地,其家族以地为姓,以姓氏为国。因此,在春秋时期,在这片华夏大地上就有120多个国家。但由于这些国家有强有弱,后来,一些弱小的国家,就被强国吞并了。这时候,国虽失去,但家族依然存在,并成为一个国家中的一个基层组织。到战国时期,就只剩下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七雄。最后,秦国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华。
国家统一以后,家族就成为国家的基层组织,在各姓氏家族内部,从家庭生产、生活到宗族活动,一切都由族长作主,长辈也有很高的权威,而后辈必须严格尊敬、孝顺和绝对服从。为了明确辈分,在上下辈分之间,以本人为界线,都有统一的各自的名称。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亲——本人——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玄孙子女。这九代直系亲属总称为九族。虽然后来设置了州、郡、县、乡、保、甲等行政管理机构,但家族的内部管理,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仍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朱氏家族自公元前300年得姓开始,两千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族中因战乱、灾荒、任职、经商等等原因,一部分族人离开原地迁徙到全国各地,以至迁徙国外,一个家族集聚一地的格局被打破,而形成各姓氏、各家族混居的局面。如我唐代始祖俨环公,由吴郡迁江西婺源,成为婺源始祖;其九代孙朱清在江西丰城任职后又落户丰城,成为丰城开派始祖。而其13代孙朱瑾、朱珪,于南宋时期到湖南常德任职,后留居慈利,成为慈利开派始祖。
为适应新的环境,明确辈分,大约从宋朝开始,各家族谱,都制订了派语,新出生的孩子都必须按派语中的辈字取名。这样一来,本族的人,无论你走到那里,不管你们是否相识,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名字,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辈分关系,并知道他们的祖籍在什么地方,就能够认祖归宗。如慈利始祖朱瑾、朱珪定居慈利后,就制订有60字派语。至今已繁衍30多代,大部分都按派字取名。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一度不再按派字取名,而只取号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台湾、港澳和海外侨胞 寻根认祖之风日盛,大陆续谱之风也开始盛行。而在修谱的同时,也继承和增补了派语,按派字取名,又开始恢复。
为了宏扬朱氏的传统文化,增强其家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了使身居外地的族人便于寻根认祖,多年来我就想编纂一本《朱氏家族派语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未付诸行动。因为在中国的姓氏中,除了孔、孟二姓的派语统一外,其它姓氏都不统一。尤其是朱姓更为繁多。如明太祖朱元璋生26子,就分为26房,每房都以不同的20个字为派语。因此,收集编纂朱氏家族派语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近年来,有些族人又多次提起此事,在我的博客上,也有家门询问与他们的派语相同的同祖同宗的家族。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决定收集各地朱氏家族的派语,汇集成书,在朱氏家族内部出版发行。敬请我朱氏家族宗亲大力支持,并给以协助,提供本家族的派语,有什么建议,也请不吝赐教。
联系方式:可通过我的邮箱邮寄,也可在我的博客留言、发纸条,发评论,等等。你所提供的派语,最好有以下几项:
一、祖源,开派始祖的名字,何时从何地迁入本地;
二、现有人口。
三、派语
四、族谱名称及其主编人名字;
联系人:朱桂林
电 话:0744—3225487,
地 址: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环城南路水磨峪巷26号
博 客:http://blog.sina.com.cn/zhuguilin321
邮 箱:zhuguilin321@sina.com
从现在开始,笔者将陆续登载朱氏家族派语,欢迎我朱氏宗亲转载、评论、留言、发纸条,并拜托你积极协助、提供你所在地区的朱氏家族的派语,收录于《朱氏家族派语集》中,让失散在外地的宗亲们,便于认祖归宗,笔者在此先谢谢宗亲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