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
在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方铭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
非常荣幸能与黄河文化研究会、柘城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一道主办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也非常感谢柘城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在此,我代表中国屈原学会对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承办这次会议的柘城县文化局辛勤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河南省是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商丘更是中华文化的摇篮。炎帝是继伏羲氏之后又一位对中华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贤,炎帝朱襄氏曾经在河南柘城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我方氏远祖方雷氏,即是炎帝神农氏榆罔之子,封于方山,名雷,故称方雷氏,方山即今中岳嵩山。来到河南柘城县纪念炎帝朱襄氏,对我来说仿佛回到了故乡,倍感亲切。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四个讲清楚,要求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总书记到曲阜,就是为了体现弘扬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柘城县委、县政府重视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建设,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举措。
中国屈原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成立3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弘扬以屈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近年来,我们先后在河南鹤壁、南阳、三门峡、开封等地举办多次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学术讨论会。这次我们参与主办柘城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活动,就是缘于炎帝和屈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学术界也有人主张楚人即炎帝之后,在今天的湖北、湖南都有炎帝神农的足迹。研究炎帝,无疑也是深入了解屈原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屈原学会有从事历史、考古、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专家600余人,我们愿意为柘城的文化建设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再次祝贺大会召开,祝各位领导和专家身体健康。谢谢!
二○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作者简介:
方铭,男,1964年生,甘肃省庆阳市人。1980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并主编、撰写法学著作多部。1994年起,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法人代表、《中国楚辞学》主编。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天津集诂斋书院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战国文学史》《秦汉文人心态史》《战国文学论史》等著作10余部,主编《战国文学史》等教材、著作近20种,发表论文100多篇。
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欢迎词
中共柘城县委书记 梁 辉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大家好!“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于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柘城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出席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及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
柘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已发掘的柘城出土历史文物中,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遗存等。并且证明了至少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柘城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上古、五帝及夏商时期,这里因为生长一种木质为红色的“朱木”而称“朱”地,秦统一后始设柘县;至隋改为柘城县沿用至今。据《柘城县志》记载,上古时期的朱襄氏发明了原始文字及礼乐文化,并定都于朱。柘城古代气候湿润、桑麻遍野,是中国桑蚕之乡,所产的丝绢制品为历代皇宫贡品,并随“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和欧洲,其历史延绵长达数千年,不仅是庞大的产业,更是灿烂的文化。春秋时期,柘城境内发生了著名的泓水之战、夏姬之乱。明代永乐年间,柘城县诞生了著名廉吏轩輗,其廉洁奉公的事迹光耀后世,成为后世楷模。明末清初,柘城一连出现两名数学家,其数学著作均被收录清代《四库全书》。清代初期,著名教育家窦克勤创办了柘城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朱阳书院,历时百年,为柘城培养了大批学子,如李元振、李芳广、王培、窦容邃、高玢等,被视为柘城人民的骄傲。与此同时,柘城县保留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如柘城故城遗址、李庄遗址、孟庄遗址、邵园汉墓等,出土了“九牛基坑”、“中华第一鞋”、商代铜鼎等一大批珍贵文物,见证了柘城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辉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柘城县有无数历史文化的辉煌与亮点。是柘城县人民的自豪,也是激励新时代人民创造历史新业绩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柘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建设文化名县和旅游城市开发战略,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如今,柘城顺利通过了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的创建验收。柘城容湖、千树园景色优美,令游人流连忘返,已经成为柘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柘城产业园区去年在全省评比中荣获第一,进一步树立了魅力城市的全新形象,同时也带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炎帝朱襄氏文化在柘城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一页。他虽生活在上古时期,但其事迹数千年来在柘城影响深远,历久不衰。据姓氏学家研究,我国的朱姓就来源于朱襄氏。此外陈姓、胡姓等都与柘城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朱姓氏文化研究,“朱襄氏是朱姓始祖,柘城是朱襄氏故里”等论点,逐步得到专家、学者认可。随着朱襄氏文化研究工作的不段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柘城。我们期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朱襄氏文化得到全面升华,进一步提升朱襄氏文化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在古文化研究领域发扬光大,以推动柘城文化全面发展。
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史前文化方面的资深人士,你们的真知灼见,必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柘城县炎帝朱襄氏文化研究的认识,我期待着研究成果诞生,并预祝本届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在“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魏一明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在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柘城,隆重举行“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黄河文化研究会,向大会承办方为本次会议召开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各位专家从四面八方聚首柘城,在百忙中对这次研讨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权威研究机构。我院一直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有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着力打造“河南省应用对策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省委省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智库”。我院聚集了一大批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长期致力于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与好评。
黄河文化研究会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直管的河南省一级学会。自成立以来,立足中原,放眼全国,致力于黄河历史文化研究,先后举办了中国卫辉太公文化节及高层论坛、中国嘉宁氏文化研讨会,颛顼帝喾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黄河文化高层论坛、首届周武王与牧野之战研讨会、祈福黄河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高峰论坛、葛天氏与上古文明学术研讨会等,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重点关注人文始祖、姓氏根亲、名人大事等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邀请全国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文明河南”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201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到要“挖掘中华姓氏……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并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我们相信,这次“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的召开,全国各地著名专家、学者聚首柘城,精研炎帝朱襄氏文化与柘城文化,对柘城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柘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辉煌灿烂,人文始祖炎帝朱襄氏曾长期在柘城一带活动,留下了一系列文化遗迹与传说。对炎帝朱襄氏与柘城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河南的文化强省建设意义重大,对于开发和利用河南厚重的始祖文化与姓氏文化,对于河南美丽富饶的文化家园建设,对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后,预祝“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二○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作者简介:
魏一明,男,1958年9月生,河南洛阳人,大学学历,历史学学士,曾任商丘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现为河南省社科院党委书记。
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
大会秘书处整理
2014年8月24日~26日,由中国屈原学会、黄河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商丘市柘城县三和元酒店会议室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淮阴师范学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有关领导、地方文化工作者、新闻记者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在参观考察了朱襄氏有关的文化遗迹后,就朱襄氏与上古文明、朱襄氏与朱姓起源、柘城历史名人、历史考古以及柘城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产业开发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1. 朱襄氏为上古时期重要的部族首领,和伏羲、女娲同姓,处在太昊伏羲氏之后,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他发明五弦之瑟,以五弦瑟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提升原始农耕文明,开礼乐文明之先河;创六书,是我国原始文字的重要源头,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朱襄氏故里和陵墓在柘城,于文献有据,于古迹有凭,于传说有闻,柘城是华夏历史文明重要发祥地。“朱襄之地”柘城为中华朱姓的寻根圣地。朱襄氏在伏羲氏之后历三代,史称炎帝,故俗称炎帝朱襄氏。
2.柘城炎帝朱襄氏文化资源在全国罕见,具有独有性。朱襄氏炎帝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化蕴含和现代意义,有必要进一步大力深入研究和开发以朱襄氏、炎帝为代表的人文始祖与姓氏文化资源、以柘桑为代表的农耕文化资源,以及以杜知耕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资源等,充分发掘柘城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潜力,使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国务院关于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定位,更加突出了河南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充分认识炎帝朱襄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炎帝朱襄氏文化品牌,将炎帝朱襄氏作为柘城的文化名片。②全面对柘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调研和研究,做好柘城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③加强研究、保护、开发以朱襄氏为代表的始祖人文资源与朱姓等姓氏文化资源,举办炎帝朱襄氏祭祖、寻根活动,建设炎帝朱襄氏文化园,开发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源。④加大传统特产资源与少数民族资源以及民间艺术文化等开发力度,结合农、矿等其他资源,搞好文化创意,突出柘城地方特色,使柘城文化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炎帝朱襄氏和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总结
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 黄震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由中国屈原学会、黄河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主办,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会、柘城县文化局承办的中国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北京、天津、吉林、江苏、上海以及河南等省市的20多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历时3天,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在此,请允许我以大会的名义向各方各位——特别是柘城县委、县政府,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会林效东会长,向为会议进行工作的所有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朱襄氏是伏羲女娲时代的上古帝王之一,其后又成为一代炎帝,因此有炎帝朱襄氏的称呼。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纪念。炎帝朱襄氏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意义。本次会议最突出的贡献是通过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对河南的战略定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经过认真严肃的研讨,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炎帝朱襄氏和柘城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确定炎帝朱襄氏的故里是柘城,因此炎帝朱襄氏就是柘城发展的名片,借助挖掘弘扬炎帝朱襄氏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远景广大。
第二,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谋发展,通过炎帝朱襄氏文化的研究,找到了新的发展着力点和突破点。研讨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第三,以炎帝朱襄氏文化资源作为柘城发展的软实力,对建设河南文化大省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研讨会的举办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表率作用,具有领先性质。
弘扬炎帝朱襄氏的优秀文化、打造炎帝朱襄氏文化品牌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和特色。本次参加研讨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大多数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名家,他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炎帝朱襄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重要的丰富的成果。首先,会议一致认为,通过历史文献、文物遗迹相互印证,证明柘城朱襄氏和炎帝的关系,约6000年前他们在这里创造了优秀的礼乐文明和汉字文化,柘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次,对炎帝神农氏、炎帝大庭氏、飞龙氏以及伏羲女娲、有巢氏等文化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和深入的研讨。其三,对柘城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的分析,提出了系列建议。提出了围绕主旋律以及炎帝朱襄氏文化为品牌建设,以相关的祭祀等文化为羽翼,通过项目带动提升的全面平衡协调的发展战略。
第四,对柘城的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也进行了认真探讨,如清代柘城科学家的数学成就等。
本次会议最重要的科学价值是理清了柘城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通过炎帝朱襄氏文化的品牌建设,带动整个柘城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争取成为河南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中原地区美丽富饶,历史悠久,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商丘是中华文明积淀深厚的舞台,资源丰富。弘扬炎帝朱襄氏文化,实现科学发展的柘城一定能够再造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我们祝福中国,祝福柘城!
最后以一首新作奉献给大家:
《朱堌寺谒朱襄陵》
一堆黄土伴青草,古帝长眠靡有朝。
青鸟四方声索梦,普天同庆共箫韶。
在中国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会会长 林效东
同志们:
中国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柘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各位专家研讨气氛浓厚,理论联系实际,探颐索隐,致远求真,讨论热烈。广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共同得到提高。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加强对柘城优秀传统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述,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柘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这次研讨会确认了炎帝朱襄氏故里在柘城,确认了朱氏、陈氏、胡氏寻根地等文化元素。为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开发柘城文化增加了动力,搭建了高位平台。研究会给我们留下了开发利用朱襄氏文化,提出了好意见,各位专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表示感谢。
炎帝朱襄氏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食粮,增加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朱襄氏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为发扬朱襄氏文化精神,贡献力量。会后,我们将研讨会上各位专家教授,各位领导的论文、讲话、题词、贺信等资料编辑成书,出版发行,使这次研讨会成果永载史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位同仁、学会、院校专家、新闻界朋友的联系,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广泛宣传学术成果,全力打造柘城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快建设柘城生态、历史名城,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开放的姿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取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新成果。
炎帝朱襄氏及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闭幕词
县政府副县长 赵来霞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由中国屈原学会、黄河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完成了大会的全部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会议的主办单位,向来自北京、太原、郑州、淮阴等地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柘城文化工作的热情支持。你们在百忙之中为研讨会撰写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拔冗莅临赐教,为柘城文化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为我们以后开展炎帝朱襄氏研究,开发和利用朱襄氏文化品牌,推进柘城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使我们倍感振奋和鼓舞。
这次会议在柘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会及柘城县文化局的精心筹备和组织下,整个会议严谨有序,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所欲言,以严谨的态度、翔实的史料、严密的考证、精辟的论述,对柘城上古时期率族定居、并开创我国礼乐文化、农耕文化的炎帝朱襄氏进行了论证,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对炎帝朱襄氏的历史功绩、朱襄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历史价值、朱姓文化的起源和朱襄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研讨会是一次团结和谐的会议,更是一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盛会!通过研讨,各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炎帝朱襄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早期文明做出了较大贡献,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象征。朱襄氏文化内涵丰富,他发明制作了五弦瑟,开创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先河;他造“六书”发明文字,使人类文明结束了“结绳记事”时代;他教民耕稼,发明了农耕文化。朱襄氏的种种历史功绩,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
通过这次研讨会,柘城人就可以自豪的说,炎帝朱襄氏是传说中最早的在柘城县这片土地上居住的原始先民。炎帝朱襄氏既是中国礼乐文化的先驱者,更是中国汉字“六书”的首创者,同时又是最早的以朱为姓者,是朱姓文化的始祖。朱氏起源根在柘城,炎帝朱襄文化是中原历史文化的重要品牌。因此,我们研究和发展炎帝朱襄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同志们、朋友们,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专家学者对朱襄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热心柘城文化研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希望广大学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不断努力,推动柘城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持,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期待下一次在柘城相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