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
有虞氏为颛顼直系后裔,就目前所知称虞是从幕开始的。也许幕曾作过管理山林牧猎的虞官或以部落图腾驺虞为名号。妫姓根据余太山先生的《古族新考》研究,至少穷蝉就已姓妫。得姓原因是曾在妫水旁居住。妫水、为水在今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都有,可能是妫姓子孙向四方迁移,水名也跟着移动的结果。最早可能是山西或山东的妫水,应该是离颛顼帝邱濮阳不远的地方。但也有看法认为有虞氏起源于燕山带,即今北京市延庆县境内的那条妫河。从象形文字看,妫字的象形是一个人牵着一头象, 妫是驯服象的人或部落。姚姓的出现则是舜继母和异母弟控制瞽叟剥夺舜世子地位后,舜以出生地姚墟为姓的结果,姚从妫出。
舜帝有子九人,均有封地,禹先封舜子商均于虞,后徙封商。有虞之后有姚、虞、遂、商、观、厘子、甄、娥、卫、庐、莫、妫、圭、舜、负、蒲、潘、饶、傅、邹、有、河、母、息、子、杜、尧、濮阳、直、舀、胜、胜屠咸等姓氏,其中最重要的是妫、姚及其分支。
伏羲一黄帝一昌意一颛项一幕一穷蝉一敬康一句望一蟜牛一瞽叟[ 舜①
[ 象②
①商君一虞思一阏父一满
②象一箕伯一直柄一虞遂
一、陈姓姓氏起源
以国为姓。周封胡公妫满于陈,而后有陈姓。禹封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后又移封于商,商均迁走后,其后裔虞思仍留居虞城。舜的另一支后裔遂则留居舜都蒲坂附近的虞乡以统辖有虞氏部落。虞遂的一支后裔则封于遂国,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春秋为齐所灭。商灭夏后,封虞遂另一支后裔于陈。到周初,虞思后商遏父投附周国,担任陶正,制陶有功,文王便将长女太姬嫁给了阏父之子妫满。武王灭商后,便把妫满封于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他们同祖同宗,易于统治,对于周初形势的稳定有积极意义。妫满统辖陈国故地,以奉舜帝之祀,国号仍叫陈。
所以,郑子产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康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陈。”胡公为妫满的谥号。因他不跟商合作而又亲周,被周武王命他继承虞舜正统,成为妫姓和姚姓的正宗。故《路史●国名纪丁》说:“陈,妫满之封,本商侯,武王伐而封之。”就是说武王伐灭亲商的虞遂后商陈侯,另封亲周的虞思后商妫满为陈侯。今陈胡公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浸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陈胡公圣像 (四川广安胡学怀 敬绘 此陈胡公祖像不得用于商业场合)
最早使用陈姓的是陈完。陈完为陈厉公之后。胡公满传至十二世孙妫完时,陈国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公元前707年,陈桓公去世,其弟佗杀太子免而自立。未一年,佗被蔡国所杀,立陈跃为国君,号厉公,生公子完。厉公去世后,陈林自立为庄公,林去世传弟杵臼是为宣公。前673年,宣公宠妃生了个儿子取名为款,日后想立为国君,碍于太子御寇挡路,便找借口杀了御寇,而御寇与厉公子陈完关系很好,陈完被迫和公子颛孙逃往鲁国,后颛孙鲁,陈完去齐国被齐桓公任为工正之职,就以国为姓,称陈氏,并成了当今陈氏的主要源头。陈、田声近义同,又称田。陈完传至五世孙陈威子无宇,仕齐为大夫,食邑高唐,五传而取齐下,至战国中期为七雄之首,后为秦所灭。末代齐王田建生有四子,长子升后裔改王姓,二子也为王姓,四子为五王氏。只有三子轸为楚相,封颍川侯,复姓陈。陈轸生陈婴居大梁(开封为秦东阳令史;陈婴生陈馀为成安君。颍川陈氏于汉时自陈轸十一世孙陈实始,家族兴旺门显贵,其历代子孙多为朝廷重臣,后成为各地颍川陈氏分支的始祖,也是陈氏中最大的一有资料认为占陈氏人口的70%。
齐国田氏世系表
除陈的主支外,还有三支陈国公后裔在国乱亡期间避居他乡以国为姓者:
1.居陈留者出自哀公之子留。哀公三十四年(前535年),陈国内乱,楚灵王派公子弃疾伐陈,陈哀之子君留出奔郑国,他避居的地方取名陈留,即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2.居阳武或颍川者,自湣公之长子衍公。湣公二十三年(前479年)楚灭陈,湣公长子衍避居于阳武户乡(河南原阳县)。衍有二子,琏与玙皆仕于齐,与衍死后,琏复归阳武。3.居固始者,出自湣公次子全温之后孟琏。楚灭陈后,陈渭公次子全温奔晋,后仕为大夫。
二、郡望、堂号、楹联
陈姓郡望主要有颍川郡、汝南郡、下邳郡、广陵郡、东海郡、河南郡、武当郡、新安郡、庐江翊郡、京兆郡等。
[颍川郡]秦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偃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此支陈氏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珍,也是陈姓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汉太丘长、文范先生陈实祖居地。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河南颖河、淮河之间,安徽茨河、西淝河以 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东汉太傅、尚书令陈蕃家族生息地。
[下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下邳[江苏宿迁县境内],其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莲水、淮安和清江市。南朝改为郡,相当于今江苏西北地区。东汉太尉陈球家族生息地,陈球侄陈理为沛相,生陈登声名天下,为古代先贤。
[广陵郡]西汉置国,治所广陵(今江苏扬州),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射阳湖以南,仪征以东地区。东汉改郡,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是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家陈琳家族生息地。
[东海郡]秦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相当于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晋有卫武贞侯陈寿,著《三国志》扬名。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城北)。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陈氏主要为隋灭陈后,陈皇族被迁往洛阳的后裔。
[武当郡]北魏治郡,治所在均县西北,隋唐时屡兴屡废。此支陈氏为东汉太丘长陈实之后。唐开元时,左太子太师陈希烈世居均州。还有右司郎中、鸿胪太卿陈讷,少府少监陈润,户部郎中陈洳,希烈兄振鹭,司封郎中国子陈司业,生陈泉,为明州刺史。
[新安郡]晋代、东魏、隋代均曾置郡。晋相当于今浙江,东魏相当于今河南新安、渑池带,隋代则相当于今安徽。北周熊州刺史、许昌公陈琬(即北魏征南将军陈琬)曾孙陈义感(守时任右司郎中、虢州刺史)之族所居。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年)设置左冯翊行政区为三辅之。 三国时魏改左冯 )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相当于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北地区此支陈氏系陈宣帝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唐时仓部郎中陈惠满生陈还,为刑部郎中。
[庐江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相当于今安徽巢县、舒城、霍山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及河南商城等地。襄安人、隋广陵太守陈棱家族所在地,孙陈崇业任唐御史大夫,生陈琨,陈琨生陈熊,陈熊生陈审,为明州刺史。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分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 职掌与都太守同,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华阴县以西地区。国曹魏改成郡。此支陈氏为陈实后裔陈忠之后。
此外,还有广汉郡射洪陈氏,唐左拾遗陈子昂,生陈光,为员外郎。会稽郡陈氏,唐太常士陈齐卿、堂弟景津,生陈允叔、允众、允初,陈允叔为侍御史,陈允初为殿中侍御史。赵郡氏,唐检校司徒平章事陈少游,陈宣帝之后。
以上所列郡望,多为颖川郡望的分支,在陈氏都望中尤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为五大郡望。陈娃的堂号,有以都郡名命堂名的,如以上所列十一个郡望亦即陈姓的堂号。
(本文如有错漏,请以原文为主)(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