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族群分布
广东乳源朱氏族人聚居于县域24个自然村,散落于县城及各镇,具体分布如下(含历史迁徙调整):
1. 县城:河北上街、州下街(2个村);
2. 桂头镇:阳坡、连塘边、从围、锡地、小岗、黄埔岗(6个村,源自湖南汝城朱温支系);
3. 一六镇:田心、蜡溪(2个村);
4. 乳城镇:岭头、白桥朱屋、大坪、扁山(4个村);
5. 东坪镇:长溪、西田、枫树坪、燕口、梯下朱家垅(5个村。因南水水库建设,西田村迁仁化大岭,枫树坪村迁仁化狮井,燕口村迁乳城镇大坪;朱家垅村仕耀公迁居四川后,其余族人去向不明);
6. 洛阳镇:坪溪下坳、深洞田心、深洞岭下(3个村);
7. 大桥镇:中冲村(1个村);
8.乐昌遼水仙墩(现名秀水,原属乳源,今归乐昌市管辖,1个村)。
据1999年乳源县志记载,乳源朱氏共472户。族源分支中,除桂头镇6村及县城河北上街村(上祖未寻得)外,其余17村均源自朱熹长房熟公支系,以始祖朱亮公为宗,沿用统一字派:“法福万海崇仕克,有上成文化朝邦。贤才一品君相会,衣冠世代永隆昌。瑞育汉廷生良佐,祥钟宋室继书香。鸿勋伟业家声远,显祖荣宗骏烈长。”因亮公后裔迁徙外地者达十多万,且均以乳源为祖籍,故统称“乳源朱氏”。
第二章 祖籍与上祖世系
一、祖籍溯源
始祖朱亮公的迁徙源头,结合多支谱牒考证如下:
- 乳源岭头谱载:“自成化元年(1465年)始祖朱亮公、授度朱明二郎移徙粤东韶州府乳源岭头开居创业”,未明确迁出地;
- 岭头老谱序提及:“祖瑺公,字友贵,授度念九郎,妻黄氏九娘,复移福建汀州府,贵公葬于闽”;
- 新丰金竹园谱载:“万九郎,配妻将氏,生三子,长子不知所踪,次子讳亮,朱明二郎在乳源县大坪(西京古道驿站,距岭头约一公里,疑古时无‘岭头’地名)立业,三子讳芳,朱三郎,在长宁县沙田金竹园开居”;
- 增城富公谱载:“(念九郎)字友贵,授度念九郎,配妻刘、黄两氏,生朱富”;
- 广西万七郎谱载:“万九郎生朱亮,授度明二郎,迁徙韶州府乳源大坪开居立业”。
综合考证:朱亮公生于粤东(疑似荊竹园),随父念九郎(名瑺,字友贵)复移福建汀州府,为父养老送终后返回粤东,再迁至韶州府乳源县大坪开基,祖籍地为福建汀州府。
二、上祖世系
经多方谱牒比对核实,朱富(增城)、朱亮(乳源)、朱芳(新丰)为同宗兄弟,父为念九郎(名瑺,字友贵),配刘氏、黄氏、将氏,分别诞朱富、朱亮、朱芳三子。上祖世系暂考为:熹→塾→鉴→浚→友樟→炳→祯→念九郎→亮公(此世系有待进一步考证完善)。
三、始祖亮公事迹
朱亮公,授度明二郎,祖妣陈秒达娘、黄氏。明成化元年(1465年),亮公携六子迁居乳源岭头村开基创业,生殁年份无考。据其子福兴公生于明正统十一年(1437年)推算,亮公约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迁居岭头时年约六十九岁。亮公卒后葬于岭头村西北石碑尾老鼠形山,陈、黄二氏葬于卢村坪背夫石子坪山。
第三章 族群发展历程
乳源朱氏自亮公开基以来,繁衍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逐步从乳源本土扩散至全国多地:
第一阶段:本土奠基(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8年)。亮公携六子定居岭头后,因觉此地偏僻狭小、不利于族群壮大,遂命六子沿西京古道附近择地立业,奠定本土分布格局:
- 长子法仙:留守祖居岭头;
- 次子法贵:迁往遼水仙墩(今乐昌秀水);
- 三子法监:迁往长溪;
- 四子法越:迁往洛阳深洞田心;
- 五子法祥:迁往洛阳深洞岭下;
- 六子法春:迁往燕口(后因南水水库建设迁至今乳城镇大坪)。
第二阶段:跨域拓展(明朝中期以后)。随着族群人口增长,各支裔孙陆续向外迁徙,范围扩展至广西、江西、湖南等周边省份,逐步形成跨区域分布态势。
第三阶段:大规模迁徙(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1671年~1776年)。“湖广填四川”时期,族人先响应政府号召迁往四川,后听闻先行者所述四川“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的境况,掀起迁徙高潮,前后共有五十多户迁往四川广安、邻水、大竹、仪隆、宣汉及重庆梁平等地。
如今,广东乳源朱氏裔孙遍布乳源长溪、深洞、中冲、大坪及乐昌秀水等本土村落,更远播湘、赣、桂、鄂、川、渝、台等多个省市,总人口约十多万,族群脉络绵延不绝,族风传承源远流长。


(信息来源:烘炉青年 2025年11月6日 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