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朱景胜先祖源流考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05/08|浏览量:2343

22.jpg

今江西定南岭北镇枧下村陈坑朱氏开基祖朱景胜(字受祖,妣雷氏,生二子:礼富、礼贵),於明成化八年(1472)从“闽汀武邑(今福建武平县)背寨”迁居“豫章定邑横江堡陈坑”。五百多年来,人文蔚起,嗣孙遍及湘赣十几个县市。曾先后於清乾隆丙寅(1746)、嘉庆庚午年(1810)、光绪壬午年(1882)三修族谱。因首修时已开居274年,又史事久远,资料不全,所以现今残存的二修谱以及三修老谱(江西嗣孙合修),均不见先祖世系名讳。皆以景胜公为一世,今已传承至23世。

1998年祖居地定南嗣孙倡修及2001年赣县和赣州市章贡区嗣孙参修的四修族谱前后,为明世系、知源流,定南19世孙朱文华二次前往原籍地福建武平寻根,均无所获。赣县19世孙朱斌(原籍章贡区沙石镇)更碾转闽赣武平、定南、宜丰、泰和等县查询,几经波折,终於在福建武平县东留乡太阳桥得到景仲公18世孙朱德有保存的《大王桥朱族宗枝总谱》手写本。这个简写稿谱,写有数代传承的部分嗣孙名讳、配氏,景仲和景胜的四世祖都是伯二郎公,当地尚有两支景字派连续有“景礼文召曰,贤龙(隆)……”七个字派。以这最原始的关键资料为据,结合湘赣两地老谱序文资料,对照《考亭紫阳朱氏总谱》相关文字,终於使景胜先祖考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又经从原赣县沙石铺迁居湖南醴陵的正柏房18世孙朱万根的反复考证,并和赣县朱斌共同审核,终於形成共识并征求了武平朱德有和定南朱文华意见,现已初步结论景胜公是朱熹文公十世孙。依据和理由陈述如下:

一、朱景胜是朱熹十世孙的依据有三

(一)《大王桥朱族宗枝总薄》文字摘抄和推断:

1、手稿谱原始记载有:

“开山大公朱伯二郎,葬在大王桥,地名石合。妻曾氏大婆十四娘,戊午年九月二十二日未时生,葬在通林寺岗上。生四男:长君甫,讳良一;次忝甫,讳良二;三福兴,讳良三;四达卿,讳良四。……”

三房营下。(二世祖)朱福兴,讳良三,妻王氏,葬在益树岭。生一男子盛(三世祖),妻兰氏,生四男:(四世祖)长景明,妻王氏……。次景成,妻雷氏,生二男:(五世祖)长礼富,妻钟氏,生三男:(六世祖)长朱广、妻庾氏、生五男,……,次朱鉴,妻王氏、生四男;召……。三朱经,绝。次礼贵妻谢氏,生二男:(六世祖)长朱魁,次朱明。朱魁生一男召聪,生二男。(六世祖)朱明生三男,长召瑜生三男,长曰昂、次曰政、三曰….…次召弘。三召纪,此三房分流去龙南县南坑。

(以上资料详见附件)

2、根据以上文字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①自三房营下朱福兴次子景成起,连续五个字派、各祖公名讳、配氏及所生儿子数、除个别字同音异字(如成和胜、明和旻、广和)均和定南老谱景胜公完全相同。可以肯定,景胜误记为景成(也可能“胜”写成“成”)。2001年8月,当时在场的赣县朱斌和定南景渊房朱敬尧、朱万先(俩人也确认子盛四子所写景川是景渊公)以及福建武平谱局主编朱仰辉等都一致结论这是景胜公世系。

②景胜之父是子盛,祖父是福兴(良三),伯二郎是曾祖父。其世系是伯二郎—福兴—子盛—景胜。

③但伯二郎上祖又是谁,不见文字资料。因时值武平全县在统修小四郎《合修谱》、他们说已搞清上祖世系,朱景胜是其开基祖小四郎锡公七世孙。但没有提供各公生殁时间资料,故无法推敲。又见有福建《考亭紫阳朱氏总谱》主编朱银汉的题词,误以为已经他审核,故轻信而错接世系为朱熹14世孙。

(二)定南老族谱和湖南醴陵同宗族谱留存有文字依据。

江西和湖南醴陵普口两地同宗族谱部分资料,对景胜公先祖源流世系尚存以下文字依据:

1、乾隆丙寅年首修族谱时,十一世孙怀芳公在跋文中曰:“子姓起自曹侠,衍於邑公、云公、熹公诸远祖”。光绪八年三修梅江世侄朱廷基拜撰的《序文》曰:“吾族系本曹侠、望出吴郡,……阐经传元,秘为理学之尊….…”

2、康熙54年(1715)从赣县沙石铺“迁湖广”的昌名公三子正柏公裔孙,因音讯不通,没有参加光绪八年(1882)的三修,22年后的光绪三十年(1904)参修《醴东朱氏族谱》。曾派人回赣县沙石铺黄秋珑带去了世系资料。所以在刊载於谱牒上的“守愚氏张先霖”的《赠序言》中云:“醴东朱氏之谱,自国朝乾嘉间纂两次,世谱图载为宋之紫阳朱之塾之后,其世序班班可考矣。其远祖邑……越三十二世至韦斋先生松,世为徽州婺源箸姓早达有名於朝,因仕入闽,生朱子於尤溪寓舍。……其子孙传於闽中,又十有一世曰景胜者(注以松公为一世)才由汀之武平徙居於江右赣州定南之横江。其群从昆季子孙众盛,谱之分合不一。今谱尊韦斋先生为始迁祖志定居地以尊祖也。”

这些老谱宝贵资料说明:朱景胜是朱熹文公十世孙。

(三)《考亭总谱》中元代朱塾世系有关佐证。

1、朱熹家谱《考亭紫阳朱氏总谱》(2000年版)“元代塾世表(二)”确有“朱熹—塾公—监公—浚公—彬公—炜公—填公一镛公—国泰—景贤、景明、景德”世系。这三个景字派正是十世孙。而且景明也曾出现在手写资料“大五桥草谱”中。

2、浚公长子、五世林公第三子烩公之子坦公在表中传承有锁(镇)、钥两子。在六世中写“火胃弟烩公、字德振,妻钱氏,子坦,无传”。“无传”是失考,而非无后。

对这个无传的坦公考究如下:

首先,景胜公原居武平,既确定是塾公房,那必定与是武平县的朱塾子孙有关。查《考亭紫阳朱氏总谱》:“林公有五子:炣、煟、烇、煃、耿”。

其中次子朱煟任“福建汀州武平县主薄”;还有彬子炜公三子朱填“迁居宁化汀州,后移居兴化。任长泰县尹”。烇子兄弟五人中:朱炣“升福建光泽县主薄,转任延平路塘照磨”;朱煃“过继在房承采公嗣……为邵武派始祖”;朱耿“荫朴将仕郎,任邵武路照磨,迁居福建龙溪主持祀事”;只有朱烇是白丁。时值元朝(1279一1368),汉人是低等人。朝廷规定庶人(指没有职业者)不准取名字。庶人朱烇当然没有名字权。动乱年代只好投靠在武平任职(或曾任职)长兄朱煟。朱烇之子虽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排取名朱坦,但因为庶人不能有名字,用伯二郎称呼就合乎规定。又因子孙外流,久之失去联络,修家谱缺失文字表述,自然就写“无传”了。2001年福建武平县修族谱时,还采信“景成(即景胜)等”“流去四川”呢,何况当年更复杂多变。

二、朱熹至10世景胜之间各公名讳排序推断的说明

(一)世系排序的初步结论:

根据以上资料推断,朱熹至景胜公的世系排序是:朱熹—塾公—鉴公—浚公—林公—烇公—坦公(伯二郎)一福兴(卿)—子盛—景胜。

1、为什么前七世不是次房彬公—炜公一填公世系?前已所述只有朱林次子朱煟在武平任过职;那时有二十多个景字派出现在“大王桥”草谱上,应是堂兄弟,而景明是填公之后顺理成章。

2、福兴应是福卿之误。因为“兴”与“卿”谐音相近,正如“成”与“胜”近音,把景胜误为景成一样。而且还有下列两点推理:

 首先,今福建武平县万安乡下镇村有“伯五郎—民九—福兴—紫林—永通”世系及后裔。开基祖念五郎是“特授明朝江宁教授”(见《武平新修谱》),而且朱紫林还曾为明朝广东香山县知县(县志有载)。这样一个世家,上述世系是可信的。它是伯五郎传民九郎再传福兴,和伯二郎传福相差一代。这个福兴又单传紫林,其子永通迁居高枋开基,传承17代至今。

其次,伯二郎四房就叫“述卿”,与三房福兴叫福卿很相符。《考亭紫阳朱氏总谱》朱塾房有“七世炜子埙公,生子钺、镇、迁居鄱阳:八世“镆弟钲公……钲弟显卿公,讳政,元末避乱奉母康氏偕兄弟九人同徙江东……三弟和卿……长兄仁卿…;润卿……祯卿……余四公前已失考”。这些八世者属金字旁,而显卿等九人只是以“卿”相称,无法取名“金”字旁。显卿九人不是同胞兄弟,是为首的显卿奉其母康氏之命带领同徙江东各地。既有祯卿,福与祯正是同旁,所以失考的四公有福卿、达卿不足为奇。

(二)符合世代相传年限概率的基本规律:

经查阅或推算各世系祖公生殁年代,符合姓氏繁衍时间每代相隔约30年的概率。

1、1—5世,查阅《考亭紫阳朱氏总谱》是:

朱熹(1130—1200)—塾公(1153—1192)—鉴公(1190—1260)—浚公(1233—1276)—林公(1266—1326)。

以上五世,每代实际相隔年限是23+37+43+33=136,中间四个代隔,平均每代相隔34年;

2、6—10代则根据《考亭总谱》和《大王桥草谱》的解读,结果各公出生年代是:

烇公(约1296)—坦公(伯二郎)(约1320)—福卿(约1361)—子盛(约1384)一景胜(约1409)。

以上五代加上林公31岁生烇公,30+24+41+23+25=143,平均年代28.6年。

这样十世之间136+143=279年,九代间隔平均每代31年。

景胜公是明成化八年(1472)63岁时才携家迁居江西定南的,这又和景渊公早48年迁定南相佐证。

三、各支族所载先祖源流,经查考确属错误。

现有参修当地家族合修的同宗族谱所载先祖源流世系和泰和县古平谱所载景胜公,均不能成立。概述如下:

1、湖南《醴东朱氏总谱》是参与当地景春、景华、景隆等客家而合修的,谱载其世系是熹公—塾公—年伦公—炷公—时桢—瑄—万四—千五—景春、景华、景隆、景胜。

这个世系虽然确认景胜公也是朱熹熟房烇公后裔,但对照《考亭总谱》烇公以下有误。

2、江西宜丰《天宝逍遥朱氏宗谱》载“廷琛公,妣江氏,生景尘、景渊、景胜”。广东《和平县朱氏谱志》说开基祖朱廷琛是“妣江氏、宋氏,生仁瓒、仕通、仁达”。硬把朱廷琛的嫡亲三个儿子,换成江西定南的“景尘、景渊、景胜”,人为嫁接,大错特错。

又查定南三修老谱。宜丰天宝的13世荣林先辈曾是《三修谱》执事之一,保存有三修谱,三修后的100多年后当地修谱时却错接别宗世系,祖居地定南合修时已予纠正。

3、江西铜鼓大塅镇《爵英公世系表》所载世系为“俊文—明亮—允政—钦玉—景胜—礼富、礼贵……”的源流世系,写是“瑞金保袁屋场”迁去的景胜公后裔。出自《赣州明郎公史派》小泗郎世系。

经查族谱,朱景胜确有11世孙爵英公。其世系是:景胜—礼富—朱昊—召敏—曰经—贤富—隆兴—庆寿—聘明—正达—爵英。但二修和三修谱上的领谱字号及居地均没有迁往瑞金嗣孙的记述。

又查从武平三岭康熙五十年前后福建武平县迁往铜鼓大塅镇得庶公,是武平三岭开基祖八郎公友松的16世孙。其世系字派是“臣贵以忠,子先求孝。伦纪克全,行乎五教……”,参修的11世爵英公传禄、荣两代后从14世起采用“臣贵以忠,子先求孝……”,现已传至求字派,即景胜公传至20世。

今见1994年铜鼓朱氏《家族发展史》称“明郎公是福建小泗郎后裔”。爵英公上祖不见有文字资料,而且爵英公之父正达,祖父聘明共三代“生卒年月皆无从考证”。应是参修当地得庶公族谱所至。

4、江西泰和《古平朱氏族谱》中,明代确有朱景胜。谱载:“景胜讳可,商殁广东,娶蒋氏。”还有四兄弟,二哥“景玉,生於成化乙酉(注:即成化元年)”四弟“景祯,生於成化乙未(注成化十年)”。作为老三的景胜,虽然没写生殁年代,即使成化二年出生,也不可能在成化八年六岁就迁往定南开居立业。何况定南的朱景胜既没有“商殁广东”,也不叫朱可,娶的是雷氏不是蒋氏。当时泰和朱用持父子也确认是同名同姓不同人。

5、福建武平小四郎锡公世系统修新谱时,伯二郎以上世系没有资料作依据,也经不起推敲,那个1324年出生的锡公小四郎,怎能生出约1409年出生的七世孙朱景胜(每代14年)。

至此,我俩依据有关资料,历时十载正本清源,将得出的初步结论公告族人。

景胜公十九世孙 江西赣县  朱斌

景胜公十八世孙 湖南醴陵  朱万根

该:此稿当年曾送给省志下册,被利用。

2008年8月

(信息来源:微信)

- THE END -


蝴蝶.gif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商品部主任:朱华情,19819884266!

image.png

中华朱氏专用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朱家有喜事,就用囍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和浓香型系列,贵州茅台发货。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