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朱氏族谱·创修长支支谱序》记载:朱氏原籍诸城,元末明初,曾遭荒乱,其先人德公是以荡析离居,由诸城始迁居齐河城北朱君庄;二世耿联公复迁居于晏城镇西南朱家楼。四世朱三思乃三世彦伟之次子,字后行,明万历年间投笔从戎,以军功彪炳,蒙恩赐任南阳府知府,配葛氏继刘氏,子一;三戒乃三世彦伟之长子,出嗣三世彦客公;于村中修建串花楼,村名遂叫成朱家楼。
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共78户,316人,耕地800亩;有于、朱、战、徐、马五姓,于、朱两姓人数较多。乡人们传说:大明万历年间,朝廷搬兵平西,朱三思随当时做河工头的叔父朱壁应征出战有功,朱壁阵亡,朱壁的儿子朱三戒年幼,朱三思被封南阳府正堂。三思妻赵氏是赵井翰林赵都堂的闺女,三思的婶母是北宋村人。这段传说,后来演绎成故事,被编写成剧本《席棚会妻》搬上舞台,剧中人朱春登、朱春科即以朱三思、朱三戒为原型。《席棚会妻》后改为《双槐树》,最后定名《牧羊卷》,现代又被搬上电视屏幕,至今盛传不衰。民间有“待要看,《牧羊卷》;待要听,《二进宫》”的俗语。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