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享受的特殊待遇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2/26|浏览量:1008

古代进士能享受哪些特殊待遇?至少有四点,是举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代士人对科举考试怀有莫大向往,将其视为一生的终极目标。这是因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不仅代表个人的荣耀,更意味着跻身政治和社会的顶层。

以清代为例,第一级功名的生员(秀才)享有不纳税、不服役的特权,甚至可以不必向官员磕头;而第二级功名的举人不仅继承了秀才的待遇,还有机会通过吏部选拔进入仕途,相当于获得了做官的通行证。
对于更高级别的进士来说,他们所拥有的额外优待又是何等呢?


图片

在清代长达近三百年的历史里,成为一名进士的机会并不多。

成为了进士,那么就等于拥有了一个闪亮的“做官资格证”。但即便如此,真正能够进入仕途的人仍然少之又少。想象一下在清代,一些地方甚至整个县都可能没有出过一个进士,这无疑使得进士的身份显得更加尊贵和稀有。
清初时,无论是二甲还是三甲进士,一旦授官,起点都非常高。以顺治朝为例,头两科进士授官时,起步竟然是直接成为了正四品的知府,这样的待遇可谓是十分优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士选官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康熙中期以后,虽然进士入仕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平均候补期大致在8年左右,但只要是进士出身,等待的辛苦终究会有所回报。特别是对于那些想要去地方学官的新科进士来说,他们几乎可以立即实授,无需再经历漫长的候补期。
进士路上的变数还体现在举人入仕的途径上。在清初时期,举人入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到了康熙以后,入仕的门槛被提高了许多。现在,必须是在三科会试中落榜的人才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官员的选拔中。


图片

更有趣的是,乾隆朝时期实行的大挑制度。每六年举行一次的大挑,给了一些在会试中不够出众但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人一线希望。大挑并非是以文才论英雄,而是以相貌气质为主要评判标准。这意味着那些内涵丰富但外表平凡的人,恐怕将一辈子无法跻身仕途的巅峰。

进士身份是无疑的门票,可以让人在仕途上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诸如礼部、吏部的尚书、侍郎,以及一些司的郎中、员外郎等高级职务,都规定必须是进士出身者才能够授予。
甚至乡试考官、各省学政的最低要求也是进士出身。这种规定使得进士身份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为仕途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士并不是科举中的最高成就,还有翰林这一更高层次的存在。相比之下,进士的地位略显逊色,因为一些重要职位专门为翰林设立。这些职位往往更加崇高、权力更为重要。
明清时期就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这反映了翰林在官场中的特殊地位。经过一番查证,我们发现清代的汉大学士中,纯进士出身的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翰林出身。至于举人拜相的例子,大概只有左宗棠一人。
京官群体的学历普遍要高于地方官,在这里我们以各省的知县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图片

各省知县的出身十分复杂,有些是通过正途途径获得官职,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捐纳入仕的方式获得官位。不论他们的出身如何,一旦被选为知县,到了地方以后就要面对一段考察期。这段考察期实际上就是对他们学历的一次审查。

在清代官场上,学历歧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进士出身的知县往往能够很快地上岗实授,而举人、贡生、监生等则往往要坐上相当长的一段冷板凳,甚至可能数年、十几年都无法正式授职。这种现象在清代司法中相当普遍。
  即便是在同等条件下,进士和举人放在一起竞争,进士的晋升速度也往往更快,而且更容易得到上司的垂青。事实上,在清代的省级官员中(特指汉人),进士出身者占据了大部分。
  成为进士是许多士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一旦获得进士资格,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可能有着不同的方向。在籍进士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选择继续从政的致仕官僚,二是不愿涉足官场,专心追求学问的年轻进士。
  对于退休的进士而言,他们在地方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新任的州县官上任时往往首先要拜访他们,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指引。可以说,没有这些退休进士的支持,地方官员很难取得显著的政绩,甚至可能失去官职。
  此外,在经济方面,进士的待遇也远高于普通士人。与秀才、举人只有本人免税、不服役不同,在职的在籍进士则是全家免税。因此,许多当地的百姓都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挂在进士名下,以免除赋税的负担。
  虽然十年寒窗苦读考取进士非常不易,但并非所有进士都选择了继续从政。极少数的进士,对官场的险恶和人情的冷漠感到厌倦,他们或许会短暂担任官职后便选择辞职回乡,专心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和学术。

图片

那些选择归隐的进士们,在回到家乡后往往会投身于学术领域,不再过问地方政务。也有一部分人会受到当地官府的聘请,成为省级书院的高级教职,担任山长或其他重要职位。

这些省级书院对于山长和教职的要求极为严格,通常必须是进士出身才有资格担任。尽管书院是编外单位,但山长的薪水却远高于知县、知州等地方官员,这对于那些志在学术而非仕途的进士来说,是一个诱人的选择。
当然,除了进士之外,秀才、举人也有机会进入书院,但这通常仅限于州、县级别的书院。而且,他们的工资待遇远远不及进士,这在待遇上与进士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转发

2024年2月26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