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古称海陵,是江苏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 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泰州市常住人口为4512762人。
泰州(Taizhou),简称"泰"。南唐时(公元937年)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千百年来,风调雨顺,安定祥和,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刘熙载、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泰州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
泰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是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泰州所辖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百强县,同时泰州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2012年12月,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姜堰区,至此泰州市下辖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市,海陵、高港、姜堰三区和泰州医药高新区。
泰州市域面积5793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1566.53平方千米。
泰州全市有朱姓人口约13.3万人。
万家厦朱氏是文公的后裔。埜公孙朱潜之孙炜,随父栋在湖州任满后,偕其伯仲叔季转由湖州迁润州(今镇江)城东之华山儒里(今丹徒儒里镇),是为儒里朱氏祖。炜生二子:崇道、崇德。崇道后寄迹扬州之东嘶马镇(今江都市嘶马镇)急水港,为淮扬东嘶马镇朱氏之祖。由此而来。传八世,至大绳公,“因生齿日繁,难以聚处”,举家由嘶马镇西之朱家院迁泰兴北乡迁善镇(今泰州市高港区刁铺镇)之左万甲一,成为万家厦朱氏祖。今万家厦朱氏,称已为“嘶马朱”。公生三子,长永卫,少从父迁,生一子长发。次永禄生子六:长德、其蕃、长岱、长嵩、长昆、长伦。幼永政共生六子:长伯、其昌、长岳、长崇、长岩、长邑。因大绳公迁居万家厦后有三子十三孙,故今万家厦朱氏称其支派有“老三房”、“新十三房"之说。自大绳公卜居万家厦至逸凡,已历15世,约350余年。有裔孙6521人,今健在者,约2000人。
万家厦朱氏,以“诚正”为堂号,取先祖文公所推崇之“正心诚意”之义,表达了他们继承先祖遗德之精神。数百年来,人才辈出。清代有国学生28人,庠生16人,监生30人,附生、文生、附贡生7人、增广生1人,太学生2人;司任官职有州司马2人,同知4人,县丞4人,主簿、登士郎各1人,捐职从九28人。民国、新中国以来,有研究生3人,大学生105人,高中、中专生145人,中级职称24人,高级职称14人,处级干部12人,厅、部级各1人。
靖江市朱氏 靖江严朱氏,由严姓改称。始祖严枢,世居如皋,其子严涌、严浦为逃避军役,迁居靖江,并改称朱姓。现存上海图书馆的《靖江骥江严朱氏重修族谱》(民国修本),记载严朱氏发族史。
泰兴朱家港朱氏始祖宝明公的后裔,也有迁靖江立业发族的。
泰兴市朱氏 泰兴万家厦朱氏,是朱熹的后裔。熹公之子朱埜5世孙朱炜于南宋末偕伯叔昆季自湖州迁居镇江城东儒里,其长子朱崇道又迁居扬州嘶马镇(今属江都市)。再传7世至朱大绳,举家移居泰兴万家厦村。
泰兴朱家港朱氏,始祖朱宝明于南宋初由淮西迁居泰兴县朱家港,后裔散居在当地以及县内,外迁靖江、如皋、江阴等地。
兴化市朱氏 兴化市有朱氏后裔。资料待完善
朱东润 (1896~1988)
原名朱世溱。江苏泰兴人。民盟成员。大学毕业。1917年后历任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教师,江苏南通师范教师,武汉大学讲师、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无锡江南大学教授,沪江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读诗四论》、《史记考索》、《后汉书考索》、《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传记文学《张居正大传》、《陆游传》、《梅尧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