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朱氏

图文热点

金华朱氏概况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5/04/07 08:46:52 浏览量:1514

金华,古称婺州,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位于浙江省中部,坐标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金华市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1094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华市常住人口为7050683人。 2020年,金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3.95亿元,比2019年增长2.8%。

金华朱氏约12万人。
金华市区朱氏  金华市区朱氏4000余户,人口近1.5万人,居姓氏第9位。始迁祖:世美,元至正二年(1342)自义乌县赘居金华府城潭溪村周氏。行传。

   始迁祖:义,字惟善,行昂二十八,明崇祯年间自义乌县赤岸村(今属赤岸镇)迁居金华县(今属金华市金东区)十九都三里桥竹湖前园。本谱始修於清乾隆年间。世系修录至第十二世。排行字为宗。历史名人朱穆,字公叔,后裔朱质曾居徽州,后迁婺州。朱氏聚居点有岭下朱、龙头朱、汤溪朱等。其后裔派居乌伤山盘、赤城黄岩、仙居东门、天台后居、诸暨石门天师堂等地,成为浙江一大望族。现存《金华潭溪朱氏宗谱》两册、《金华双溪朱氏宗谱》两册,清宣统元年编修,《金华梅陇朱氏宗谱》十六卷附《蒲墟朱氏大宗祠主谱》二卷,民国朱若寿、朱厚饮等编修。还有南溪、潭溪、双溪等朱氏宗谱。

  兰溪市朱氏   兰溪市朱氏人口2000余户,近1万人,居姓氏第16位。

朱熹24世孙(朱埜后裔)在抗日战争期间,由浙江诸暨县泄山上朱迁入兰溪,至今传承三世已成一族。兰溪朱氏主要聚居在圣山乡上朱、孟湖乡洪販、钱村乡朱排、朱家乡朱家、永昌乡朱村、双牌乡葛塘朱、杨塘乡朱犁等村。从安徽迁婺源再来兰溪一支,为紫阳郡;另一支,先世居徐州,随驾南渡官于婺州再迁兰溪一支为沛国郡。紫阳郡朱氏又称新安朱氏,奉朱熹为祖。沛国朱氏也称兰江朱氏。据新安《紫阳朱氏宗谱》载:新安朱氏有朱环,居歙县黄墩,越五世至宋,朱嘉来兰溪经商于许埠,再传十世,择居兰城北联桔坊,后迁六坊朱家码头朱家巷。散居地有;八石溪,水洞坑、沈村、雅滩、柳村(分属枣树村)、寺后(分属十里亭村)、姚园(分属路口)、朱打式(分属水亭)等地。

   据《兰江沛国朱氏宗谱》记,随驾南渡有朱勋之父大理寺卿,荫官于婺州室宁军事,始迁于兰。其祖先徐州丰县人,此支分衍于下方(即下新方)后童、猫儿桥、赤溪、八石桥、赶山、厚伦桥、朱村(属永昌)、朱家。

   朱家有名者天舆,是朱氏第五代孙,举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令、知崇庆军事,封灵国公,最为显赫。
  再据《五峰朱氏宗谱》记,迄元至正九年(1349)有起祥,起义兄弟二人,自婺源迁兰西界至岭(即双牌),又有其弟迁樟五山(即双牌粮仓对面)。康熙年间,由樟五山迁张后园(分属永昌街道)。

    以上三支在兰溪发族,迄今有9256人。兰溪市区有1994人,黄店镇946人,水亭乡562人,诸葛镇974人,上华街道348人,云山街道287人,兰江街道238人。

   现保存的宗谱有:紫阳朱氏宗谱: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范进步主修,六卷;1920年李金鹿编四卷;1913年朱煌主修,六册;1940年瑞佩兰编,四册。沛国朱氏宗谱:1948年朱缓主修,十五册;1948年朱应生编,十五卷;1948年朱樟才编,十五卷;1939年永昌上樟后园朱如贵藏,十五卷。1920年朱永大主修的西徐朱氏宗谱,四卷。1911年朱启明编的葛塘朱氏宗谱,六卷。

   永康市朱氏   永康市朱氏5800余户,近2万人。

朱氏由来:①宋嘉祐年间(1056-1063),八府君由义乌赤溪(赤岸)游学永康,居坑里。②宋景定元年(1260),信州剌史,中顺大夫朱真,慕龙川风土,携子朱鲁由东阳昭仁(亦祖赤岸)迁居永康桥下,后析居后宅等地。现在朱氏分居于桥下、金川、永祥、四路、城关、胡库、前仓等地居住。 

   永康朱氏,可分赤岸朱氏、河阳朱氏等2支。主要分布于桥下镇、四路镇、古山镇、古丽镇、前仓镇、永祥乡、四路镇、胡库镇、清溪镇、唐先镇、前仓镇、新楼乡等有关村庄。据2002年永康朱氏宗谱(朱陈安等编)载:始祖:清源,唐代人。始迁祖:良翰,字立夫,行方,宋代自湖洲府域杆山村迁居吴川塘源村。世系修录至二十六世,排行字为汪。

 义乌市朱氏   义乌市朱氏17000户,4万多人,居姓氏第4位。

    义乌朱氏,主要有三支。(一)赤岸朱氏,始祖朱汛,陕西平陵人,西晋时官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后迁临海郡太守,永兴初(304),秩满归老居乌伤蒲墟(今义乌赤岸)。北宋后,野圹府居有四子十八孙,子孙繁衍,形成赤岸朱氏十八派。遂铸铁人像十八尊,每孙各执一尊,佼散后可叙。后裔分布于浙江省的金华、绍兴、丽水、台州、温州地区的许多县、市,外迁广西全州洪门等地。现居义乌的有六派:第一派居东朱、溪西、剡溪、陇头、石壁、莲塘、午山干、鱼曹头等村;第二派居杨梅院;第十三派居乔溪、官塘下等村。第十四派居雅治街村;第十七派居邑之西门、盘溪、站溪、东朱等村以及诸暨市桐树林等;第十八派居赤岸和上吴等村。郡望曰平陵(原称沛国)。(二)泮塘朱氏,始祖朱宗儒,原籍河南,是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女婿。宗泽送给他地处义乌城北的一座房屋和一顷土地,于是宗儒举家居于泮塘。他的后裔现居住在义北的大塘下、马踏石、马交塘、苏街等村。(三)山盆朱氏,据谱载:始祖朱权(朱熹次子朱埜的曾孙),于宋末元初弃职来义乌三山下隐居。权的第三个儿子朱子忠居于山盆,子孙繁衍成大族。后裔现住在义南的山盆、下水碓、深塘、后金宅、朱店、樟村、三丫塘、大官余等村,郡望称紫阳。还有始迁祖:贯,行千,南宋绍兴四年(1134)迁居义乌县陇头朱村(今属义亭镇)。

义乌县志


朱氏

①西晋永兴中,河南平陵朱汎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秩满居乌伤蒲墟(今赤岸),后裔繁衍,世称朱姓十八派,居毛店乡上吴,稠城镇朱店街、莲塘、上下里角塘及塔山、东朱、畈田朱、杭畴、廿三里、徐村、桥东等乡,郡望称沛国。


②由诸姓改姓朱姓,住今毛店乡山盘、下水碓、后金宅,尚阳乡朱店、三丫塘等村,郡望称紫阳。


③洛阳朱宗儒避金兵入侵,随宋室南渡,迁居泮塘(大塘下与银店间),后裔居后宅乡后宅、马踏石、马交塘、寺前,湖门乡苏界,稠城镇大塘下等村。


义乌第四大姓朱氏人口52006人,2019月2月4日,中国义乌网联合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发布的数据。


王时龙:义乌主要姓氏源流


朱氏

①东晋大兴年间(318~321),山东平陵人朱汎任临海太守,秩满定居蒲墟(赤岸),称沛国朱氏。其子朱禄繁衍后裔18支派,自南宋起,分别散居义乌和东阳、永康、金华及丽水、台州、温州等地区。在义乌后裔主要分布于赤岸镇山盘、桥峡坑、雅治街、赤岸、上吴、溪西、东朱、乔溪、楼仓、鱼曹头、午山干、石城、南杨等村,稠城街道原朱店街,北苑街道莲塘、上里角塘、下里角塘村,佛堂镇剡溪、小六石、六石、麻车塘、骆村、新屋田畈、后朱村、石壁、画坞坑、湖干、田心一村、靖安塘、桥头朱等村,义亭镇陇头朱、杭畴、木桥等村,江东街道徐村、桥东、鲇溪等村,后宅街道后宅,廿三里街道后塘畈、娄山塘、下朱宅村,大陈镇楂林村。


②朱熹四世孙朱权,任宋都指挥使。宋末,从台州黄岩迁居义乌盘谷(山盘村)。后裔分二支派:山盘支派分布在赤岸镇山盘、南杨村、下水碓、后金宅、朱店、田沿、新塘、三丫塘、蒲塘、官余、慈溪、尚阳、莱山、深塘、青坑、三角毛店、丫溪、仓里、古寺村及佛堂镇部分村;另一支派分布在义亭镇畈田朱、上宅等村。


③元时,朱昉(宗泽女婿)从嘉兴徙迁义乌北乡。后裔分布在后宅街道潘塘、后宅、马踏石、马交塘、万界、洪华、寺前、苏界、十二山头、岭头店、遗安、洪巡畈村,江东街道青口村,苏溪镇花厅村,大陈镇杜桥、大陈村,稠城街道大塘下、思古塘、杏园、百亩山村,佛堂镇桥西村,廿三里街道廿三里村,后宅街道倪村等村。


义乌百家姓姓氏源流

朱氏

①西晋永兴年间,河南平陵籍朱泛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秩满居乌伤蒲墟(今赤岸)。始祖生有五子,侨居东朱、赤岸、雅治街、乔溪等 村。后裔繁衍十八孙,世称朱姓十八派,分居赤岸镇上吴村,原稠城街道朱店街,北苑街道莲塘、上下里角塘及佛堂镇剡溪、小六石、六石、麻车塘、新屋田畈等村,义亭镇畈田朱、杭畴,廿三里街道下朱宅,江东街道徐村、桥东等村。

②来自安徽徽州的始祖称紫阳朱氏,分支居今赤岸镇山盘、下水碓、后金宅、朱店、三丫塘等村。


③河南洛阳朱宗儒避金兵入侵,随宋室南渡,迁居稠城街道潘塘(大塘下与银店间),后裔分居后宅街道后宅、马踏石、马交塘、寺前、苏界,稠城街道大塘下等村。

东阳市朱氏   东阳市朱氏2700余户,人口1.2万余人,居姓氏22位。

  朱氏祖居地山东,迁入东阳前住地义乌,明正统年间,始迁地南岑(大寺下),现主要聚居地在潦溪、原文、牛皮庄等地。下金堂朱氏渊源深远,朱氏家庙挂有朱熹题写的“理学名宗”之匾,始祖从缙云金竹迁入。朱店朱氏,从义乌赤岸迁入:后宅、方朱、沧浪、莪溪、玉溪、岭下、千祥等地都是朱氏聚居地。

武义县朱氏

武义县朱氏1800余户,人口6000余人,居姓氏14位。自古以来,主要聚居点在菱溪乡朱王村、顶店乡朱门村、新塘乡半塘村等地。

 浦江县朱氏

浦江县中朱姓人口近1万人,名列姓氏第7位。

浦江朱氏有四支:(一)其先祖居淮甸(今安徽省),于北宋初由吴兴迁居西皋;(二)原居杜陵(今属陕西省),宋靖康年间避难临安,元至正三年(1343)定居潼塘(今属郑家坞镇);(三)于明代中叶,由义乌陇头朱迁来楼相公殿。(四)明太祖元璋公后裔避难,由南京安庆府迁来大阪田反蓬。浦江朱氏,主要分布于浦阳、虞宅、黄宅、杭坪、岩头、朱桥等乡镇。

浦阳朱氏,其先居淮甸,称为南京派。后周广顺((951—953)间,迁浙西塑州之归安。宋端拱元年(988),五承事照,官婺州判司,以事莅浦,见山水秀丽,风俗敦庞,卜居浦阳镇西阜模树里,是为浦阳朱氏祖。子临,得胡安定之学,以吕公著荐授翰林著作郎。临生三子,长幼归淮甸,次子正议大夫适之。适之生四子:怡、惟、情、悦。自后因子孙族大支繁,分成长、次、幼三大派数居全县各地。怡子级,登绍兴进士,为长派祖;性婺源县判簿,子四,次子缮,幼子纶,四传而绝;长子继,为豹桥祖,孙处士有闻,为横街祖;三子经,经子天道,翰林院检讨文字,其孙永正,迁药店,为药店祖;是为次派祖。情子统,其曾孙,由承节  郎升御史,各建宁府事,有善政,袭居模村里古宅。悦仅再传遂告不祀,故统称幼派祖。现已繁衍至三十六世(行为圭,讳为忠)。浦阳朱氏,为浦江县望族,据2000年出版的《浦江县志》载,全县朱路潼塘朱氏源流其先汉丞相阳乡侯之裔,世居杜陵,宋靖康之难,有敦儒者避居临安。其子,又迁乌伤,历八世至守正偕昆季卜居馀庆堂北泮塘。元至正三年(1343),守正又迁浦东二十都潼塘,是为朱路潼塘朱氏之祖。

    金坑朱氏始祖行绍十之子,達二十四,讳大畴,明代中叶自义乌县陇头朱分迁浦江四都金坑楼相公殿。

大畈田反蓬朱氏,明末清初(约1644)被清政府追杀,逃难至此。据说是朱元璋后裔。祖籍是南京安庆府怀守县凉亭朱人氏。

浦阳朱氏历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众。任职婺州通判、光禄寺丞、吏部侍郎、婺源县判簿4人。登进士第的有9人。为旌表鹤鸣、兴燕父子同时中举和能作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清政府下旨,在浦阳镇下大街朱氏宗祠前,骑夸街道树立了“父子同科”与“监察御史”两座青石大牌坊,为世人所嘱目。

   浙江省浦江县,总人口38万,朱姓约三万人,用朱姓命名的乡为朱桥乡,全县有三个村为朱宅村。全县撤乡村后,因不能同名,一个为朱宅村,三千多人口,另一个朱宅自然村分为二个行政村,即智丰村(446户)1300多人口,另一半为新光行政村,自然村朱宅姓姓人口占村村96%,还有一个朱宅村在浦南,也用行政村名字了。浦江在县城有姓朱祠堂,城西朱姓主要居位城西和城南。(朱田华1368357022,2023年4月2日)

  磐安县朱氏1200余人,居姓氏第20位。朱氏聚居点在安文镇云山,方前镇后朱等地。据朱颂阳先生考证,该两地朱氏在元朝后期同时从台州黄岩(今温岭一带)迁徙到石头和后朱居住。双坑朱氏的源头在临海,而不是义乌,其堂名是“余庆堂”。

历代朱氏迁入磐安的还有:①后周广顺年间(951—953),淮间(今安徽)一支朱氏徙居浦江朴树里。②北宋末年(约1126),杜绩一支朱南避临安后,于元至正三年(1343)迁至浦江潼罗。③明朝后期,安徽凤阳一支朱氏徙居秋滨乡朱基头。④元至正九年(1349)至清康熙年间,婺源朱起祥兄弟徙居兰溪、双牌、樟五山,后徙居瑞溪张后园。

(信息来源:网络,2022年4月3日13:20:59)

朱睦元,中共党员。1956年8月生,义乌塔山小六石村人。1979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教

学指导分会委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大麦专业委员会委员,《遗传》、《大麦科学》、《浙江大学学报》杂志编委,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大麦抗逆境胁迫和品质、大麦黄花叶病性等的遗传和生物工程研究。1983年起,先后参加主持完成有关大麦耐酸铝、大麦黄花病等研究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攻关课题等17项(其中主持的有9项),已取得较好的成果。有两篇论文被美国《agricell》和《ricebiotechnogy》等杂志上专题介绍。有10多个国家、100多位学者索取论文并应邀出席在sweden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大麦遗传学大会,研究成果得到同行的肯定。1992年5月至1993年9月赴英国剑桥pbi生物工程系完成“大麦抗病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课题,取得较大进展,获英国皇家学会王宽诚奖学金。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赴日本岗山大学(okayamauniversity)生物资源研究所访问。出席了第九届国际 学,第十七、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等国际大会5次。

朱若功(1667—1736),字曰定,号学斋,武义上仓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族人集款资助,由胞兄陪同上京应试,中进士,兄病死北京。次年回家,课教子侄。五十一年,武义芦北乡一带猛虎伤人,若功草《驱虎文》,率领善射猎手驱杀猛虎,将虎肉虎皮分赠被虎伤害人家。五十三年,灾荒又疫病流行,倡率富户在胜因寺设棚施粥,并赴县城向知县和督台陈述灾情,终获拨款济助,百姓得救。五十八年,任昆明知县,勤理政务,处置得宜,又清理前三任积案,冤狱尽雪。同时取消苛派,豁免田赋旧欠,设四乡之学以兴教化。六十年夏旱,勘察板桥宝象河,并运用家乡建仓部堰经验,在宝象河掘地数尺,横河筑两涵洞,引水灌田,十余里旱田皆成沃土。雍正二年(1724),调知呈贡县。上任未一月,乡民呈报旱、水、虫灾数十起。经下乡查勘,始知当地不知车水灌田之法,百姓视泥鳅为怪虫,鳅大似鳗,损坏稻禾。若功邀请家乡木匠去教制水车,劝民开塘蓄水,用水车引水灌田,此后旱害大减。命吏皂捕泥鳅数条,烧制自食,又给群吏分尝,皆云鲜美,自此乡民群起捕捉,“虫害”减少。四年,致仕归里。著作有《至性四书》、《积庆楼文集》、《诗集》等。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有事找站长,支持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 上一篇:温州朱氏

  • 下一篇:丽水市朱氏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