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流及发展概况
山柘朱氏,系宋徽国文公朱熹派下福鼎境内的一个分支族群。其一世祖朱文英,号晏五,为朱熹第十三代裔孙,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始迁福鼎点头岗后,至今已传续了26世,600年间子孙繁衍达三千余众。
朱文英之烈祖朱纂,号彬一,是朱熹的七世孙,宋末太学生,鹹淳六年(1270)出任温郡副使,从四品官员,奉旨在温州治理瓯江水患。1276年,南宋政权灭亡,为躲避蒙古铁蹄,朱纂便隐居温州度山,繁衍至明代,其后裔由度山迁出两支,分别为苍南矾山朱氏与福鼎山柘朱氏。
山柘朱氏传到第三代也分成两支,朱钦菲(长孙)定居岗后,后裔多聚居在点头西洋美村的岗后、洋里、石塘里、长坑、滩黄等自然村,朱钦干(次孙)及其子嗣聚居山柘村,其后代朱振用因为设立书灯田(奖学金),奖掖后学,极其重视教育,从而使山柘朱氏声名远播。 清乾隆庚申年(1740)朱钦干第十五世孙朱大红由山柘迁居桐山南门外(即朱厝里,现已开发成大型商场,旧址不复存在)后裔甚蕃,人才辈出,280年间发展至350多人。
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南门国学生朱振声及其弟朱振栋发起,营见朱氏宗祠于山柘(原有建于乾隆年间的宗祠,选址岗后翠竹湖,不数年就毁于蚁害),规模宏大,是那时候的一大名祠。直到180年后的2013年,山柘朱氏,以举族之力在岗后大成山修建规模庞大建筑宏伟的新祠。这是源出度山,胞同矾山的山柘朱氏开展联谊,谋求发展,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
此外,山柘朱氏散居在福鼎点头街道、霞浦城关、福州、福清、厦门、漳州、龙岩等地,总人口3000多人。不论安居家乡,或是迁移异乡,山柘朱氏一门,数百年来都是谨遵《朱子家训》以传家,延续春秋二祭追慕先贤为依仰。建国以来族中有博士13人,硕士25人,本科生81人,副处级以上干部1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5人。
二、乡中贤达
山柘朱氏,作为朱熹后人,六百年间饱读诗书忠勇礼智之士,坐贾行商艺术多能之才,比比皆是,惟篇幅所限,略述一二。
(一)朱敬伍(1906~1945)出生在点头镇西洋美村石塘里,早年毕业于福州三中。在校时正值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作为热血青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返乡后立即投入地下革命斗争。他奉命利用同学、亲戚等关系,打入上层社会,与达官显贵周旋,套取敌人各种机密,为我党服务。又多方设法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将各种紧缺物资如食盐、药品等源源不断运入苏区。由于他具有超群的机智和应变能力,先后从敌人的枪口下解救出几十个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的生命。
朱敬伍与国民党县长邓宗海私交甚笃,经常出入邓的办公室。一次,他将革命传单插入邓宗海紧锁的抽屉里,第二天邓看到后对他说:“朱先生你参加共产党?”他笑容满面的回答:“你我天天在一起,我如果是共产党,你也是共产党。”县长没有抓到真凭实据,也就无可奈何了。
一天黄昏后,朱敬伍从桐山回家,临近家园时,看到他的三弟在路旁东张西望,感到奇怪,问老三怎么不回家?老三低声回答:“王烈评今天带30多人正在我家吃晚饭。”他说了句:“马上跟我回去,不必放哨。”回到家,首先同烈评同志握了握手说,你们吃完饭后,今晚就到九峰庵住一宿,明天早饭后再回泰顺。王烈平说,我们走了,你家怎么办?他说放心,好办。于是马上写信一封,要三弟立即送给国民党搜剿队队长林德明。林拆信一看傻了眼,红军有360人,迫击炮,轻重机枪一应俱全,而搜剿队总共才50人枪,绝对不是红军的对手,临时又无法向外请求调兵,只有干着急……朱敬伍的机智神勇,从容淡定一时传为佳话。
1939年2月,朱敬伍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到延安去参加整风学习,临行前他对家人说,我这次要出远门,时间要三四个月,让家里人一要保密,二不必担心。6月份当他回到家时,他的发妻梁夫人因病去世已有20多天了,他忍着悲痛安顿好几个年幼的子女,第2天就赶到管阳料山,向各地赶来的代表,传达中央的精神及省委最新的指示。与会代表都想一睹中央特派大员的风采,到会一看,原来这个大员就是福鼎的朱敬伍,大家觉得既好奇又高兴。
1945年,年仅39岁的闽浙边省委常委副书记朱敬伍为革命事业操劳过度而不幸英年早逝。
(二)朱奇峰(1836~1887),国学生执掌布政理厅赠宣德郎。清咸丰年间由福鼎山柘迁居到福宁府朝天坊,当时赋闲在家。1859年岁末年关,他在旁观盐行老板(兴化人)与掌柜年终结账,从上午算到下午,没能算清。已经看出端倪的朱奇峰对老板说:你们一天算不清,我半个时辰就能算清。老板不乏疑虑说,那就请先生算一算吧。朱奇峰一露手不到两刻钟就算好了,一笔隐匿的巨款就此浮出水面,老板十分高兴,了解了他的身世和家庭后,当场取出100两纹银给他做安家费。随即聘请他做掌柜,打理盐行全部生意,不到半年就扭亏为盈,三年下来净盈利几十万两纹银,老板对他万分敬佩。
又过一年,老板钱赚够了,加上年纪太大体力不支,于是就将盐行盘给他。又过三年,朱奇峰的盐行竟一家独大,全区36家盐行,他兼并了29家,一时声名鹊起。
知府知道后,一定要举荐他执掌福宁府渔盐赋税。他上任后大胆革新,出台新规,杜绝官商勾结及偷税漏税,在给广大盐农减税的同时打击私盐贩卖等不法行为,成效卓著,财税增收,盐民非常拥护他。白知府对他大加赞赏,称他为渔盐业的奇才。
光绪四年,山柘朱氏修理宗祠,福宁知府因朱奇峰的关系,特赠送“令德维馨”金字牌匾给山柘宗祠。光绪七年岁次辛已(1881),朱奇峰因政绩突出得到朝廷任命,授予布政理厅赠宣德郎从五品职。
(信息来源:网络)
2023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