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图文热点

安徽朱氏源流||庐江罗河土桥朱氏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5/31 19:41:07 浏览量:3351

原创 朱远斌 安徽朱氏

婺源茶院血脉亲,罗昌河水世代流

庐江罗河土桥朱氏家族,居住生活在素有“鱼场”“米市”之称的千年古镇罗昌河(现罗河镇),距今已经六百多年,世代繁衍,枝繁叶茂,现罗河土桥朱氏有一万多人,遍布海内外。

据罗河土桥朱氏家谱老系《阙里朱氏家谱支系卷》记载,罗河土桥朱氏先祖迁居土桥之前,元朝由婺源迁居桐城破江,属于淮南庐江派,和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闽建阳派同宗同源。《阙里朱氏家谱》叙谱以穆公开派,而以介公为一世祖,穆公之子介公于唐僖宗时来金陵,配金氏,生子瑀一,公恩封朝议大夫,妣恩封夫人。二世祖瑀一公配汪氏,生子师古,公封朝议光禄大夫,妣恩封夫人。唐朝乾符戊戌年(公元879年)因黄巢之乱,师古公奉祖父,自金陵避歙之黄墩,三世祖师古公配程氏,生子四:古训、古僚、古祝、古祐,公恩封光禄大夫,妣恩封太夫人。        

1.jpg

朱熹在《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里说:“熹闻之先君子大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县之篁墩,相传望出吴郡,秋祭率用鱼鳖。唐天佑中,陶雅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领兵三千戌之,是为制置茶院。’”徽国公朱熹序中所说的“吾祖领兵三千”中的吾祖,就是师古公次子,四世祖古僚公。

师古公长子古训公,任南唐杨行密幕下将,后迁句容。次子古僚公,唐昭宗进士,唐末任歙州刺史,奉陶雅之命领兵三千镇守婺源后,全家从歙县篁墩迁居婺源茶院,由此形成朱氏婺源茶院派,古僚公朱瑰也即茶院一世祖,宋朝大学者朱弁、朱松、朱熹皆出此族。三子古祝公,官幕下承旨,居婺源香田。四子古祐公,唐宣宗进士,爵受歙州开国亭英侯,食邑五千户,后由黄墩隐居休宁鬲山。

四世祖古僚公配杜氏,生子三:廷杰、廷隽、廷滔。

五世祖廷隽,古僚公次子,生于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配方氏,生子:昭元。

六世祖昭元公在罗河土桥朱氏宗谱里,记载的是生子二:长子惟则,次子惟甫。这与很多资料说昭元公有四子的说法不同。婺源茶院朱氏由此形成婺长田派和婺瀲溪派。罗河土桥朱氏系惟则公后代,朱熹闽建阳派系惟甫公后代。

2.jpg


3.jpg

 南宋文学家、出使和金通问副使朱弁,奉议大夫,系婺长田派九世祖析公次子,他在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天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其临危不屈、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历朝历代传为佳话。现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所著《宋诗选注》收录朱弁《送春》和《春阴》两首诗,抒发了他思念故国的无尽情怀。这两首诗如下:

 

送  春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春  阴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祇应催我鬓边华!

 婺长田派另一位重要先祖是十八世先祖泰坛公,字孟祖,号伯徽,明洪武初辅国元勋,像赞曰“职居宰辅,名入天朝”,天朝平定后恩赐归养,奉诏修族谱,凡系一脉无不叙录。作为茶院府君系下十五世孙,其在《婺源茶院世谱序》中说:“……逐为茶院朱氏,阅三世,始有长田瀲溪之公,盖长田即长公惟则,瀲溪即二公惟甫也。子孙各因坟墓为土著,尔长田四世有奉使公弁之子孙赐第于钱塘,瀲溪世有吏部公松,宦闽而生文公。”  

4.jpg

  南宋理学家、徽国公朱熹系婺瀲溪派,其世系为:七世祖惟甫----八世祖振公---九世祖绚公---十世祖森公。自十一世祖松公开始,开闽建阳派,朱熹系松公之子。

罗河土桥朱氏系婺长田派,其世系为:七世祖惟则----八世祖纶公----九世祖楫公----十世祖大城公----十一世祖根公----十二世祖炅公----十三世祖琛公----十四世祖士文公----十五世祖之允公----十六世祖青公。自十六世祖青公开始,开淮南庐江派,其世系为:十七世祖林公----十八世祖俊公----十九世祖暹公----二十世祖好问公、好礼公、好义公。

罗河土桥朱氏十八世祖俊公,元朝由婺源迁居桐城破江。

暹公,字景明,古僚公之十六世孙,始居桐城破江,文武兼才,著绩苏吴,因避吴张士诚聘(张士诚,元末义军领袖,公元1363年自立吴王),遁迹潜川,因喜爱罗昌河山水之秀美,而卜居土桥(今罗河镇七桥朱家大院),烟霞自娱,闲暇之时藏修冶父山,自号樵云,志存高远。明朝洪武初年,以明经擢用任江西湖口县知县,因强毅果敢,有勇有谋,领兵肃清江汉不制之寇,天子嘉其征贼有功,陛授江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夫人何氏,诰封恭人,生三子:伯曰好问,仲曰好礼,季曰好义。

5.jpg

由是,庐江罗河土桥朱氏开派,暹公为罗河土桥朱氏始迁之祖。    

6.jpg


8.jpg

好问公,文林郎,世居土桥,生子三:妙琢、妙珷、妙珣。三子妙珣公朱珣,由廪庠拔贡,仕山东登州文登县知县。庐江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湖广参政的柳希玭在其《好问公传》中,说公“不以父之贵而贵,而卑以自牧孝友、居家忠厚、应世综理,……又不以子之荣而荣,而绝迹城邑,不妄交接乡里”。

9.jpg

好礼公生三子:妙玑、妙瑷、妙弦,迁石峡口,转迁龙潭冲。

好义公生二子:妙琛、妙琪。后裔世居罗河、柴埠渡、堵子岗。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