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位于赣东偏南,辖1区10县:临川区、东乡、金溪、南城、南丰、资溪、广昌、崇仁、宜黄、乐安和黎川,市政府驻临川区。全市占地面积18817平方公里,人口390万。
抚州在三国时属吴,为临川郡府治,隋曰抚州,元为路,明为府。地处南昌市东南,盱江与宜黄河会口这南,多山富水,物产丰富,人文鼎盛,素有才子之乡美称,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24处,南城有“洞天福地”麻姑山,乐安有“江南绝顶三雄”大华山和流坑古文化村,宜黄有佛教曹洞宗之曹山寺,金溪有建于唐朝的“疎山寺”等,既有引人入胜的观赏价值,又有发人深思的史料价值。
抚州朱氏多系唐黄墩始祖师古公次子婺源茶院府君古僚公和幼子古祐公之裔,其中古僚公4世孙惟则公,宋任抚州太守,居盱江,生子五,后嗣枝繁叶茂,居抚州黎川、广昌、南丰等地后裔近万人。惟则公之弟惟甫公之裔居临川、崇仁、宜黄、东乡有1万人。古祐公次子满公之嗣居金溪鸣阳朱氏,近3000人。据现代有谱牒显示,徙居抚州朱姓较早者为乐安朱源朱氏绘公,时约唐乾符年间(874-888),其次为宜黄演源朱氏仁公,讳敏,生唐光化三年(900),落居仙桂乡。临川区朱氏主要有宋文公朱熹之后裔,约3000人,惟甫公之嗣大尹公后裔约900人。黎川朱氏为惟则之裔万一公后嗣,祥发8000人。南丰主要为莱溪朱氏,惟则公之后,祥发400余人。崇仁县朱氏为惟甫公系下学温公之嗣,祥发2000人。广昌为惟则公系下的白眉朱氏聚居地之一,祥发700余人。东乡朱氏为惟甫公之裔熹公系下云一、云二公后嗣,祥发3000人。金溪朱氏为古祐公次子廷满公之嗣,居金溪鸣阳,为“鸣阳朱氏”始祖,现留金溪之裔,已祥发2800人,分迁月湖区、贵溪等县区区者繁衍昌盛。
宜黄荣川“火源朱氏”为余改朱姓,以十一公为1世祖,后嗣已祥发700余人。演源左塘仁公之嗣已祥发400人。罕溪朱氏大尹公之嗣,已祥发400余人。
乐安“朱源朱氏”始迁祖朱绘,初居乐安朱源,子孙繁衍,派分六支,徙乐安载坊、湖溪等乡镇朱姓族裔,已祥发1300余人。南城、南丰、资溪等县朱氏,明末清初于南城县地创立反清复明“洪门会”,遭清政府官兵连年剿杀,朱姓损伤惨烈,幸存者无几,故南城、南丰、资溪朱姓人烟稀少,三县合计不足3000人。
徙居抚州辖区的朱氏,8000人以上有黎川县,4000人以上有临川区,2000人以上有金溪、崇仁、东乡三县,1000人以上有乐安、南丰、宜黄三县,1000人以下有广昌、资溪、南城三县。抚州市朱姓累计26000余人。
第一节 临川区朱氏
一、临川区简介 临川区位于省境东部,抚河中游。建县始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初名临汝。隋开皇九年(589)改临汝为临川县。1987年撤县建市,现为抚州市辖区,面积2121平方公里,辖12镇、、25乡,人口108万,市府驻临川区。临川自古以来就是闻名全国的才子之乡。
二、临川区朱氏概况
临川区朱氏派分三支,源为一本,同属婺源茶院府君古僚公讳瓌之后。第一支,临川南乡水口朱氏1世祖大尹公,系僚公11世孙,大尹公于宋开基水口繁衍创业,传承30余世。第二支,华溪乡永丰朱氏,尊介公为1世,系古僚公之裔文公朱熹14世孙富敬公长子大玘公之后,子孙繁衍分徙永丰里朱村、外朱村。第三支,河西乡西廨白沙朱家、城西乡西门津头朱家,亦属熹公长房之后。现已祥发4590人。
其一:临川区水口朱氏系茶院古僚之裔,古僚公11世孙大尹公宋元符间(1008-1016)任临川尹,仅三月,便弃官卜居临川南乡之水口,是为临川开基祖。尔后,由一人而至百人,由百人而至千人,枝繁叶茂,愈益繁昌,于是自有散居他处者。若本邑龙溪镇东坑、东为和司徒朱家、荣山镇光荣村上高池朱家及外迁宜罕溪朱氏皆大尹公之裔。计有逾千人之众。凡外迁族人不忘本源,续修家谱莫不以茶院公为始 祖,以大尹公为第1世祖。现临川水口村大尹公之裔已祥发886人。
其二:华溪乡永丰村朱氏源于婺源,以介公为1世祖,系熹公长子塾公之裔嗣。在明中叶时(公元1500年前后),熹公14世孙富敬公长子大玘公举家从婺源迁至临川永丰村定居。大玘生四子,老大天汉、老三天淮来永丰后不久重返婺源,老二天海、老四天渊则留在永丰繁衍生息。这一支以始迁祖大玘公为1世续修家谱,天海、天渊为2世祖,至今17世(熹公系下31世,介公系下第42世)至今传23世。祥发1260人。其后裔有一支分迁抚州市内小圩村。大玘公之前的世系传承:1介公-2禹一-3师古-4古僚-5廷隽-6昭元-7惟甫-8振-9绚-10森-11松-12熹-13塾-14鑑-15演-16林-17炣-18塈-19镕-20泮-21愷三-22企祖-23继先-24瑞天-25富敬-26大玘、大珩。小注:据永丰朱家谱序提到,永丰朱氏自明朝迁来,雍正癸丑年(1733)因水灾导致家谱被水浸坏,字迹模糊,大玘公上祖世系不可考。按原谱照抄,缺失部分注阙。今查阅到江苏镇江辛丰朱氏民国辛酉年(1921)旧谱记载了大玘公父亲富敬公往上世系,一直可以追溯到涔(师古)公,今录于后,以供参考。1涔-2王+革-3-园-4五公-5规四-6师谱-7富二-8道-9湜-10隆-11小十四-12伯一-13元六-14成二-15进四-16祥六-17銮十-18余九-19清(晏文)-20义芳-21瑞天-22富敬。孰是孰非,有待考证。外迁记录:8世贞生,康熙年间迁云南姚安府。8世维本携四子时达、吉达、文达、仲达于康熙年间迁浙江衢州府龙游县。10世鹏龄、鹤龄、凤龄,乾隆年间迁云南鲁甸。11世飞恒携子旺发、贵发,嘉庆年间迁湖南万民冈。12世胜曾,道光年间迁贵州都匀县。葬都匀府包阳西边坡对面罗武寨。13世隆义,嘉庆年间迁贵州。13世盛昌(乳名天成),光绪年间迁湖南浏阳县城。13世文义,入籍贵州都匀。14世咸林(名林丁),民国时期携子迁福建光泽县寨里乡山头村。古代科举、官宦记录:8世六吉(观光,号锐斋),九江府副将。9世慎思,钦赐正九品冠带。10世攀杰(讳逊字广发号云亭),候选巡政厅。11世秉衡(讳浩号义轩),候选布政司理问所正堂。12世祥麟(号耕余),诰赠朝议大夫。12世瑞麟(讳兆麒号玉书),候选巡政厅,赐五品冠带,赠朝议大夫。13世文义(号焕堂)诰封朝议大夫。13世遇春(名三元),登仕郎。13世集贤(名旭寿),登仕郎。13世隆中,登仕郎。13世春元,候选巡政厅。13世抡元(名廷英号俊丞),举人,同知衔,选授南丰县训导、湖南宁远县知县。13世荣元(名廷华号昌臣),太学生,州同衔。13世斋发(讳光斗),郡武庠生,入伍军功五品蓝翎,补守府。14世毓龄(字子华号香九),太学生,吏部候选府经历。入籍贵州都匀。14世毓崧(字峻斋号嶽云),主事,工部都水司行走。入籍贵州都匀。15世毓钊(字远峰号敬斋),郡武庠生,后部候选衬府。入籍贵州都匀。14世蒲华(名士英号蓝田),八品顶戴。14世章华(名士瑛号青田),五品顶戴。15世水声(名镜波字嘉修),正八品盐库大使。15世佐才(名希亮号习生),就读燕京大学,后威斯康辛大学和耶鲁大学硕士。16世钦备(备才)美国哥罗那多大学硕士。台湾大学教授、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16世格伙(仙伙),光泽县寨里乡武装部长。16世松裕(裕堂),北京航空大学毕业。17世致云(云锋),曾任兰州军区某营营长。
其三:熹公长子塾公后裔显彰任宜黄县尹,其后徽祖公赘临川彫峰黄家,后迁**都堤头,今临川区桐源乡凤池朱家,祥发**人。徽祖公后**迁临川区上顿渡镇西廨村白沙朱家。
其四:熹公幼子在公之孙文炳公,开庆元年任抚州同知,遂从婺源迁居抚州。文炳公长子志远公居抚州城南朱家园(今不知何处),其后一支迁居抚州市乐安县(详见乐安节)。文炳公次子志源公居临川墈头,今临川区桐源乡墈头村。志源公之孙孟华、仲华兄弟二人於元大德七年癸卯(1303)迁居抚州市西门津头定居。此支以贯公为始祖,敬则公为2世,介公为3世-4禹一-5师古-6古僚-7廷隽-8昭原-9惟甫-10振-11绚公-12森公-13松公-14熹公-15在公-16铉公、钦,17世文炳公(铉公之子)、文炫公(钦公之子)从婺源迁抚州,文炫公入籍临川墈头村。18世志远公(文炳公长子)居抚州城南朱家园,志源公居墈头。19承祖、显祖迁宜黄,丽祖居墈头,徽祖赘彫峰,21世孟华、仲华(皆20世小四公之子)迁抚州西门津头。墈头约**人、津头现传到48世。约1500人。
其五:丰城朱清公后裔,朱清生惠善,惠善生四子:祥温、学温、最温、全温。学温公迁居崇仁县小山清水坑,学温公生三子:梦倘、梦阳、梦真,梦阳后裔分迁临川塘下、响塘、珀玕、詹坊、杏树下及崇仁县小山、五斗山、岗下等处。其六:左塘朱氏其七:太阳镇云二公后裔。其八:罗针 尚士里朱氏其九:大岗镇****朱氏,从江苏泗洪县迁来其十:司徒朱氏。
三、谱序选:
1.永丰朱氏重修族谱序
是岁之秋,予与族孙华承、族众命纂修家谱。即披欧阳文忠公与曾南丰先生(南丰曾巩)氏族谱论读之。至近世士大夫于氏族不明,迁徙世次失序,始封得姓亦或不真。窃叹家谱集世系之源流,诚贵乎核实,而不容紊也。余族世居临川永丰里,始迁祖大玘公派出新安,乃紫阳文公之十五世孙也。考茶院旧牒,自始祖介公及大玘公则二十六世矣,理宜列大玘公于二十六世之中。而今纪第一世者,缘雍正癸丑之夏冯夷大肆其患,而旧牒残缺几半,其仅存者世次耳。欲求条分缕析脉络分明,而不可得。故今续修族谱,竟分前后两帙。前依旧谱原格俱系大玘公以上,其残缺处倣鲁史阙疑之意,概以阙字代之。后帙一十三世尽属大玘公以下,法欧阳公谱图,载于卷首。昭瓜瓞之绵绵而嘉言懿行,暨生年、卒日、葬地,则各注于正谱。本人之下诚一家之信史也,不敢蹈欧曾所论近世士大夫氏族不明之弊云尔。时清乾隆廿四年岁次己卯孟冬月吉旦裔孙楹书嗣亭薰沐敬撰
2. 水口罕溪朱氏二修宗谱序
按谱朱氏之祖始于唐之茶院公,迄宋之大尹公曰素,若实始家于临川之南乡水口,为临川祖,今葢宗之为鼻祖云。夫谱牒之来尚矣,侈门第者夸诩过其实,羞寒微者援附失其真,譬之黼黻藻绘非不灿然动人,而实意则亡,张冠李戴,容虽餙而人非矣,奚谱为哉,朱氏子葢慎诸此矣。其推本于唐之茶院公者,不忘其所自始也。而断自大尹公为始祖者,崇其所自出也。譬之水,茶院公其源,而大尹公其支派之所分。与是,率祖率亲意也。谱尝一再修矣,裔孙别驾公曰孔彰者,惧其久而散逸,故复裒集维所生聚者沿其后,馀惟习故而莫之有易也。且也世系森然,而微慝则付之乡评,不縀一语于其旁。真若祖宗临其上,子孙罗列两阶,毋敢咳唾者,其尊卑是非凛凛畴得干之,是其义正而其用意葢渊乎哉?或曰谱以垂以,微慝昭而劝戒存膺何伤,余曰家规表正是在乎人,规则严而约束当,将人人争趋善矣,虽比屋封之可也。谱以联族,判然分之而黑白,即有贤子孙莫易彼,将讐是帙而惟恐去之,弗速联之,而实离之也。亡而止存其世系,而不褒贬,其词善或曰包蒙得矣。如章善何曰贤者,别立传以旌之,附于左方,不羙而劝,不规而戒,是则善之。善者与梓成,别驾公征言于余,为述其大较如此子姓,世世绎之不为恶,必为善,尝念尔祖以益振其家声,则谱牒之修岂徒也夫。正统九年岁在甲子冬十月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山西提刑按察司 佥事金溪何自学书
3.墈头朱家谱源流序
朱氏,颛帝,后周封於邾,以国为姓。后为楚所併,子孙避邑,以朱为氏。唐孝友先生讳仁轨,隐居养亲,感赤鸟白鹊之祥。卒,平原公员半千等谥先生曰孝友。其弟宰相敬则,字仁范。始家於亳之永城。厥后裔孙名古僚者,於文公为九世祖。天祐中,歙州观察使陶雅命领兵三千戍婺源,民赖以安焉,遂家之今邑黄墩,即其地也。鞭后有名绚者,即文公曾大父也,讳森者则文公大父也。少务学,不事进取,惟教饬诸子以忠孝和友为本。后以子贵,赚吏部承事。吏部公子讳松,字乔年,文公之父也。尝取佩韦之义,名其斋以自警世,号韦斋先生。宣和末,擢进士第,慰建州政和。丁卯间,干戈未息,道梗不能,遂奉丧葬邑之护国寺侧。再调尤溪尉,生文公于官舍。仕至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以不附和义,去国文章行谊,学学者师,有文集行於世,病革托孤於胡籍溪、刘草堂、刘屏山三先生。而殁后以其嗣君文,公赠通议大夫。文公讳熹,字仲晦。幼颖悟,庄重。奉史公治命以告三君子而凛遵焉。及长,有志圣贤之学。於是举业,初不意,经年十八举乡贡。绍兴十八年登进士第,仕至焕章侍制兼侍讲。生於建炎庚戌九月十五甲寅日午时,终於庆元庚申三月初九日甲子,寿七十有一,葬於建阳县嘉禾里唐石之大林谷。初居崇安颜其曰紫阳书室,后筑室建阳。号云谷老人,其堂曰晦菴,自号晦翁,晚居考亭精舍,号沧州病叟,最后号遯翁。所著书有《周易本方》、《启蒙》、《著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证,《韓文考异》;所编次有《论孟集义》、《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古今《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楚辞集注》亦晚年所作,《通鉴纲目》仅能成编,亦未及修补为恨,又尝编次《礼书》,用工尤苦,竟未能脱稿。所集家礼世多宗之,其后亦多损益,未暇列定,生平为则季子在颓次矣,又生徒问答,则后学理道传,当哀辑锓较未备也,行状则门人黄斡卿所撰,如上所云,著述则皆出於行状也。嘉定二年赐谥曰文,又明年赠中大夫、宝谟阁直学士,复以明堂恩累赠通议大夫,理宗宝庆三年以文行有功,世教诏封徽国公赠太师,从祀孔子庙庭,妻刘氏封徽国夫人,草堂先生刘公女也,生三子,长讳塾、次讳埜、季讳在,谨谱於后。裔孙甘肃儒学举 林谨识。
以下见附件
(信息来源:朱国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