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冬,时任山东朱姓编辑筹备委员会主编朱广平宗亲(现任山东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朱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来到了淄博。在本人引荐下拜访了博山区昃家庄,走访昃庆臣、昃继湘等宗亲。通过交谈论证和我到档案馆查找资料,充分了解了昃姓的来历和历史变迁。
昃( 音ze) 在山东淄博市的博山城区西部, 有一个昃家庄, 从这里繁衍出来的若干家昃氏子孙, 大都生活在博山一带。昃姓为此地独有,相传昃氏乃明朝朱皇室的后裔。
在明末崇祯十六年(李闯王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亲率起义军占领北京后,曾派将军姚应奉率兵驻守青州。忠于明王朝的衡王府裨将李士元杀了姚应奉,之后找到衡王朱由棷,劝他即位称帝,挑旗反顺抗清。但朱由棷胆小如鼠,甘愿听天由命,不但不敢冒险起兵反清,反而主动投降了满清政府。清朝政府当时为稳定大局着想,采取安抚政策,暂时让衡王府保持了下来。清庭的谕旨中指示:衡王府中财务勿得骚扰,衡王曾否与赵应元同谋应行详查,如有谋划,严加看守。在追剿青州之变余党赵应元及族人的同时,亦对衡王朱由枢严加看守,详查与赵有无谋划活动。
但是,到了清顺治二年(1645年),天下反清浪潮汹涌,清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借口衡王的子弟中有叛乱抗清者,遂将朱由棷召进京城软禁起来。清顺治三年(1646年),满清政府就随便找了个“叛乱之罪”的理由杀了朱由棷,之后抄斩衡王府,当时青州衡王家族被迫四散逃命,来不及逃走的则被变卖为奴,家产财宝“半归禅刹,半入侯门”。当时早已得到消息的部分衡王世子们,只好分几路逃脱。其中一路逃到了博山西九龙峪山下,当时正逢日落西山,他们触景生情,便将朱姓改为昃姓,以免被清军追杀。正值太阳偏西 之时, 遂触景生情, 痛感大明王朝灭亡之苦, 即以《千字文》中" 日月盈昃" 一句,改朱姓为" 昃"。 据《说文解字》, " 昃, 日在西方, 时侧也" , 就 是太阳西下之意. 改为昃姓, 既寄托了对明王朝的哀思, 又可逃过清兵的追杀。将朱氏改为昃氏,明志自己为明王朝宗亲,寄托了对故明王朝的哀思,又避免了满清王朝对朱明遗族的残酷追杀,世代相传至今。
富丽堂皇的的青州衡王府瞬时破败凄凉,被夷为平地。如今在故衡王府遗址上矗立的,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前英国苏格兰阿伯丁人武成献偕夫人建造的“青州府医学堂”,是山东省的第一家西医医学院。
这样,青州衡王府部分世子,改姓埋名淹没在了民间300多年。
(朱和亮编辑整理,编辑部补充)
中华朱氏网
2023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