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图文热点

浙江长兴朱氏:重德修身 和合齐家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3/10/09 16:26:16 浏览量:787

白溪村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城东平野地,物外白鸥乡”说的就是如今的白溪村,村前有一条小溪,分城北箬溪之水入太湖,因流水清澈,碧波常年,名白溪,村名由此而得。朱姓是村中的大姓,约占全村的90%。白溪朱氏始祖为朱熹之孙、朱在之子——朱钰,南宋昭定元年(1228年),朱熹的第八个孙子朱钰任命长兴知县,他携子朱厥、朱扆,以及他的弟弟朱慷迁至长兴白溪定居。南宋时期,时局动荡,朱钰任长兴县令后,为官方正,刚赴任便遍访名贤,除革积弊、移风易俗,劝桑农、建学校。不到一年,全县政事声平韵和、卓然一新。朱钰对教育也十分重视,他以己为示范,捐出微薄俸禄奖赏优秀学子。学子感德化、沐儒风,中举、选官的接踵而至。

微信图片_20210818160411.jpg

(图)朱熹像

据《长兴白溪紫阳朱氏宗谱》记载,长兴朱氏可谓名人辈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升就是长兴朱氏家族的后人,朱升书画双绝,能诗文,是明末的大才子,据说明崇祯皇帝开科举,全国2万多名学子参加,最终取六人,朱升就是其中一人。

1.jpg

(图)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图

朱家明清时高中进士、举人者达数十人:朱一儒、朱文龙兄弟俩在隆庆四年同榜中举;朱凤翔、朱汝器于万历十七年同时金榜题名;朱汝器的弟弟朱汝鼇于万历三十二年再中进士;清代又出朱济、朱钤两位进士,可谓“一门五进士”。

2.jpg

(图)朱氏宗祠  

在朱熹看来,祠堂有着特殊的地位,他认为,人之所以有家,其开业传世之本便是先祖,为了表现后人尊祖敬宗的厚意,需要设立祠堂祭祀祖宗。他的孙子朱钰也受此思想影响,当年迁至长兴白溪后,代表着家族精神的朱氏祠堂也在这里建成。

  长兴朱氏宗祠,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建于朱升之手,名曰“画庄”。2005年长兴县政府对宗祠进行全面修缮,保持原有古建筑历史风貌,是长兴现存历史最早,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精品。

3.jpg

(图)朱氏宗祠正厅

  如今,位于白溪的朱氏宗祠,由朱熹25世孙朱懿人和女儿朱压芳守护,古朴厚重的宗祠内,“理学传家”的大红匾额挂在正中间,两边分别是“敦笃起昌”和“兴物造化”两块匾额。宗祠大厅的左右两侧分别刻着《朱熹家训》和《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图》。

朱氏家风

  朱氏给后代和长兴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座宗祠,《朱熹家训》也成为重要的思想道德教材,经过历代传承,在长兴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天地人和、锦绣长兴”和文化的思想根源之一。而朱氏子孙也将践行《朱熹家训》融入到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而他的24世孙朱景颐,也传承了祖先的这一特质,成为一名教师。解放前,朱景颐在宗祠中开堂授课,教授朱氏子孙以及周边村民家的子女念书,课桌椅、书本均出自朱家,并且也不收取村民任何学费,甚至有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没有正式取名字,也是朱景颐为他们取的。

  后来,朱景颐在白溪小学教书,当时的白溪小学在白溪卫家村自然村设了一个教学点,那里虽有屋棚盖顶,但是却没有门窗,每到冬天,学生们寒冷难捱。朱景颐就将家中的门窗卸下,拿到学校去装起来。当时朱家的窗户是那时少见的玻璃窗,朱景颐却丝毫没有心疼和犹豫。

《朱熹家训》摘编

4.jpg

(图)朱熹家训

重德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摘自《朱熹家训》

译文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修身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摘自《朱熹家训》

译文

  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信息来源:网络)

世界朱氏网 编辑部

2023年10月9日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中华朱氏酒9.jpg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