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堂朱氏族谱》世系先公世表
下表标“☆又”符号的为考证各类古籍家谱时整理出的史记和推论。
标“■”符号的为《安德堂朱氏族谱》直系世公世表。
一、1~5世先公世表:
第一世公:
■熹公:松公之子,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晚年号雲谷老人,又称沧州病叟,别称紫阳,系茶院府君(古僚)九世孙,祖居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庚戌)九月十五日午时诞生于福建尤溪南溪别墅,1253年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晚年1191年,迁居福建建阳考亭。宋庆元六年(1200庚申)三月初九午时病逝于考亭沧州精舍,葬于福建南平建阳区黄坑镇九峰村后塘大林谷,寿71岁。
宋·嘉定二年(1209年)皇帝诏赐朱子“遗表恩泽”匾,溢号“文”,故人称朱子为朱文公。理宗赠朱子太师(宋朝的国家荣誉名称),追封信国公(宋朝正一品官职),后改徽国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皇帝诏朱子从祀孔庙,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皇帝诏朱子入孔子大成殿,升列十哲人之次,使朱子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孔子、孟子的大贤人。配刘氏,卒后与夫合葬墓。生三子五女:塾、埜、在。
☆又:朱熹十四岁时,父亲松公病逝于建安城南环溪精舍,朱熹奉父命,兴家移居崇安县五夫里,受学于五夫胡宪、刘子翬、刘勉之三先生。绍兴十七年,举建州乡贡,翌年中进士。二十四岁时赴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期满后回五夫家居,在武夷山中建家山堂讲学著述长达二十余年。淳熙六年(1179年)再度出山,任江西南康军知军事,重建白鹿洞书院(至今保存)发展书院教育。历任浙东常平茶监公事、知漳州。绍熙二年(1191)定居建阳考亭讲学著述。绍熙五年(1194), 65岁的朱子赴任知潭州(湖南长沙)扩建岳麓书院。因劝罢修东宫等事得罪皇上,返家考亭,修建竹林精舍(改沧州精舍),便“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州”,一心讲学著述,在考亭建立了影响深远的考亭学派。
第二世公:
1.塾公,熹公长子,字受之,生于绍兴廿三年(1153癸酉)七月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五夫镇),蔭补将士郎,但未曾出仕。殁于绍熙二年(1191辛庆)婺州(金华),葬建阳莒口大同山蔍,寿39岁,卒后赠中散大夫。配金华潘叔度之女,生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壬午),歿于宝祐六年(1258戊牛),葬建阳市水吉镇夫子园,寿96岁。13岁结婚,生二子,镇(早卒)、鑑,生四女。其嫡子孙都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2.■埜公:(读Ye野),熹公次子,字文之,号立诚,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七月生于福建同安县主薄官舍。幼时随兄长朱塾一同受学于陈焞、欧阳光祖和蔡元定等。宋淳祐年间荫补(宋朝的一种世卿世禄制度)迪功郎(宋朝的一种文职官员),任官差监湖州德清县新乡镇户部赡军酒库(赡军,是古代的一种激赏制度,以军资库钱作为本金,通过经营商业、手工制造业或借贷业赢利,以此来供养士兵),但历时不长,卒于宋嘉定三年(1210庚午),寿57岁。后赠朝奉郎(正六品上文散官),追赠朝散大夫(从五品上文散官)。配刘氏(系五夫里刘子羽族弟刘复之女赠淑人,卒于宋·嘉定3年(1210庚午),合葬于福建建阳考亭三衢龙隐庵,生四子,钜、铨、铎、铚。
☆又:朱埜派下子孙,早期世居考亭,传至第五世孙朱勋,生有五子,后携二子返回婺源祖居故乡,守护婺源祖墓家庙,负责掌管朱氏婺源方面的祭祀事宜。朱勋后裔,遂形成考亭朱子嫡派之一的婺源派。1455年,明代宗下诏将“婺源九世孙送国子监读书”。1523年,明世宗又下诏命居婺源朱埜为五经博士,世袭,以主奉婺源朱氏祭祀事宜。从此,婺源派作为朱子嫡派后裔也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认可。
3.在公,熹公季子,小名泰郎,字敬之,生于宗·乾道四年(1168戌子)十二月三十日崇安县五夫里,蔭補承务郎,应官史部郎作薄监,升司农簿,又以大理寺正知南康军(今江西),知信州(上饶市),授予浙西茶监常平使,授予焕章阁待制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后奉祠居建安。原配金华吕东来之妹,生一女;再娶黄岩赵氏,生一女;吕和赵氏均于在公先逝,各封硕人。三娶古杭方氏,生四子,铉、钦、铸(有谱为镈)、铅,生一女早夭。在公病逝于嘉熙三年(1239己亥)九月初二建安城家宅,葬建安城东郊黄华山簏永安寺侧,寿72岁。
第三世公:
1.镇公,塾公长子,早卒,其无记载。
2.鑑公,塾公次子,小名恩老,字子明,号环溪,绍熙元年(1190庚戌)六月生于婺州,其父病逝时才8个月,从小在祖父熹公身边长大,深得祖父的爱护和教导,10岁时,熹公嘱其子埜和在相与佐之。荫補迪功郎,任奉直大夫、差遣湖广总领派下、两浙运使,后随在公迁居建安城紫霞洲,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土,建朱文公祠奉祀。卒于元景观定元年(1260庚申),与妻同葬延平府南平汾常里焙口八仙山,寿71岁。配周氏,继娶吴氏,生二子,浚、川。
3.钜公,埜公长子,字子大,蔭补宣教郎,差任江西南康知县,卒后葬建阳忠孝里九龙山。配李氏,卒后葬考亭书院后。生四子,渊、洽、潜、济。
4,■铨公:(读quan权),埜公次子。紫阳朱氏统宗世谱文公二支世系记载:铨,字子衡又子平,行庚二,古院历宫从仕郎(宋朝的一种文散官),融州(今广西柳州)司法参军,升朝议大夫,广西(军事长官)安抚使;又仪陇朱氏介绍,与兄钜曾从学黄乾,知登闻鼓院事(官名),转任(授)从侍郎,融州司法参军,广西安抚使,升任正五品朝仪大夫,因官迁居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为庐陵朱氏开宗始祖,后转迁广东兴宁,其后裔形成客家朱氏。配□氏生五子:溥、湜、洵、淮、澹。
☆又,铨公下传六代,朱章甫从庐陵迁居江西吉安安福,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县宁中乡,另一支朱彦明从建宁县迁居广东兴宁县宁中古塘村。《考亭谱》载:朱铨五子,全都在外地谋生,未回祖居地建阳考亭。其长子浦(又作溥),任浙西提举,子杲(又作果),字伯静(与懋修公同辈),河南省嵩县《朱氏河南派谱序》,明确是铨公的后裔。另《河南嵩邑宗谱序》认定铨公支后裔裳公迁居河南嵩邑,为嵩邑始祖。《考亭谱》又载,其三子洵,任柳州知府,洵生子霖,字伯雨(与懋公同辈),霖生子炳,迁居浙江龙游县,再迁浦城、江西玉桥:安徽彝堂《朱氏宗谱》载,霖弟枋,字伯通(与懋公同辈),迁居江苏无锡梅里宋村(今无锡梅村镇),后裔在此繁衍;澹公(与懋修公同等)生子相,迁居江苏宜兴县。
⑤铎公,埜公季子,字子木,授从事郎,任江宁县尉。生三子,渐、澂(澄)、沂。
⑥铚公,埜公四子,字子成,恩蔭县尉。生三子,涛、濂、溢。
⑦铉公,在公长子,字子玉,官通直郎,任两浙运管使判,宋韩后期遂居杭城贡院桥北,生四子,湸、泾、源、涟。
⑧钦公,在公次子, 字子安,蔭補将仕郎,早夭,以泽公之子采为嗣孙。
⑨镈公(有谱为铸公),在公季子,字子颜。生于宋·嘉定二年(1209己巳)二月,蔭補承奉郎,官湖南运使。卒于咸淳四年(1269己巳)二月初十酉时,寿60岁,配嘉禾刘氏,继配古村董氏,生四子,灝(浩)、溱、沆、瀟。
⑩铅公,在公四子,字子容,蔭补将仕郎,生三子,泽、澋、清。后泽公出继于钦公为嗣。
第四世公:
1.浚公,鑑公长子,字深源,号尚友,生于宋绍定六年(1233癸巳)九月,官任崇文殿修撰总卿,史部侍郎招讨使,宋理宗驸马。两浙转运使,后升至吏部侍郎,率飞骑三千人战.沙坏,于景炎二年(1277丁丑)殉国,寿45岁。追赠朝散大夫,葬建安县太平驿登仙里小激溪。配永嘉薛氏,封恭夫人;继娶宋理公主赵氏,生于宋绍定六年(1233癸巳),卒于元至大四年(1311辛亥)七月,寿79岁,葬建宁城南紫芝坊袞坑,生二子,林、彬。
2.川公,鑑公次子,字伯洪,为安徽桐城藕塘始祖。配□氏,生三子,椿、桐、梧。
3.渊公,钜公长子,字景颜,恩蔭将仕郎,从建阳徙居双桥,生二子,荣、权。
4.洽公,钜公次子,字时中,恩蔭通奉郎,迁江西南康,生四子,文宽、文泰,(兄弟二寻亲挚友,择地居建邑虹家桥)文贵、文广(后裔迁居湖北英山)。
5.潜公,钜公季子,字實夫,又字文點、景陶,号清溪,授登仕郎,任官浙江□□县令,生于绍熙五年(1194甲寅),辛于景定元年(1260庚申),后迁居韩国,卒后葬韩国锦城南洛阳山下。
6.济公,钜公四子,字孔泽,恩蔭迪功郎,官任宣城知县,生嘉定十四年(1221辛巳)五月初五,卒于德祐1276丙子年五月十二日,,寿56岁,配刘氏,卒后与夫同葬考亭附近。生八子,梓、植、栥、榘、楹、楷、椿、橚。
7.溥公(浦公),铨公长子,字信约,官授浙西提举。生一子,果(杲)。
8.■湜公:(读shi石),铨公次子,行壬二,生于宋朝期间约1199年(各谱缺少记载,由湜公兄弟出身排列推论)。官任丹徒知县(县最高行政长官)。配□氏(无考)生子:楙(懋公)。
☆又:经所能查找的古谱,对朱湜先公及子女的论述不多,只记载有一子楙(懋),可能是因为从铨公开始其后裔均在外地谋生,与祖籍地相差千里之遥,古时信息传播不畅等原因,所以湜公后裔成为一支独立的世系(并未全面列入朱熹系家谱)。湜公在丹徒官至县令,也就是朱熹后裔第一位踏上镇江的先公,他的后裔在镇江润东一带繁衍,也形成了我们这一支世系。(我们期待缘分,在某次研古谱中发现铨公后裔更多详细的记载)。
9.洵公,铨公季子,字信美,任奉直大夫,官柳州知府,生二子,霖、枋(迁居江东无锡梅里)。
10.淮公,铨公四子,授承务郎,元朝初任泉州府推官,生子杞。
11.澹公,铨公五子,字澹道,官宁国府判,生二子,相、梼。
12.澂(cheng读澄)公,(又谱为濬公),字溯道,又字公再,铎公长子,生二子,果、梧。其后裔迁居浙江镇海,今存清宣统二年续修《虹桥朱氏族谱记》。
13.渐公(澄),铎公次子,字仲(深)道,又字国郎,号翔扶,任庐陵(今江西吉安市)教论(文天祥是他学生),后任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府尹,转任广东监运使司,数月卒于任内,配何氏,生缺考,卒后与公合葬于广东羊城东北三十里蒲岗,生二子,植、标。
14.沂公,铎公季子,字詠道,晚年任考亭书院山长(今为校长),教授乡间子弟。曾为建宁转运使府中幕僚,配书林余氏,生二子,朴、棠(为建宁倉监纳)。
15.涛公,铚公长子,后裔称其为四万公,出生无考,卒于宋·景炎元年(1276丙子)五月二十二午时。与妻合葬小陶后门山邓地口宅基后,配高氏,生无考,卒于至元十八年(1281辛巳)十一月初五已时,生子癸七。癸七公随父涛公迁居永安,今存清光绪五年重修《紫阳朱氏族谱》,世居永安小陶镇,有后裔移居清流。
16.濂公,铚公次子,生四子,棨、棐、檖、枯,迁福建平和县始祖,子孙又分迁雲霄、广东松源,再迁广西。
17.溢公,铚公季子,迁居江西鄱阳县马塘。
18.湸公,铉公长子,字深淵,官任提督,自建安徙居盬官湖塘里,生二子,柟、桂。
19.泾公,铉公次子,字源清,官任建康上元县丞,蔭補登仕郎,配李氏,生二子,楫、欕。
20.源公,铉公季子,字伯清,生二子,榰、稽。
21.涟公,铉公四子,字深溪,生于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卒于祥兴二年(1279己卯),与兄合墓,寿57岁,配张氏,生二子,栝、枯。
22.泽公,钦公嗣子,铅公长子,字叔诜,官任南雄法司,生一子,采。
23.浚公,钦公次子,生一子,梯
24.灏公(浩),铸公长子,生二子,桂、梣。
25.溱公,铸公次子,字巨晉,生一子,榕。
26.沆公,铸公季子,字巨端,授邵武府建宁县主薄,后迁居邵武。生于宋·淳祐六年(1246甲辰),卒于元·大德三年(1299己亥),寿54岁,配崇安周氏,继配薛氏恭人,再配赵氏安人,生三子,桦、槭、梣。
27.潚公,铸公四子,生三子,杞、椅、乘。
28.澋公,铅公次子,字季明,任江西饶州僉判,元兵攻陷福安,兄浚公殉国后,遂家迁鄱阳,生一子,莱。
29.清公,铅公季子,字夷聖,官任海道漕运使,配王氏,生一子,㭎。
第五世公(部分):
注:杲(果)公行号前25位堂兄弟世表省略(可参见其它支系世表),仅作铨公嫡孙世表。
26.杲(果)公,溥公之子,字伯静,生二子,点、炜。
27,■懋公:湜公之子,即熹公五世孙,字修,生于宋朝年间约1226年。进土及第(圌北和安福谱均载),翰林修撰,兼修国史(圌北谱载)。曾随父湜公(丹徒县令)居江南之京口定波门九里街(今镇江)、江宁溧水等地,官至江宁府溧水县令。配赵氏,生子永通。生卒无考。
宋景炎(1278年戊寅年)时龄52岁时由江南省江宁府(今南京)溧水县出宰江西之安福县令(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安福县志),颇著政声;1279年上升为孔庙州学(相当于州院校校长),解组后卜居安福城东。
元至元(1280年庚辰年)时龄54岁时在安福继配胡氏生二子,万一、万二。胡氏生于宋宝祐(1256丙辰年)八月初三,歿于元泰定(1324甲子年)六月初五。
懋修公殁于元延祐二年(1315乙卯年)十月二十二(安福谱载),享年89岁;葬安福县洋溪镇田里村神原山朱家坟山;位置:东径27.300579 北纬114.306175。
☆又:关于铨公→湜公→懋公相关连的解释。通过对铨公→湜公→懋公三位先公世表的整理发现,铨公因官在江西吉安市,并有后裔留在吉安;湜公是铨公的儿子,因官至江苏镇江丹徒县令,(湜公应为丹徒我族的始祖),懋公作为湜公独子,随父在丹徒生活后从政,湜公官任后可能归于江西吉安父地或转调外地,并留下懋公;懋公应是通过铨公或湜公关系,由江宁府溧水县令调任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令,后继升为安福孔庙州学(相当于州院院长),且与铨公后裔在安福居住;铨公有后裔迁入安福,并与懋修公相居。期间铨公后5~8代后裔应在吉安市和安福县等地繁衍。
(我们可就这一条线索继续寻找宗亲家谱)。
28.霖公,洵公长子,字伯雨,生一字,炳。
29.枋公,洵公次子,字伯通,生二子,炌、炅。
30.杞公,淮公之子(不详)。
31.相公,澹公长子,生一子,煜。
32.梼公,澹公次子,字伯文。
注:梼公行号后32位堂兄弟世表省略,(可参见其它支系世表)。
二,6~26世先公世表,摘自我族《润东圌北朱氏族谱》的记载,均为《安德堂朱氏族谱》直系世公世表。
第六世:
永通,懋修长子,配王氏,生二子,源、江。
第七世:
源,永通长子,配钱氏,生一子,子易。
第八世:
子易,源之子,配孙氏,生一子,仲礼。
第九世:
仲礼,子易之子,配陈氏,生二子,文一、文三。
第十世:
文三(行号),仲礼次子,配高氏,生一子,章七。
第十一世:
章七(行号),文三之子,配何氏,生一子,华十。
第十二世:
华十(行号),章七之子,配眭氏,生一子,国五。
第十三世:
国五(行号),华十之子,游览见圌山山明水秀,土沃肥富,明·正统年间,举家迁居,为润东圌北朱家场开拓始祖。配姜氏,生一子,英八。
第十四世:
英八(行号),名静府,字用明,明成化七年(1471年)选人才,特授广东按察司副使(省级司法副长),升河南布政廉使(相当于现时的省检察院,从二品),退居寿终。生于明景泰五年(1454甲戌)三月十六日午时,歿无考,葬唐家湾。配蔡氏夫人,生一子,清一。
第十五世:
清一(行号),英八之子,配王氏,生四子,安一、安二、安三、安四,(从安公后分系)。
第十六世:
安二(行号),清一次子,分安二公系。配丁氏,生三子,宁一、宁二、宁四。
第十七世:
宁四(行号),安二四子,配王氏,生一子,敬二。
第十八世:
敬二(行号),宁四之子,配田氏,生五子,泰四、泰六、泰七、泰八(无传)、泰十四。
第十九世:
泰七(行号),敬二季子,配陈氏,生二子,文鳌、文彪。
第廿世:
文彪,泰七次子,行贤十,(约1554-1558年生,依季子年龄推论),歿于(失考)十月初二日,葬祖坟。配潘氏,生无考,歿于二月初九日,合葬于祖坟。生五子,仕鉴、仕铗、仕钧、仕钺、仕锦,生一女,适王钦二公。
第廿一世:
1.仕钧,文彪季子,行良十六,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二月十六日子时,歿于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十月十三日,葬祖坟,寿七十六岁。配王氏,生同庚六月十八日,殁于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八月十一日,同夫坟,寿七十八多。生二子,应蕃、应万(无传),一女适寨下王廷坚公。
2.仕钺,文彪四子,号佐宇,行良十九,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七月廿九辰时日,殁于康熙5年(1666丙牛)八月十二日午时,葬世字圩,寿八十一岁。配郑大十七公女,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九月十七日戌时,歿于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二月廿五日戌时,同夫坟,寿五十五岁。生二子,应美、应岊。
3.仕锦,文彪五子,号秀宇,行良廿二,生于万历七年(1579己卯)四月廿八日申时,歿于顺治三年(1646丙戌)八月十七日,葬祖坟,寿六十八岁。配贺氏,与夫同庚,歿于顺治六年(1649己丑)六月二十四日,葬主坟,寿七十一岁。生二子,应䘵、应才,生三女,长女适孙□□,次女适王□□,三女适□。
第廿二世:
1.应蕃,仕均长子,号茂之,行方四十六,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乙巳)十月廿二日巳时,歿于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十月初二日,葬后字圩二百二十三号,寿七十一岁。配王氏,生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戊申)八月十五日子时,歿于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七月廿日,葬夫坟,寿七十岁。生二子,继武、继章,生二女,长女适尹孝,次女适王嘉八公。
2.应美,仕钺长子,号嘉之,行方五十三,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九月十六日申时,歿于顺治十一年(1654甲午)五月初二,寿年四十五岁,葬父坟。配陈聪六公之女,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八月廿九日子时,歿于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七月廿日,葬东首段田,寿六十三岁。生二子,继星、继元,生二女,长女适孙智三公,次女适郑礼七公。
3.应禄,仕锦长子,号俸之,行方六十七,生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庚申)十一月廿日寅时,歿于康熙十九年(1680庚申)九月十三日,葬祖坟,寿六十一岁。配贺应荣之女,生于天启元年(1621辛酉)三月廿五日,殁于康熙九年(1670庚戌)九月十七日,葬祖坟,寿五十岁。生一子,继荣,生二女,长女适寨下王子荣,次女适孙蘭四。
第廿三世:
1.继章,应蕃次子,行正廿二,生于顺治六年(1649己丑)三月廿日子时,歿于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二月廿二日,葬后字圩,年廿七岁。配王乾九公之女,与夫同庚六月廿月辰时,歿于康熙十七年(1678戊午)八月十五日,葬贞字圩,年三十岁。生一子,国安。
2.继星,应美长子,字星逸,号印宇,行正四,生于崇祯三年(1630庚午)五月十四日子时,歿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正月初五日巳时,葬祖坟左侧,寿八十岁。配赵礼一公之女,生于崇祯二年(1629己巳)十月初三日亥时,歿于康熙五年(1666丙午)正月初九日,葬祖坟右侧,年三十八岁。生四子,国宾、国佐、国祥、国昌,生一女适孙奎五。
3.继荣,应禄之子,行正廿九,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十一月十四日酉时,歿于雍正七年(1729己酉)八月廿六日,葬祖坟,寿七十一岁。配骆章五公之女,生于康熙八年(1669己酉)正月廿八日丑时,歿于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十二月三十日,葬横山枝,寿八十五岁。生二子,国宝、国瑞,生三女,长女适上林席友贞,次女适龚德洪,三女适袁明武。
第廿四世:
1.国安,继章之子,行盛九,生于康熙十年(1671辛亥)三月廿九日亥时,歿于雍正十一年(1733癸?)六月初八日,葬祖坟前,寿六十三岁。配尹孝八公之女,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十月初一日戌时,歿于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四月十三日,同夫坟,寿七十二岁。生三子,明瑞、明寿、明禄,生二女,长女适王君美,次女适上林席蘭若。
2.国祥,继星季子,字瑞生,行盛三,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十二月十八日酉时,歿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丙申)二月三十日,葬祖坟。配陈贤二公之女,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十月廿八日酉时,歿于乾隆五年(1740庚申)二月十九日,合葬夫坟,寿六十七岁。生四子,明瓊、明珍、明珮、明琦。
3,国宝,继荣长子,字善珍,行盛廿八,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正月初八日卯时,歿于乾隆七年(1742壬戌)四月初十日戌时,葬祖坟外,寿35岁。配嚴应魁之女,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七月廿日卯时,歿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丁亥)正月初八日,葬大字圩,寿59岁。生二子,明善、明仁。
第廿五世:
1.明禄,国安季子,字在中,行大十七,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祭天已)六月初八日巳时,歿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六月十一日,葬大字圩祖坟,寿64岁。配港口王伯遠公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十月初三日亥时,歿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正月初九日巳时,葬大字圩祖坟侧,寿70岁。生二子,瑞昌,瑞愷,生一女,适安復洲趙元茂。
2.明珮,国祥季子,字玉山,行大十三,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正月廿九日子时,歿于乾隆十八年(1753笑酉)三月初三日,葬世字圩,寿46岁。配张淑美公之女,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八月初七日午时,殁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癸巳)八月初三日,葬夫坟,寿65岁。生三子,瑞洪、瑞盛、瑞簠,生一女,适徐家港陈德朝。
3.明善,国宝长子,字元良,号大廿六,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甲寅)三月初六日未时,歿于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三月初六日,葬母坟,寿42岁。配胡发朝之女,生于乾隆元年(1736丙辰)三月廿五日戌时,歿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三月十八日寅时,葬大圩山夫坟圹外左首,寿51岁。生二子,瑞松、瑞柏。
4.明仁,国宝次子,字良美,行大三十七,生于乾隆元年(1736丙辰)六月十四日未时,歿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四月十四日辰时,葬大字圩母坟圹内,寿51岁。配本村王朝瑞长女,生于乾隆四年(1739己未)五月廿七日戌时,殁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八月十九日,葬大字圩圹外下首,寿33岁。生一子,瑞华,生一女,适黄墟墩下殷覲扬。继娶樂生洲王氏,生于乾隆十年(1745乙丑),歿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五月廿九日,葬大字圩,寿30岁。又继娶关帝庙孙氏,生于雍正四年(1726丙午)八月十四日辰时,歿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六月初九日未时,葬夫坟下首,寿58岁。再继娶孙氏,生于乾隆二年(1737丁巳)四月初八日未时。
第廿六世:
1.瑞昌,明䘵长子,字遇明,行高三十七,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四月十八日巳时,殁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十一月十八日戌时,葬后字圩高田,寿45岁。娶上林席元鹏长女,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九月十七日戌时,歿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五月廿六日子时,葬大字圩山祖坟侧,寿34岁。生二子,长柏、长椿(出继胞弟瑞愷为嗣)。继娶吴茂宾之女,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正月十一日卯时,歿于道光五年(1825乙酉)六月初四日辰时,葬后字圩高田,寿72岁。生一子,长楠。
2.瑞洪,明珮长子,字允宽,行高九,生于雍正九年(1731辛亥)正月初九日戌时,歿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七月十八日巳时,葬五峰山顶东第一峰下戌山辰向,寿50岁。原配大港张来仪次女,生于雍正十年(1732壬子)十月廿九日戌时,歿失考。继娶聶家滩趙旭初公长女,生于雍正十年(1732壬子)四月十六日子时,歿于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正月廿七日子时,葬世字圩丁山癸向兼子午三分,寿77岁。生一子,长学,生二女,长女适禹王庙宗元杰,次女适港口王文范。
3.瑞盛,明珮次子,字懋材,行高廿二,生于乾隆六年(1741辛酉)十月廿四日亥时,歿于乾隆廿五年(1760庚辰)七月初七日,葬世字圩丁山癸向,时龄20岁。入继胞弟瑞簠次子长亨为嗣。
4.瑞簠,明珮季子,字耀周,行高三十六,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二月十四日戌时,歿于嘉庆元年(1796丙辰)八月初一日巳时,葬世字圩殳坟南首,寿48岁。娶张文成长女,生于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六月初九日辰时,歿于道光元年,.(1821辛巳)三月廿一日亥时,葬世字圩高田,寿71岁。生四子,长元、长亨(出继胞兄瑞盛为嗣)、长彩、长安,生一女,适宝莲菴吴良臣。
5.瑞伯,明善次子,行高六十六,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九月廿七日亥时,歿失考。娶兴化县张家尖张应春之女,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五月十四日子时,歿失考。生一子,长佩。
6.瑞华,明仁之子,字映三,行高五十七,生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三月十三日亥时,歿于道光三年(1823癸未)九月十九日丑时,葬元字圩高田,寿55岁。娶袁家洲袁敦恒长女,生与夫同庚正月廿六日子时,歿于道光廿八年(1848戊申)六月廿四日申时,寿80岁。生三子,长筠、长怡、长悦,生二女,长女适姜家桥姜明宏次子姜女敦量,次女适袁家洲袁正学次子袁绍初。
三、27世系之后世表,己在《安德堂朱氏族谱》中记述了。
(信息来源:朱飞)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