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图文热点

朱白丹:朱铅公至朱索公世系考(湖北夷陵乐天溪)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4/07/08 17:52:31 浏览量:495

民国十三年(1924年)罗佃溪《朱氏宗谱》主编朱其泰,根据江西老谱,在第一卷《朱氏世谱叙》记载:“(朱)在生三子:铉、铸、铅三公,传至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十世无考,至索公生子惠善。善生礼、全、学、义温,至爵全公上西川;东全、小全公落朱家沱;同全公落当阳,迁陕西,生文新(兴)公。公复迁湖广落藉彝陵,生子二:子贵、子高”。又在第一卷记载:“(朱)在公大子铉公,行庚三;次子铸公,行庚七;三子铅公,行庚八。三公至元时贸易江西约十世无考。”                                               1.jpg

从以上记载可得出结论:罗佃溪(今乐天溪)朱氏为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朱熹之子朱在的第三子朱铅之后;朱索公第四代曾孙朱同全落当阳,迁陕西,生文兴公。文兴公复迁湖广落藉彝陵,为罗佃溪(今乐天溪)朱氏来祖。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江西老谱和民国十三年(1924年)罗佃溪《朱氏宗谱》里,朱铅至朱索世系失考。即便是今天的人们,不清楚祖父、曾祖父以上世系甚至姓名的,也屡见不鲜。因此,出现几代世系失考,不足为怪。

本次续谱过程中,全体朱氏族人都希望把朱铅公到朱索公世系连接上。适逢当下通讯发达,互联网查阅方便,笔者与福建、江西、广东、云南、湖北等地朱熹后裔取得联系,掌握了大量资料,并多次与朱应强、朱应锋、朱忠运、朱振兴、朱应同等族人展开研讨。现就朱铅公到朱索公之间世系,考证如下。

     一、“三公至元时贸易江西约十世无考”失准

十世族人朱邦翰公根据江西老谱,在《西陵真纯子述于襄王桥草馆中》一文说:“始祖朱文新(兴)乃陕西公街内花园垓人氏。幼事典吏,因貯兵荒,迁避陕城自乃元来。盖太祖高皇帝定鼎之时,以先于落业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始祖朱文新(兴)是陕西公街内花园垓人氏。年轻时当典吏,因储存钱粮损失于兵荒马乱,是从元朝陕西城迁徙躲避兵灾来黄牛峡的。在明太祖高皇帝称帝时,他已经在黄牛峡安居乐业了

朱邦翰公上文确定了朱文兴公“是从元朝陕西城迁徙躲避兵灾来黄牛峡的”,任职“典”。典吏,为中国古代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设于县衙,为县令的佐杂官,未入流,即无品阶。相当于今天县政府的公务员,科员级别。但又有较大不同,典吏属于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在县里的县丞、主薄等职位裁并时,其职责由典吏兼任。典吏职务均由吏部铨选、皇帝签批任命,属于“朝廷命官”。

古时人们结婚生子一般是15-18岁,30岁以后生子称为“中年得子”。一般以长房长子持续繁衍的最大可能来推算,考虑多种因素,约22年左右为一代(有低于22年的,也有高于22年的)。十代就是220年。朱在生于公元1169年,按30岁生育老三朱铅推算,就是公元1199年,从朱铅往后推220年,即公元1419年,为明朝永乐十七年。而索公第五代孙文兴公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称帝(1368年)时,就已在黄牛峡罗佃溪安居乐业了。因此,索公不可能比第五代孙还晚出生于公元1419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三公至元时贸易江西约十世无考”中的“十世”是不准确的,朱铅至朱索之间不可能有十世。

当然,朱其泰公并没有肯定朱铅至朱索之间“十世无考”,而是表述的“约十世无考”,概数。究竟是多少世无考,江西老谱编纂人员和朱其泰公并没有给出肯定结论。限于当时的条件,特别是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江西老谱编纂人员也好,朱其泰也罢,不可能给出准确的结论。今天的我们,应当予以充分理解。

二、朱铅至朱索之间只间隔三世

据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府城朱氏慎怀堂》“埜公世系表(表六·1)”(P208—P209)记载,朱熹二子朱埜第八世有字派:惠敬、惠志、惠和、惠福、惠全、惠忠、惠政、惠祥。

(朱白丹,13397161233)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转发

2024年7月8日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