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

《明实录》及其整理概述 (序言) 有明一代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明实录》,凡二千九百二十五卷,一千六百余万字,由明历朝史官胡广等纂修而成。这一鸿篇巨制,是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我国古代的史官制度,源诸夏商;逮及两汉,臻于完备。汉代以降,历朝都有史官专司记录皇帝每日言行,称作“起居注”。唐代,始有宰相自撰“时政记”;宪宗时,又令史官逐日撰写有关朝政事务的“日历”,亦称“日录”。宋以后,更命著作郎,藉起居注、时政记编纂“日历”。起居注和日历均为纂修实录的准备阶段,实录修成后,其书亦即焚毁。然而,此前南北朝梁时,已有载籍题作“实录”的。《隋书·经籍志》著录:“《梁皇帝实录》三卷,周兴嗣撰,记武帝事。《梁皇·帝实录》五卷,梁中书郎谢吴撰,记元帝事。”可惜二书早佚,内容体例均无可考。自唐设史馆开始,凡新君即位,就要敕令史臣以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录等书为依据,加以汇总损益,纂修一部前一皇帝的编年史,称为“实录”。此例一开,历朝递修实录便成定制。实录由于庋藏宫府,卷帙浩繁,本不易行之久远,况且改朝换代,兵燹交加,遂使实录亡佚残缺者不可胜计。当今能全部为世人所见的实录,惟《明实录》、《清实录》二部而已。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