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明太祖世系源流
明太祖世系源流 朱元璋像.jpg 朱元璋族谱.jpg ●第一种说法,朱元璋是朱仲八后代,仲八以上不可考。明太祖朱元璋御制《朱氏世德碑记》记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桑。五世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长六二公,次十二公,其季百六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二子,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初一公配王氏为祖考妣,有子二人,长五一公,次即先考,讳世珍。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市,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先伯考五一公十有二岁,先考才八岁。先祖营家泗州,置田治产,及卒家日消。由是五一公迁濠州钟离县,其后因至钟离居。先伯考性淳良,务本积德,与人无疾言忤意,邻里称善人。先伯娶刘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钟离。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生子四:长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迁盱眙后,戊辰年。先伯有孙六人,兵兴以来相继而殁。先兄重四公有子曰文正,今为大都督。重六、重七皆绝嗣。曩者父母,因某自幼多疾,舍身皇觉寺中。甲申父、母、长兄俱丧,次兄守业,又次兄出赘刘氏。某托迹缁流,至正一十四年天下大乱,诸兄皆亡,淮兵大起,掠入行伍,乃召集义旅,兵力渐众,因取滁、和。龙凤二年帅师渡江,驻兵太平。常念先考君常言世为朱巷人,宗族俱有,平时每有乡土之念,即访朱故乡宗族之所,遂调兵取句容,明年克金陵,而朱巷距城四十里。举族父兄昆弟四十余人至,始得与之叙长幼之礼,行亲睦之道。但朱氏世次自仲八以上不可复考,今自仲八公为高曾而下,皆起家江左,历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泗州,先考葬钟离,此我朱氏之源流也。
潮汕朱氏源流与世系的调研
导、各位宗长、宗亲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受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述贤会长的邀请,前来南雄参加族谱与源流研讨会,感到非常荣幸。首先,在这里向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和述贤会长表示感谢。对能有如此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宗亲朋友共同探讨表示感谢,预祝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我是文公之29代孙,来自广东汕头,祖籍潮州。由于家族“朱昆记”在潮州从清代至民国时期有过辉煌且跌宕起伏的历史,所以这些历史必须保存和传承,源流和世系需要延续。而家族又曾多次发生重大变故,所有的历史资料毁佚殆尽。寻觅和整理家族历史我责无旁贷,亦非常艰难和复杂。这促使我在十年前开始研究家族的历史和源流世系。也由于家族历史跟潮汕朱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对潮汕乃至粤东的源流历史进行了调研。今天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和分享潮汕朱氏之源流历史与各宗支之间的关系。
关于《山东朱氏通志》预征订的通知(修订版)
尊敬的朱氏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和各大组织: 由原世界朱氏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华朱氏通志》常务副主任、常务副主编、山东朱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邾国八百年》作者朱广平先生担纲主编的《山东朱氏通志》,将于2022年出版发行。该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正本清源的原则进行编修,全书共分上下两卷,分为六大编,分别为溯源篇(主要记录朱氏起源与发展)、地方编(主要介绍山东省各市县家乘谱牒等情况)、人物编(主要记录山东古今朱氏人物)、文化编(主要记载家训、艺文、碑记、楹联、书画等)、考证编(朱氏文化和历史的考证等)和附录,共约240万字,公开出版发行。该志书是真实记载山东区域内朱氏宗亲诞生、流传、迁播和发展情况的一部地方性宗族志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
杞县发现朱元璋后裔及其后续报道
听说开封杞县有朱元璋的后裔,记者前往进行采访,从他们保存完好的家谱中可以看出,他们确实是朱元璋的后裔。但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他们随了高姓,现在高家人口发展到19户83人,他们正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其他支脉的亲人,并准备恢复朱姓。
福建永安朱子后裔世系
朱古僚为朱熹的九世祖。朱昭元是朱廷俊的长子,字致尧,又字致鲁。出生于后周显德元年甲寅,即公元954年。曾担任侍卫指挥使,后来卸甲归田,自称自己为抽闲翁,与世无争。 朱昭元娶妻冯氏,又续娶金氏。共生了四个儿子,老大朱惟则,老二朱惟甫,老三朱惟赞,老四朱惟节。 朱昭元去世后,葬于婺源二十四都来苏乡安丰里汤村父亲的墓旁。 朱熹六世祖朱惟甫。 朱惟甫是朱昭元的第二个儿子,字全美,又字专美。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乙卯,即公元979年。也许受父亲的影响,与世无争,更不喜欢出去做官,却情愿守在家里尊德乐道。朱惟甫娶妻程氏,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朱迪,次子朱郢,幼子朱振。
2021-01-05
太湖柘林堂世系
朱世栋:湖南平江岑川朱氏与赣榆沙河瑞鹊堂
(本谱来自湖南平江岑川朱氏)从公元后开始:朱氏先人在秦汉时住沛国,从江苏砀山保安镇一支人迁往河南南阳宛县居住。 东汉时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朱祐(?一47年)字仲先,朱祐少年丧父,寄住外公复阳刘氏家(今河南桐柏县东)与春陵刘氐(湖北枣阳县东)为同族,所以有来往,从而朱祐结识了刘秀、刘演兄弟,并成为好友。后来朱祐与刘秀同学于长安,关系更加笃诚。刘秀兄弟起兵反王莽篡汉,朱祐是刘秀帐下一员虎将,为刘秀光复汉室功勋卓著,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先拜偏将军,建议大将军,封安阳侯,堵阳侯。
2020-12-27
婺源茶院朱氏始祖朱瓌新考(一)
朱熹的先代世系,目前真正可信的可以上溯到茶院公朱瓌。朱瓌被立为婺源朱氏的始祖,朱熹是朱瓌的九世孙。但关于朱瓌的资料主要保存在朱氏宗谱、族谱中,语焉不详。
2020-12-19
江西抚州朱氏
抚州朱氏多系唐黄墩始祖师古公次子婺源茶院府君古僚公和幼子古祐公之裔,其中古僚公4世孙惟则公,宋任抚州太守,居盱江,生子五,后嗣枝繁叶茂,居抚州黎川、广昌、南丰等地后裔近万人。惟则公之弟惟甫公之裔居临川、崇仁、宜黄、东乡有1万人。古祐公次子满公之嗣居金溪鸣阳朱氏,近3000人。据现代有谱牒显示,徙居抚州朱姓较早者为乐安朱源朱氏绘公,时约唐乾符年间(874-888),其次为宜黄演源朱氏仁公,讳敏,生唐光化三年(900),落居仙桂乡。临川区朱氏主要有宋文公朱熹之后裔,约3000人,惟甫公之嗣大尹公后裔约900人。黎川朱氏为惟则之裔万一公后嗣,祥发8000人。南丰主要为莱溪朱氏,惟则公之后,祥发400余人。崇仁县朱氏为惟甫公系下学温公之嗣,祥发2000人。广昌为惟则公系下的白眉朱氏聚居地之一,祥发700余人。东乡朱氏为惟甫公之裔熹公系下云一、云二公后嗣,祥发3000人。金溪朱氏为古祐公次子廷满公之嗣,居金溪鸣阳,为“鸣阳朱氏”始祖,现留金溪之裔,已祥发2800人,分迁月湖区、贵溪等县区区者繁衍昌盛。 宜黄荣川“火源朱氏”为余改朱姓,以十一公为1世祖,后嗣已祥发700余人。演源左塘仁公之嗣已祥发400人。罕溪朱氏大尹公之嗣,已祥发400余人。
2020-12-15
河北朱家洛里坨迁至后辛村家谱图
朱家是由山东省滕县枣林庄随燕王(朱元璋四子)扫北一起过来,来到河北榛子镇落户,大约在榛子镇住约180年左右,后又迁到河北省的于桥镇(现河北沧州的东光县),又住约160年左右,后来又迁到朱嘴(先宁河区苗庄乡南朱庄村),大约住了50年后,先祖为朱长盛、朱长印,由朱嘴迁到现在宁河区洛里坨,当时两位祖先均已80左右,他们的孙子当时十几岁,朱氏在洛里坨居住约60来年时朱文会过继朱国发,迁到宁河区俵口镇后辛村。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