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道教史介绍

《山东道教史(套装共2册)》包括《山东道教史(上卷)》《山东道教史(下卷)》2册。《山东道教史(套装共2册)》将山东道教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置于中国道教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梳理了早期道教(方仙道、黄老道)组织和早期道教著作(《太平经》)在山东地区的传播,分析了这些早期道教派别与后来的义理化道教教团的渊源关系,系统论证了山东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的观点。考察了先秦时期山东道教的文化渊源,秦汉时期山东道教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道教的演变,隋唐宋时期山东道教的兴盛与繁荣,金元时期山东道教的鼎盛,尤其对金元时期北方三大道教教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在山东的交织发展作了较为清晰的描述。明清时期中国道教虽然整体式微,但在山东泰山、崂山、沂山、云翠山、锦屏山、博山等地仍然出现了局部繁荣与活跃的局面。同时,《山东道教史(套装共2册)》还系统记述了儒、道、释在山东的融合与发展,使中国长期存在的“三教会通”历史现象得以形象地展示于区域道教史之中。编辑推荐《山东道教史(套装共2册)》包括《山东道教史(上卷)》《山东道教史(下卷)》2册。《山东道教史(套装共2册)》是中国道教区域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首部系统研究山东地区道教历史的学术专著。作者简介赵芃,男,1958年10月生,山东济宁市人。现为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全真道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江南养生旅游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1983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学习,获宗教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道教自然观研究》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宗教学研究》《中国道教》《贵州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安徽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道学研究》《老子学刊》,以及中国香港《弘道》、中国台湾《宗教哲学季刊》等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承担并参与省级项目1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目录(上卷) 绪论 第一章山东道教的文化渊源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道教 (下卷) 第五章北宋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六章金代山东道教 第七章蒙元时期山东道教 第八章明代山东道教 第九章清代山东道教

2025-01-06